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在这里过了两天舒坦日子,好不容易找回一点当初做纨绔的感觉。
结果现在又要出去奋斗了。
看来一个优秀的人,是闲不住的。
“明白了~”刘基拖了个慵懒的调子回答道。
皇帝直接一巴掌拍在刘基脑门上,刘基顿时一个激灵就弹了起来。
“都是老刘家的纯爷们儿,朕与你定的是君子之约。”皇帝说道。
“是,我明白了!”刘基朗声回答道。
他摸了摸后脑勺,一片麻木。
“你,徐家的小子,都是将来大夏的栋梁,你身为皇族成员,以后要接过你爹手里的棒子,替下一任君主,替我们老刘家守卫边疆。
从你一出生开始,不管是你爹,还是朕,都对你寄予了非常大的期望,希望你能明白这一点。
在外面为人处世,多动动脑袋瓜子,不要热血一上头就杀人害命。”
皇帝谆谆教诲道。
刘基摸着麻木的后脑勺,喃喃说道:“我爹从来没跟我讲过这些道理。”
“他是不是跟你说,儿砸,你生来就是凉王府世子,是本王的独子,以后你在凉州横着走竖着走,都没人敢说半个不字?”皇帝笑道。
刘基闻言,当即眼神一亮:“皇帝伯伯,您怎么知道?我爹还真跟我说过这些话!”
皇帝心想,朕跟刘洵穿一条裤子长大的,他什么尿性,朕能不清楚?
刘洵大器晚成,但皇帝并不希望刘基也大器晚成,他还是希望刘基能早一点成才。
“有些事,你爹有想法,不会教你。不过朕可以教你一二,你可以多向徐牧小子学学。”皇帝沉声道。
“什么?”刘基问道。
“咱们这一支刘氏血脉,生来就是天潢贵胄。到了将来,你刘基未必不能单开族谱,成为一枝独秀。
徐牧那小子的想法,一定是这样。他想脱离徐氏,成为开山老祖。
而你,同样有这个机会。不管是你,还是谁,都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
说到这里,皇帝陛下颇为自豪。
他这二十多年的功绩,造就了如今的大夏。
不说天底下人人都有机会,但起码在他的开明治理之下,如今天下人崛起的机会,要比前二百年大了无数倍。
这天底下的机会多,说明是真正的在复兴。
如今的皇帝陛下已有一定的武功在身,他将来载入史册的时候,一定会被冠以中兴之主的名号。
而这个功绩,将来还可以更大。
皇帝真觉得自己非常开明,事实也是这样的。
很多事情,他都想得非常透彻。
比如自己百年之后,刘洵这一脉的后人有可能拥兵自重,生出反心。
而皇帝只能管一世,管不了千秋万代。
不过他一定可以保证,在他死之后,交到太子手里的大夏江山,一定是极其强盛的大夏江山。
当然,等他年老体衰之后,他也会想办法收回一部分凉州派系的权力。
所以他现在给刘基灌输的概念,不是让刘基将来造反。
而是让刘基的想法向徐牧靠拢。
徐牧这小子,他一眼就能看透。
这年轻人很有野心,而徐牧的野心也很简单,那就是打造一个新的徐氏世族。
因为世族比皇族更加容易延续,皇族一旦衰落,那就难以崛起。
“你了解吕氏吗?”皇帝问道。
“吕松清,一个不粘锅的老狐狸。”刘基说道。
听到这话,皇帝倒是很欣慰。
刘基只是容易脑子犯抽,但他并不傻。
“吕氏名声如何?”皇帝又问道。
“非常不错,在大夏很难有第二个世族的名声比吕氏更好。”刘基回答道。
“吕氏全员都很爱惜自己的羽毛,漂亮活都是他们自己做,脏活累活都交给别人做。
但是朕并不反感吕氏这样的存在,因为这二百年来,吕氏一直效忠朝廷。
他们的利益,在任何时候都能与朝廷的利益保持高度一致。
这也是为什么吕氏在姑苏城,在吴王的封地内,却又能与皇亲国戚比肩的根本原因。
你可以多了解了解吕氏的历史,非常值的你学习。”
皇帝说道。
皇帝句句是肺腑之言,既然灌输概念,就要灌输到底。
虽然有些私心在里面,但也确确实实是为了刘基好。
他确实不反感吕氏的存在,吕氏在任何时间段,都能满足朝廷的利益。
而且也正是因为有吕氏,才有了天下首富之地姑苏城。
江州行省作为天下十三行省之一,每年上缴的赋税占据全天下税收的四分之一。
其他地方总有人阳奉阴违,在税收上做手脚。
但是江州却依旧连年上涨,比重一直居高不下。
他们不仅仅能满足朝廷的利益,而且还能让利于民,这一点同样非常难得。
这才是一个世家大族享有崇高名望的根本所在。
“刘基,最后再跟你说一句话。君为水,民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皇帝最后说道。
“君为水,民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皇帝伯伯,我记下这句话了。”刘基认真的回答道。
“嗯,朕就说到这里。有些事情,需要你自己慢慢悟。”
皇帝起身,朝着谨宣说道:“送世子去镇国公府。”
“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