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有财三岁时,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刘氏为了不让他感到孤单,选择不另嫁他人,从此母子俩相依为命。
尽管生活困苦,刘氏凭借一双巧手,擅长针线活,通过接一些零散工作来维持家计。
尽管家中并不富裕,但至少能保证陈有财有饭吃、有衣穿。
陈有财性情内向,寡言少语,这让刘氏感到忧虑。眼见周围同龄的青年纷纷成家立业,而她的儿子却依旧每日闲居在家,无所事事。
这样的情形怎能持续呢?于是刘氏心生一计,她召唤儿子:有财,你已年过三十,是时候考虑娶妻了。
但你目前一事无成,哪家姑娘愿意嫁入我们家呢?
我制作了一些布鞋,从明天开始,你负责拿到县城去售卖。
这样一来,你有了自己的生计,别人也不会对我们说三道四,同时也能早日迎娶妻子,让我也能早日抱上孙子。
尽管陈有财内心并不情愿,他并不认为卖鞋是长久之计,但他明白母亲的苦心,最终还是同意了母亲的安排。
天刚亮,陈有财就挑着担子进城卖鞋。
走到半路,他感到双腿疲惫,恰巧看到前方有棵大树,便急忙走向树下休息。
年轻人,你是在这里休息吗?
我今天喝了点酒,现在口很渴,你有水能给我一些吗?
陈有财看到是一位老者请求水喝,他背后背着竹筐,看起来也是个卖货郎。
于是,他便递上了自己的水葫芦给老者。
尽管陈有财在别人眼里有些懒散,但他本质上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平时也乐于助人。
他看到老者脚趾露在外面,心里感到难过,于是就从母亲做的布鞋中挑了一双合适的,送给了老者。
可能是因为陈有财的仁慈触动了老者的心,老者选择在那棵大树下向他传授自己的谋生之道。
陈有财对此感到十分兴奋,不断地表示感激,并向老者行了拜师礼。
短暂休息之后,两人各自踏上不同的道路,陈有财前往城镇销售鞋子,而老者则前往乡村。
当黄昏来临,陈有财空手而归,母亲却满心欢喜,因为她的儿子竟然把所有的布鞋都卖光了,一鞋不剩。
尽管儿子平日里懒惰,但在经商方面似乎有着一定的天赋。
刘氏面带微笑地坐在儿子面前:孩子,把卖鞋赚来的钱交给娘亲,娘亲会帮你妥善保管,等你将来娶妻生子时用。
陈有财:母亲,明日我不打算再去卖鞋了,今天赚到的钱,我不能给你,因为我打算明天去买一些刀具,以后就去乡下卖刀了。
这样收入会比卖鞋多,也能减轻娘亲的劳累。
刘氏听后非常生气,什么卖刀啊!
儿子这是想成为“赊刀人”啊,这怎么可以呢?
刘氏深知赊刀人都是不收分文的,只是向大家预言,直到预言成真那天,才能收回刀钱,这样的生意怎么能行呢?
刘氏深知儿子,他哪有预言的能力?
这样下去,不仅娶不到媳妇,家里的状况也会更加困难,刘氏坚决不同意。
但陈有财却像铁了心一样,完全不顾母亲的反对,第二天一早,他就进城购买了一篮子刀具,开始了赊刀人的生意
他来到了一个村庄,大家听说来了一个赊刀人,都纷纷出来围观,因为离家近,很多乡亲都认识他,这不是陈有财吗?
一个从不出门的老实人,他怎么会预言呢?
因此,大家不再犹豫,各自选了一把刀,心中充满喜悦,因为这把刀显然是免费得到的,很快一篮子的刀便被一抢而空。
陈有财扛起空篮子,临走时留下一句话,他向村民们承诺:等这条路发生山体滑坡时,我会回来收取刀的费用。
陈有财离开后,村民们开始嘲笑他:我们这里长年干旱,连大河的水都快干了,还谈什么山体滑坡,这个人肯定疯了。
刘氏看到儿子空手而归,悲痛欲绝,他明白儿子用卖鞋的钱,全都买了刀,而且是赊账卖出的。
然而,连续三年这里都是干旱,更别提山体滑坡了,但陈有财似乎毫不在意,继续做他的赊刀生意,村里的人都在背后议论纷纷,认为他不务正业,自然没有一个姑娘愿意嫁给他。
有时候陈有财一走就是半个月,每次回来自然也是两手空空,马氏也被儿子气得生病好几次,时间长了,马氏也只能随他去,心想或许哪天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儿子就会自己醒悟过来。
这一年终于下起了大雨,雨下了好几天,晚上发生了山体滑坡,待天气放晴后,陈有财便来到这里,开始收取赊刀的费用。
村民们看到陈有财的到来,突然想起了三年前的事,他们感叹陈有财的话竟然如此准确,于是大家都不多说,纷纷把赊刀的钱交给了他。
陈有财携款返家,将钱交予刘氏。
刘氏见此巨款,欣喜若狂,随即想到该为儿子物色一门亲事。
陈有财的事迹在方圆十里传为佳话,有人甚至猜测他可能被神仙附身,因此言出必中。
众多乡邻纷纷求助于他,希望他能占卜命运。
然而陈有财总是回答:“我仅是一名赊刀人,不懂算命之术。”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此话不假。
自从陈有财家境好转,媒婆们便络绎不绝地前来提亲。
马氏终于放下心来,对儿子说:“有财啊,我看那秋月姑娘不错,她既美丽又伶俐,与你这沉默寡言的人倒是挺般配。”
“娘,您别指望我成家立室了,我泄露的天机太多,即便成婚也难以长久,生育子女更是不可能。”
“你这不孝之子,我辛劳养育你长大,你这是要气死我吗?你对得起你父亲吗?对得起我吗?”
陈有财见母亲如此愤怒,便答应一切听从母亲安排。
刘氏听后止住抽泣,开始着手准备儿子的婚事。
秋月嫁入陈家后,陈有财仍旧从事赊刀人的工作,常常一走就是半月,归来后便在家中休息,从不从事其他劳动。
偶尔外出散步,收回一些刀钱交给秋月,生活过得悠闲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