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弹劾
梨菌2025-07-02 18:312,072

奉天者,奉天承运,乾坤朗朗之意。

  奉天殿殿内格局宏大,有容纳天地之感。

  百官在各自位置上站定,李显也站在靠前位置,一眼就看到了殿上的大太监正清点人数。

  王永贞同样也看到了李显,眸光微动,似有些不可思议的感觉。

  奇怪了,李显都跑余阳城前助战去了,怎么还能好端端回来。

  我不是发密信出去了么?总不能就这样,齐军还败了吧?

  不错,格日力收到的信件,确是齐国枢密院收到信件后转达而来。但王永贞怎么都不会想到,那竟然会是在战后,更没想到其实他的密信一点作用也没起到。

  一者没人能相信齐军会败,更没人相信齐军一日就败亡了超过半数!

  王永贞早早回了皇宫,是不可能知道这种细节的。

  两人对视一眼,莫名的,王永贞感觉李显不同了。

  以往他都是低眉顺眼的姿态,今日却有些昂首挺胸巍然不惧之感,到底怎么回事?

  “陛下到——”听到身后动静,王永贞悠长地喊了一声。

  同时心里想到,过了今日,太子便不是太子了,竟然羞辱咱家,看咱家以后如何收拾你们?

  殿内一清,群臣肃立。

  年近四旬的宣武帝缓步走上高台,于龙椅上坐下。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山呼。

  李显五体投地,心情激动到了极点,他在想,父皇得知自己大胜后,会是什么表情。

  与此同时,其他大臣也准备好了相应奏词,只等待会可以发挥。

  宣武帝却不急着让众人平身,只静静坐着,未发一言。

  边境危机的半年来,他日复一日勤勉执政,经常忙碌至子夜,才熄灯就寝,次日还未鸡鸣便又醒转,时日长了,人也显得憔悴了不少,双目尽显疲惫之意。

  他看着御阶下的群臣,目光依次扫过左右二相,六部尚书,最后在李显身上稍坐停留。

  太子昨日回宫,身为皇帝怎可能不知,就是奉元都城门口的事情,他也早就了如指掌。

  对于这个虽然温驯,但不甚成器的儿子,他内心是极其复杂的。

  “众卿平身。”缓缓抬手。

  众臣起身,宣武帝缓缓道:“边境战事已历半年之久,众爱卿可有良策?齐国使团又应该如何应对?”

  按理这种事情,都是朝会前早早议定好的,朝会上只负责宣布即可。

  但滋事体大,加之边军前一阵子败了一仗,以及国库难以为继坚持太久,等等的问题综合下来,宣武帝始终拿不下一个确定的主意。

  前提还是在乎乾朝颜面,齐人打过来了,都还没完全胜,便找他们要赔偿,士可忍熟不可忍,却无法直接撕开面皮将人赶走。

  总之,现在乾朝上下都属于骑虎难下的局面,虎虽然是被迫骑上去的。

  户部尚书丁言出列道:“陛下,国库存量只余三成不到,且去年收成不佳,云北各地难民数,实难再支撑边军作战了,望陛下决断。”

  “恳请陛下收兵请和!”

  又有几个中年文官出列奏报,殿内气氛一如既往非常压抑。

  所有人都知道此战大乎大乾颜面,但相比颜面来说,存活才是第一要事。

  一来云北地区难民成灾,朝廷需要拨款赈灾,二来战争耗资靡费,长久下去恐怕国库就完了,连军饷都发不起,只会导致齐人更轻松地入关。

  宣武帝陷入沉默。

  看向李显的目光,也充满了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这时隶属兵部的一个将官出列:“秉陛下,臣有本奏。”

  宣武帝疲惫地摆了下手:“准奏。”

  “臣,兵部给事中姚林,向陛下弹劾太子殿下!太子德政不修,圣贤不读,玩忽职守致使飞云军大败,阵亡我军近六千儿郎,恳请陛下严惩!”

  话音刚落,又一位官人出列:“臣,玄武寺少卿韩顺同弹劾太子!太子不重国事,只与市井为伍,才致使了如此荒唐的败仗,恳请陛下惩治以儆效尤!”

  哗!

  殿内响起一阵不小的议论,他们都没想到,竟然这么快就有人弹劾太子了,还是在他刚回来的时候。

  但也算正常,毕竟吃了败仗,又是太子身份,加上不受宠,第一个拿来开刀再合适不过了。

  接着又有几人出列弹劾,言之凿凿信誓旦旦,仿佛把太子从小到大干过的坏事都拉出来说了一遍,甚至有人仅仅只是跟风,也说上了几句,好似今天不让太子下台不能善罢甘休一样。

  李显听在耳里看在心里,一抹凄凉涌上心头。

  但这时,却有一个人站了出来。

  那位中年老者来自内阁,是当朝数一数二的大学士,众人见之纷纷肃静下来。

  老者名为朱元青,内阁大学士,海内名儒,更冠有帝师名号。

  宣武帝也摆手示静,缓声道:“朱爱卿可也要弹劾?”

  老者淡然摇头:“陛下,臣并非弹劾,而是想为太子说一句公道话。”

  李显投去感激的目光。

  原因无他,他叮嘱过朱永年,余阳城前战事暂且不要说出去,也不要让他父亲知道。

  因此朱元青此时肯站出来说话,当真可以理解为情分。

  若无余阳城前一战的胜利,相信今天只要朱老开了口,父皇也不会责罚他太狠。

  “且请说来吧。”

  朱元青微微颔首,缓声道:“诸位公卿,太子殿下确实败了一仗不错,但究竟是何原因,也该听听太子如何说,再去弹劾不迟。切莫一时兴起,而当了别人的刀。”

  “众位爱卿也理当清楚,太子殿下并非德政不修,老朽恬居内阁大学士之位,虽无丰功伟绩,但诸皇子德行品性却是看在眼里。”

  “太子宽厚仁德,经论治论亦为中上之品,并无德行不修,圣贤不读之说。另,你们虽说太子整日与市井为伍,但其难道不是在体察民情么?身居高位者,只有明白百姓之苦,才能更好造福天下造福社稷,难道不是一件好事么?”

  方才弹劾的群臣,脸色顿时跟吃了屎一样的难看。

  好你个内阁学士朱元青,太子会读书这事就算了,但他体察民情这事,说出来你自己信么?!

  他平常都跟些什么人在混,你是一点都不提啊!

继续阅读:第四十五章 颜面尽失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我只想做个帝师,不想当皇帝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