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牧收到了来自张府送来的条约、玺印、文书等等一些代表西辽政权的关键物品。
自此,西辽张氏皇权到此为止,西辽被纳入大夏版图。
徐牧与刘洵简单的交流了一下之后,便让满顺将这些东西送去京师。
数日后,朝廷收到了来自凉州送来的书信及其物品,立马送到了御书房。
皇帝看完后,他是真没想到,徐牧居然让张氏让出了西辽。
至此,大夏吞并了西辽以及昌国半数领地,疆域向西扩张一千多里。
皇帝立马召集大臣商议。
大臣们也没想到,凉州方面居然还会有这种操作。
在条约上签字盖章的,正是徐牧本人。
官员们看完书信和条约之后,都非常清楚,徐牧立了大功。
但是,此举也会遭受天下人的非议。
以后大夏周边的小国,可能会因为大夏吞并西辽而停止上贡,甚至会产生异心。
“这个徐牧,好,好得很!”皇帝陛下一向沉稳,现在也忍不住激动了起来。
“恭贺陛下,开疆拓土!”
“陛下功绩千秋万代!”
“恭贺陛下!”
“可以将新吞并的版图划分行政区了。”
……
朝廷经过几天的商议,将西辽和昌国的半数地盘立为一座新的行省,名为辽州行省。
原西辽都城改名为西州,神煌城改名为辽州,设为凉州行省的治所。
至于怎么在辽州设立官员一事,比较敏感。
辽州是凉州打下来的,如果官员的任免权全部给到凉州,那么凉州将会掌握将近两千里的疆土。
朝廷有点担心凉州方面会自立。
以现在凉州的实力来看,他们肯定无法打造一个强大的中原王朝。
但是,他们完全具备了在西域建立小国的实力和条件。
所以有的官员,提议朝廷派遣一套班底去接管辽州。
但还是有少数人表示反对,他们还是提议就从凉州现有的官员进行提拔。
因为如果朝廷派遣班底过去的话,肯定会和凉州地方士族产生冲突。
凉州花费时间和精力打下的地盘,才做起来的一块蛋糕,朝廷一口就吃下去,凉州方面肯定会有想法。
但如果让凉州自行管辖,又担心他们会叛立。
开疆拓土虽然是丰功伟业,但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
疆土越大,也就越是不好管理。
划分好了行政区之后,朝廷又商议了很久,争论了很多天,一直没有一个结果出来。
可是,新的地盘又不能没有官员去管理。
“陛下,既然这件事情不好决议,那就按照坏处最少得办法来做。”户部尚书说道。
“怎么说?”皇帝问道。
“如果朝廷派遣全套班底过去,则一定会与凉州方面产生巨大的矛盾,甚至有可能会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而我们担心的是凉州方面会与朝廷不合,所以臣以为,最好还是不要派班底过去。
就从凉州先有得班底提拔人员,治理辽州行省。
这样虽然凉州会坐大,但起码暂时不会和朝廷有矛盾。”
户部尚书说道。
“有理。”皇帝点头。
“依户部尚书所言,这样做就等于是为多年后埋下导火索。等凉州进一步坐大,朝廷将极难掌控凉州辽州。
所以臣以为,与其将矛盾压到以后来处理,不如在眼下就直接处理。先派人过去,有什么矛盾,再解决什么矛盾。
现在朝廷也有精力处理这些事情,若是日后,不可预料的情况太多,谁知道会发展到哪一步?”
另外一名大臣说道。
“臣赞成户部尚书的提议。”
“臣赞成吏部尚书的提议。”
……
“徐公,你可有提议?”皇帝朝着徐盛问道。
徐盛叹息了一声。
这种事情不管怎么处理,都会有矛盾。
因为西辽的地盘,并不是朝廷军打下来的,而是凉州军打下来的。
而且凉州军打下神煌城之后,朝廷也才知道这件事情。
该怎么处理最好,徐盛也没个明确的主意。
一方面是朝廷的利益,另外一方面则是凉州士族的利益,其中还有一个是他的儿子。
“回陛下的话,臣暂时保留意见。”徐盛说道。
“谨宣,你呢?”皇帝朝着谨宣问道。
“老奴以为,可设立西域都护府,派遣一支军队与督察院的官员前去,不属于地方官员体系。
辽州的官员任免,由凉王和凉州总督共同裁定,他们选谁就是谁。
朝廷派去的官员,不干涉地方政务,只负责传圣旨,监察地方官。用四个字来概括,只监不管。”
谨宣提议道。
这事儿并不能两全其美,所以谨宣只能尽量想个折中的法子为皇帝分忧。
因为不管是户部尚书的提议还是吏部尚书的提议,都只能考虑到一方的利益。
而凉州方面肯定想拿到尽量多的利益,但他们也应该清楚,他们属于朝廷治下,朝廷不可能让他们割据一方,成为西边的土皇帝,成为大夏王朝将来的隐患。
需要稳定这种格局,最好就是派人去监察,但是又不干涉地方政务。
如此是处理此事的最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