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申(李老汉的名字),咋样了,找到没有?”一个老者问道。
“哎……”李老汉哎了一声。
此时大家都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这里呀,老发生事情,以后都要少来。”一个妇女说。
“是呀,这蛇精又开始作恶了,可怜妮子。”一个老婆婆说。
“不会是秋生想孩子了。”另一个老者说。
“也许吧,说不准。”二滑溜接道。
此时,老爷子从瓜地赶来,看大家都在赶来,也没有说什么。李老汉指给老爷子看那些脚印。
“那些脚印是在奔跑的脚印,距离有些宽。”老爷子分析说。
“我看也像,方向是往那里。”李老汉说。
几人商量同意,随着脚印找去。
等到玉米地深处,脚印开始变窄,大伙跟在后面议论纷纷。
“肯定是鬼上身了,去年村头的老姜头不是,鬼上身。”那个老婆婆又说道。
“是呀,一个人跑到河边,就淹死在那里。”二滑溜附声说。
“害的全村人找了两天,苦命的妮子呀,不会也是……。”
老婆婆说道这里,已经开始落泪。
老爷子听他们的议论,后似乎明白了什么,一屁股坐在地上。
一夜淋雨,加上白天毒辣阳光,玉米地又不通风。老爷子开始支撑不住。
“河边……”老爷子说完这两字,躺在地上,不省人事,大伙都围了上来。
二滑溜和几个小伙子把老爷子抬走,李老汉找了医生,给老爷子看病。
确诊无大碍后,大家都放心了。
先前的老者开始发话:“学申,你爹这有我和你二大娘照顾,你还是合计一下,赶紧去找妮子要紧。
“二大爷,你说丫头能在那里呀……”李老汉开始哽咽起来。
“是呀,呜呜……这妮子跑哪去了……呜呜……”秀兰娘开始哭起来。
“现在坟地正南的大河水正急,夏天雨水大。”
老者摸出烟袋来,安烟丝,“没有准丫头跑哪里去。”老者的声音变低。
大家都心里清楚,谁也不想看到老姜头的结果。
“大侄子,别愣了,秀兰他娘你也别哭了,赶紧去看看吧。”二大娘说道。
“让学丰带几个人跟你们去。”老者站起来,“学丰,跟学申去河边,多叫几个人。”
一行几人,穿过瓜地、玉米地,到坟地,继续按找脚印往远处寻找。
玉米地的边缘,就是大河,河滩的脚印已经无踪影。
一夜的大雨,河水暴涨。远处芦苇处,已经被河水完全占领。
秀兰娘看到孩子可能已经被大水冲走,大声嚎哭起来,“我苦命孩子呀,你在那里呀……”哭声响彻整个河道。
“学申哥,你快看,那边好像有人躺在那里。”学丰指找一个地窝说。
几人跑过去,发现秀兰就躺在那里,昏迷不醒。身上的衣服完全贴在身上。
秀兰妈,一把抱住女儿,怎么也叫不醒,秀兰的身体已经僵硬。
“嫂子,别晃妮子,快把她送医院去。”学丰说。
“孩他娘,别哭了,看看丫头有没有气。”李老汉与手指试试了气息,很如弱的气流。
“孩子还,活着,赶紧送医院。”李老汉疯似的,抱起女儿往村里跑去。
路过坟地,秋生坟头旁损坏的玉米杆,差点没有把李老汉绊倒。
但是谁也没有觉察到这些。
等把秀兰送进县医院,已经是黄昏。
经过抢救,秀兰已经脱离危险,由于一夜大雨淋体的缘故,身体虚弱无比。
但是一直昏迷不醒。
李老汉和秀兰娘轮班看护秀兰,每天和秀兰说话,希望能让妮子尽快醒来。
也好知道到底什么原因,导致孩子昏迷在河边。
一个星期后的晚上,李老汉和秀兰娘一起守在秀兰旁边。
“孩他娘,你睡会,我看着呢。”李老汉看见妻子眼窝已经塌陷下去,心里不忍。
“孩他爹,你说这孩子怎么还不醒,肯定是受什么大惊吓了……。”秀兰娘说着开始摸眼泪。
“我也这么看,你别哭了,看眼睛都肿了。”李老汉帮妻子擦拭眼泪。
“咱家的瓜都坏了,一场雨,都泡坏了,现在孩子又这样,咱爹又病在家里,你说这日子咋过呀,呜呜……”秀兰娘越说越难过。
“只要丫头没有事情,比什么都强。”李老汉劝妻子。
夫妻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拉着家常。
夜已经很深了。
“别拉我……别……”秀兰突然大叫。
睡梦中的夫妻二人应声而起。
“丫头,娘在,别怕……别怕……”秀兰娘抱住秀兰,“他爹,咱妮子醒了,……”
“嗯……醒了……”李老汉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压抑多时的眼泪。
大叫后的秀兰并没有,完全清醒,一直在喊:“别拉我……我不去……。爹救我……”
“爹在……,爹在呀……”李老汉抱住妻女二人痛哭起来。
整个病房的病人全都被这一家三口哭叫声惊醒。
护士赶来,检查完秀兰,并叫来几个护士一起,一起按住秀兰,打下镇定剂,强制催眠秀兰。
“医生,我女儿怎么样了……”夫妻二人六神无主的问护士。
“病人受惊吓过度,我们医院会极力帮助病人恢复正常,你们放心,她现在已经有意识了,很快就好了。”
夫妻二人只好不再言语。
许久,李老汉起身去厕所,在回来的时,感觉有人在他后面,李老汉知道,遇见不干净的东西,不能东张西望,不要理他就可以了。
到病房,发现秀兰娘趴在病床旁已经睡着。
李老汉看见病房没有睡觉的病人都在用奇异的眼光看着他。
神情慌张的李老汉,很很难为情的走到女儿的病床边,使自己慢慢平静下来。
一夜都没有敢睡,都在注视着女儿的动向。
不知道从什么开始,一直存在在农村里的诡异故事一直都流传,而有时候诡异的故事都是从哪些真实的事情而直接变成了故事?
慢慢演变了一直让百姓们都会饭后谈话的消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