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确实天气有点变凉,郁乐潼有些担心的嘀咕。
郁参瞥了她一眼,“弱。”
“怎么说话呢你?”郁乐潼回身给了郁参一下子,郁参没躲,表情就像在说你这弱鸡打本尊就跟给本尊挠痒痒一样,十分欠揍。
郁乐潼瞪了他一眼,然后继续巡视村子外面这片地。
她家的地在偏边缘一点的位置,但又不是边缘,前后左右都有别人家的地。
这个朝代农民还可以自由买卖自己的田地,所以郁乐潼是打算把自家地周围的地买下来,然后种一些蔬菜瓜果之类的。
现在还没被发现的可食用的蔬菜瓜果太多了,只要她抓住机会,以后绝对可以把这个生意做大!
打听之后郁乐潼得知了自家地周围土地的主人都是谁,便直接登门拜访。
“刘婶在家吗?”郁乐潼敲开村东头一户简陋小院的门。
“谁呀?”一个声音有些粗哑的女人从屋子里里探出头,看到郁乐潼,女人瞳孔缩了缩,犹豫片刻还是下地出来迎接。
“郁乐潼,来我家有啥事吗?”刘婶是个寡妇,还有一个四五岁的儿子,孤儿寡母日子过得很清贫,这也是郁乐潼第一个来她家的原因。
刘婶身体不好,孩子又太小,每年她家地里的收成都是最少的,因为她根本就干不了太多农活。
“是这样的刘婶,我想买下你家西坡的那块地,因为正好挨着我家的地,我想多种些庄稼,所以特意来问问您?”郁乐潼纵然对清水村的人没有好感,但面对这种命苦的女人,还是放软了语气。
刘婶一听这话,说不心动是假的,只不过……
她打量郁乐潼,不确定她哪来的银子能买地。
“银子的事您不用担心,既然我开口问您了,自然拿得出来,您只需要决定卖不卖就行了。”郁乐潼看出刘婶的顾虑,语气十分坚定的跟她讲。
“那地我自己也种不好,你想买我倒可以给你个方便,只是价钱……”刘婶一介农妇,哪里知道这些,但她又不敢直说,怕郁乐潼忽悠她。
“价钱按照市面上的来,一亩地十两银子,怎么样?”郁乐潼是了解过物价的。
在古代,一个能吃能干的青壮年,一年的花销也就一两半银子,所以一亩地郁乐潼给刘婶十两,相当良心了。
近些年总是闹旱灾,土地的价格实际上是缩了水的,郁乐潼却没有对应的砍价,一是刘婶家庭情况确实不容易,二就是现在给这个价格,万一以后收成好了,这些买地的人就算后悔也不能挑她的错……
刘婶一听十两银子一亩地,当即眼睛都亮了,她快走几步来到郁乐潼面前,激动的一把拉住她的手,音调都高了几分,“你说的是真的?”
说实话,刘婶家那两亩地,一年的收成别说一两,能有半两都算好的,如果真能用这地换来二十两银子,那她们娘俩儿以后衣食无忧不说,甚至她儿子以后娶媳妇儿的钱都有了!
“自然是真的,你只要同意把地卖给我,咱们一手交钱一手交地契,到时再到村长那里签一份协议书,就O……妥了!”郁乐潼说完,比了个OK的手势。
刘婶一听,欣喜若狂,“我卖我卖,咱现在就去签那个什么书吗?”
“不急,我还得去另外两家问问,等确定他们卖不卖之后,咱们再统一交易。”郁乐潼说完,就转身往外走。
时间紧,任务重,今天最好都解决了,明天就能直接去镇上把这些土地都登记在她名下了。
如果一切顺利,她明天也是有将近二十亩良田的人了!
刘婶倚着院门目送郁乐潼去下一家,刚看到郁乐潼时她的目光还浑浊黯淡,这会儿眼底带了一丝希冀。
这就是银子的魅力啊……
接下来两家也谈得十分顺利,一家是家里儿子到了娶妻的年龄,正缺银子,那家男人很痛快就答应了。
另一家情况有些麻烦,因为他家男人好赌,郁乐潼去的时候男人正扯着自己十岁的闺女要把她卖了换钱,孩子她娘哭着喊着求男人。
郁乐潼说明来意,男人想都没想就同意,甚至当场就拿出地契,并让郁乐潼先把银子给他,等签协议书的时候让他媳妇儿去就行。
郁乐潼答应了,直接给了男人十二两银子,没错,两亩地她给了男人十二两。
待男人拿着银子美滋滋的跑向镇子上的赌坊后,郁乐潼将剩下的八两银子给了哭天抹泪的女人。
“我给另外两家的价钱是一亩地十两,你家自然也不会例外,但那样的男人……”即使郁乐潼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女人也能明白。
她捧着八两银子,神情怅然的看着郁乐潼。
“把钱放好,以后为你女儿某条好出路。我会提醒另外两家不对外泄露真正的价钱是多少。”郁乐潼看着那瘦骨嶙峋缩在她娘怀里瑟瑟发抖的小女孩,抬手摸了摸她的小脸,转身离开。
待郁乐潼和郁参走出没多远的时候,那女人忽然跑到大门口叫住了郁乐潼。
“谢谢你……”见郁乐潼回头,女人哑声道。
郁乐潼没说话,摆了摆手,准备回家拟几份协议书。
跟在她身后从始至终没有出声的郁参,这会儿沉不住气了。
“你完全不用那么做。”他说。
不用怎么做呢?给他们高价钱?还是另外给那个女人钱?
又或许两者都有。
郁乐潼轻笑,随手从路边摘了一朵野花,拿在手里晃来晃去。
“我只是不想让自己良心过不去,不管怎么说,我赚钱总比他们容易些,也不至于克扣那点儿银子,更何况……”郁乐潼说着,忽然转身面向郁参,眼睛带着笑意看他,脚下慢悠悠的倒着走。
然后郁参听她说:“更何况,我不是还有你嘛?就算真的没钱了,或者有人找麻烦,我还有你帮我呀!”
郁参瞳孔骤缩,下意识抬手掩唇轻咳一声,“要本尊帮忙需要报酬,”
“那,一只叫花鸡?”
“最少两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