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并不看着队长,笑而不答,却深深地呷了一口滚烫的茶水,随着茶水被送下肚去。
爷爷呷了三口茶水之后,才过够了瘾,那队长已经着急地快尿了裤子,尽管他刚刚尿过不久。
见爷爷过了瘾,队长赶紧问:“那孩子有没有问题?”
爷爷说:“刚才我根本没有看见什么孩子,只看见平娃端着一碗蜂蜜,喂着一个阴影。”
队长更加吃惊,眼睛几乎要突出来了!
爷爷说:“明天开棺,一切自然真相大白。”
说完喝了一口茶就准备离开,最后又交代了队长一句:“开棺的时候你在就行了,其他人不要通知,我自有道理”。
那队长迟疑地应了,方才作罢。
翌日,太阳尚未升起的时候,坟地周围搭起了棚子。
周围放满了艾草,三个我们村的后生拿好家伙,只等一声令下,便开始挖坟掘墓。
我当时才6岁,便也悄悄跟着凑热闹。
爷爷见我来了,脸阴下来:“你来干啥?这是你来的地方?快回去!”
“我不,我要看。”我回答。
“你个兔崽子,不听话是不是?
“你……”爷爷一定还有要骂人的话,但是强忍住不发作,但又担心,招呼一个后生让护着我,别出了事儿。
爷爷终于拗不过我,默认了我在现场的存在。
露水下去了一些,爷爷发动这三个后生开工。
后生们把坟包上的乱草割了一遍,在坟包顶部发现了一个蜂巢一类的东西。
这东西似乎是从墓地里面长出来,顶到外面的。
“这就是了,接着挖!”爷爷下令道。
三个后生先小心翼翼地把周围的土挖开,一会儿工夫露出整个物件的模样。
这东西长得很怪,枣核形状,但要大很多,最粗的地方在中间,直径有一米左右,周身通红,疙疙瘩瘩的,也有很多小孔,就像火山石那样的小眼儿。
小眼儿密密麻麻地爬着蜜蜂大小的虫子,只是翅膀都收着,不能飞动。
爷爷用一个大的塑料袋把这个东西包起来,指挥后生们继续挖。
三个后生长得很壮实,这点活儿轻车熟路,那要得了三分钟,那寿材就露了土。
一个后生正准备跳下坑把那寿材撬开,爷爷及时制止。
他拿出药水,往每个人身上身上喷遍,这才开始撬棺。
棺材刚一打开,众人都忍不住吃了一惊,特别是那队长,盯着那棺材里面眼睛都不眨一下。
我不顾爷爷的白眼,拼命围到跟前,往里面一看,哎呦!这辈子都忘不了那情景!
一个女人,顶着大肚子躺在棺材里,身体完好无损,只是尸体似乎完全透明了。
整个内脏、血管、神经、肌肉等等,包括未出生的孩子都看得清清楚楚。
而且每个毛孔里都长出红色的苔藓一类的菌类物质,三五厘米长,整个人看上去就像发了霉的凉粉!
爷爷拿出药物,往里面喷了喷,一会儿工夫,一切都像被施了法一样,完全消失,只剩下一大一小两副骨架。
众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即使那队长也不例外。
正在爷爷准备让人搬出棺材和尸体,准备用艾草点火烧掉的时候,村民平娃带着那个实际上不存在的孩子还有若干离他住得最近村民拿着家伙冲过来了。
“坏了!”队长大叫一声,立刻上前阻止。
那平娃哪儿管这些,对这队长就是一铁锹。
那队长顿时血流满面,见来人气势汹汹,爷爷把那个包着古怪东西的袋子打开。
把那东西放到太阳底下,那虫子们见了阳光顿时围绕怪东西飞舞起来,一层红色的雾气从村民方向移了过来。
村民们也开始迷糊,不一会儿都倒下了。
队长满脸血污地来到爷爷面前,爷爷抓了几个未来得及的虫子,放在手里捏成膏状,敷在队长的伤口上,一会儿工夫就止了血。
趁着这个当口,众人赶紧将那棺材挖出,把艾草尽量多地集中在棺材周围点着。
一刻钟过去了,那棺材开始燃烧。
爷爷拿着一个小巧的铜锅,里面放着一大块松香,在这火堆上化了,然后黏住那个蜂巢似的怪东西。
那棺材和里面的尸骨终于化为灰烬,看看日头,已然正午时分了。
平娃和那些村民们也渐次醒来,对于他们怎么会在这里感到很奇怪。
平娃看到队长这才问起,队长上去就是一脚:
“你个狗日的,把老子的脑袋都快扒拉开了,丢你亲娘。”
村里的人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平娃从棺材里捡回来那个婴灵也不见了,人们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对于这件事的原委,爷爷跟队长的一段谈话内容能够说明。
爷爷说:“那孩子根本就不是什么婴灵,你不信问问村里的孩子,看看他们能不能看见。”
队长还真问了一个孩子:“你能看见你平娃叔家的女娃娃不?”
那孩子说:“他家哪儿有娃娃?我咋不知道?我爹妈说有,我就从来没看见,跟他们说了,他们还骂我王八羔子,不许我说。”
队长信了,但仍然有一个十岁的小子能看见,为此还和孩子们打过架。
但是他却实在搞不懂,为什么除了娃娃,全村的人都能看见那孩子?
爷爷说,那不是孩子,只是一种虫子,叫做风蠹。
它们寄生在一种生长在狼粪上的腐烂植物身上,专杀地窝子蜂,然后吸食其体内的蜂蜜。
坟头上那个大家伙就是地窝子蜂的巢穴,风蠹这东西遇到太阳暴晒就会产子,而产子之后就会灰飞烟灭,化成红粉,这红粉里面有一种能让人产生幻觉的东西。
所以平娃拿回来的东西根本不是什么婴灵,而是一窝子风蠹,平娃每天拿糖水喂它们。
它们不满足,所以每天太阳最热的时候去那坟头吃蜂,最后寻踪觅迹转回来。
风蠹通身鲜红,没有太阳的时候又变成黄白颜色,加上对人幻觉的暗示,就成了婴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