三个孩子笑嘻嘻着顺着拥挤的人群走向大门,柳带烟正思考着她的梦想是哪个,就没注意到挤到大门口的学生被门卫保安们往后推搡着轰,“往后退,往后退!!同学们,让一让了,你们堵这么靠前,大门开不了了,那还咋出去?退一退了哦!”
柳带烟和项思柔的手没搭紧,前面的人猛一退,把俩人冲开。项思柔和唐雎撇到了右边,一处挤站。柳带烟也不知道是太低了,还是底盘不稳,让人给撞的不自主的后跌两步,踩到了别人的脚。她很不好意思的刷红了脸,赶紧扭头跟人说,“对不起,对不起。不好意思啊,人太挤了,没踩伤你吧?”
漂亮女孩子本来脸都拉长了,想冷讽的吵骂一下,柳带烟说了话,她只好牵着嘴皮子,皮笑肉不笑的瞥了她一眼,没再吭声。
柳带烟站稳了脚,刚想再和女孩子说一声抱歉,前面有男生乱着打闹,也不看身边的人,就使着蛮劲朝后挥舞拳脚。很不幸的柳带烟被一个男孩子后曲的胳膊肘给捅到胸口,撞倒。
柳带烟心想,这么多人看着,要是摔倒了的多尴尬啊。她紧皱着眉头,下意识的伸着手抓住身边的人,瞪着冲倒她的男生,呵斥,“嗨,干吗呢?同学!这么多人,你注意点成不成?”
男孩子讪讪的挠挠脑袋,手伸出,想拉她一把,一看人家是女孩子,又不大好意思碰人家。他嘿嘿笑,没啥诚意的口呼,“抱歉抱歉,撞着你了?”
柳带烟无语,松开了自己抓着的“扶杆”,微侧着低下脸,对人说了声,“对不起。”那人没吭声,柳带烟也没回头看,只晓得应该是男生。她揉了揉胸口,感觉不是太痛,就放下手。跟面前的男孩子摇摇头,表示没事,不用在意。
男孩子张着嘴,还想说点什么。柳带烟已经和项思柔他们回到一处,笑着走向高标杆的冯战。阎怀他们关慰了一下孩子们的成绩和心态,又叫上大柳庄中学的几个老师和学生,准备到馆子里搓一顿再回去。
尹下中学本身就在大柳庄新镇上,它的前身是大柳庄干部党校,大动乱时期不学习,就成了省市干部子弟下放改造的地方。大柳庄下辖了二十多了村镇,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仅有一个中学招生授课,有些拥挤紧张。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镇上几个退休老教师联名乡镇府公职干部,向县镇府请求拨款在党校旧址再建一所中学。这就是后来闻名Y省明光市的尹下中学。
阎怀他们商议着吃了饭,一起回大柳庄。柳带烟看着熟悉而陌生的街道,默然轻叹。项思柔拍了拍发愣的好友问她,“带烟,你怎么啦?老叹气的,最近?”
柳带烟又是一声长长地叹息,“嗨——”她耸耸肩,轻轻打了一个哈欠,脸枕在项思柔肩窝。没有说,她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一步一步的走吧。走走看看,到底怎么样的路子合适自己,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她闭着眼,又是一个哈欠,眼角点着泪花,低哝,“困了。”
04年的长平县,还没有大整建。柳带烟透过车窗看到多年后的中心广场处,横七竖八混乱的小摊小门面,不禁心中感慨万千。现在的县城中心,还没有建起人民会堂,也没有宽广的箕城广场,一切都是那么杂乱,陈旧,肮脏和落后。
小商小贩摆出来的摊和桌椅,把路道挡的严严实实。柳带烟他们坐的车子根本开不进去。万幸今日周三,不是休息日,还能找着空隙停一停车子。商业街的中心有一处箕子台,据说这是商朝时期一个贵族,而且是商王室宗亲,因为不满纣王昏庸,被流放封于此地。
柳带烟对这个不太感兴趣,所以知道的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长平在春秋战国之前一直被叫做箕城,秦以后置为长平县,至于什么时候改名长平,她没研究过。箕子台是箕子看书的地方,最初是在县城东的一处小湖上,商业中心这个箕子台听说是建国后才整起来的。掉漆的箕子像,四边的阑干,都斑驳的诉说着时代的久远和淹没。
冯战把车停靠在箕子台后的铁栅栏边,柳带烟他们跟在阎怀和黄老师(大柳庄中学的教导处主任)身后,往街巷深处走。阎怀问,“唐雎,你们吃什么?咱们是进店里点几个菜,还是
坐在外面喝胡辣汤吃油条烧饼?还是找个地吃火锅?”
“老阎,你特小气了吧?胡辣汤在家都能喝着,谁稀罕啊!要吃也得吃好的,是不是,项思柔?”
黄老师看了看身边的小摊,帐篷下的桌椅,油污厚重,却依然座无虚席。他瞅着面前这家胡辣汤油条摊,看看收拾桌面和碗筷的人,只是把罩在碗上的塑料袋一揭,洗都不洗,再套一个袋子,就给人接着盛汤。他回转身,撇了撇嘴,跟阎怀冯战说,“这也没位儿够我们坐,要不咱去吃火锅?菜市场那边有条街好几家火锅店,实惠也地道。去吧?”
柳带烟他们作为应试教育下死读书的孩子,难得有放松的时间,自然喜欢多转转了。谈话间,柳带烟才知道,不管是不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在他们这个年纪都极少进城玩。就连冯战这些大人,对于县城的街市摸得也不是很熟悉。
街道铺就的石子路,大坑小坑,黑水脏污混迹,各种垃圾发出腐朽的臭味。开着车没法进到里面的门店,他们就在拐角不远的第二家张胖子菜馆下了车,领头的黄老师先看了看店里的卫生,觉着还算干净整洁,就跟阎怀说,“就这吧?”
老板特热情的笑着问,“几位都一起的?”
黄老师点点头,指着几个孩子对老板说,“老板,你看看我们几个人,给安排个宽敞的位,行吧?”
“行行行,你们人多,里边有个大间,能做十来人。你看看,怎么样?”胖子老板领着黄老师,到小店最里面的隔间里,指着隔间的桌椅,问黄老师意见。
黄老师作为两队人里年纪最大,资历最老的老教师,他觉着行了,阎怀他们都没啥挑剔的,叫上孩子,让他们到里屋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