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小子,你作为凉州官员进京,需要第一时间向朝廷述职。否则,就是僭越。既然在家里是一家之主,就应该成熟起来。”刘洵说道。
“书信递上去了,我跟您聊两句,等旨意下来了,马上进宫面圣。”刘基回答道。
“好。”
不多时,宫里的太监来传旨,召刘基进宫面圣。
于是,刘基便跟着小太监进宫去了。
再一次行走在皇城,走在进宫的路上。
刘基感觉自己的肩膀上,多了一副担子。
虽然刘基的头上,目前只有一个虚衔,也不再是世子,但依旧是王子。
他现在代表的是凉州的脸面。
很快,刘基在一座偏殿内,见到了一身常服的皇帝。
“臣刘基,参见陛下。”刘基郑重的弯腰行礼。
时隔已久,再次相见,皇帝见刘基已经有了成熟男子汉的气概,心中甚慰。
让刘基成长起来,不仅仅是刘洵的苦心,同样也是皇帝的苦心。
再怎么说,刘基是他亲侄子。
这层关系,比徐牧要亲近多了。
“免礼,过来坐。”皇帝面露几分慈祥的笑意,朝着刘基招了招手。
皇帝还是那个平易近人的皇帝。
刘基再度行礼之后,走到皇帝旁边,在椅子上落座。
“独自在凉州如何了?”皇帝问道。
“臣正要向陛下述职……”
刘基说了许多,条理清晰,把近来凉州的情况一五一十的讲述了一遍。
皇帝听着,连连点头。
刘洵直到三十多岁,才支棱起来,有几分靠谱的样子。
刘基今年二十岁,若是能独当一面,则不算大器晚成。
说完正事,皇帝笑着问道:“去见过你父王了?”
“回陛下的话,候旨的时候去看了一眼。”刘基回答道。
“嗯。”
“陛下,臣有一事相求。”刘基突然嘿嘿一笑。
“说。”
“臣这不是要成亲了嘛,思来想去,也找不到个合适的媒人。所以臣斗胆,想请陛下替臣说媒。”刘基笑道。
“也就你小子敢说,让朕当媒婆。”皇帝没好气的瞪了刘基一眼,然后继续保持着笑容。
“规矩臣都懂,陛下如若肯出面,那这个媒人红包,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了不是?”刘基嘿嘿笑道。
“你小子。”皇帝淡淡一笑。
“陛下,如何?这红包可不小哦。这个数,如何?”刘基说着,直接竖起一只手掌。
“五千两?”皇帝问道。
媒人红包,有个几千两也就不算少了。
如果不用办大事,五千两对皇帝来说,也是一笔还不错的零花钱。
“不是,陛下,您瞧不起谁呢?五千两?咱老刘家请人说媒,就五千两?”刘基微微眯眼。
“五万两?”皇帝眼前一亮。
全凭凉州这两年的税收,朝廷现在富起来了。
皇帝的内帑,也不像以前那样入不敷出。
但五万两对皇帝来说,那也不是一笔小钱。
“哎。”
刘基摇了摇头。
“皇帝伯伯还是不够自信,五十万两,外加大宛马两千匹,踏云驹五千匹,箭镞五百万只,强弓十万张。
还有一份神秘大礼,要送给皇帝伯伯您。这份神秘大礼,绝对不止以上所有媒人钱加起来的总和。”
刘基嘿嘿笑道。
皇帝听完刘基的话,想都没想,直接就答应了下来。
“成交。”
五十万两银子,对皇帝来说也不是一笔小钱。
但钱实际上不是重点,重点是七千匹好马,甚至还有箭镞五百万只,强弓十万张。
“凉王府这么富?”皇帝微微一愣。
刘洵手中有什么生意,皇帝一清二楚。
有些生意上不得台面,所以皇帝一直装作不知情。
刘洵的生意,一年也赚不了这么多钱。
而刘基这小子虽然跟着徐牧发了财,但他的家底也不至于这么厚实吧?
刘基给出的各种资源加起来,价值远超五百万两。
“这可是我所有的家底。”刘基说道。
“你所有的家底都给朕了,你成亲怎么办?”皇帝疑问道。
“我这不是还有大哥嘛,他有钱。”刘基得意一笑。
刘基的意思,很显然是在向朝廷表忠心。
意思就是说,他将来只想在边关当一个逍遥王爷,不会有任何反心。
所以,他才把自己的家底全掏出来。
至于马匹和箭镞,这些物资本就是非卖品,迟早要上报,倒不如提前直接给了。
毕竟现在的凉州军姓陈,而不姓徐。
而且,这其中有很多门门道道,刘基无法在短时间之内想的明明白白,但至少已经有了清晰的概念。
“这个媒人,朕给你当了。”皇帝笑道。
“还有一事。”刘基又说道。
“你说。”
“还有,我大哥的媒人……”
皇帝靠在软榻上,微微眯眼。
“他又没给媒人红包。”
“可我给的也不少哇,我能给这么多钱,全凭我大哥,皇帝伯伯您说是不是?”
皇帝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然后淡淡一笑。
“收一份钱,只干一份活。徐牧的事情,让他自己想办法。”
“好吧。”刘基耸了耸肩,也没继续讨价还价。
然后刘基又问道:“到时候我成亲,我父王能不能回去一趟?”
“那是自然。”皇帝回答道。
“好嘞,多谢陛下大恩大德,臣侄没齿难忘!皇帝伯伯,我肯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这还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