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后,您当年为什么被打入冷宫啊?”这本书宋九月是一目十行看下来的,有些不重要的情节都是跳过的,所以具体细节尚不清楚,只能套话了,“我看父皇是想陪在您身边的,但贵妃娘娘说了一句您在冷宫,父皇就直接走了。”
慧贵人脸上的哀伤瞬间闪过。
“其实没什么。”她很快收敛情绪,苦涩地摇摇头,“贵妃娘娘所言不虚,确实是娘亲当年犯了错,如今这样的境遇,也是娘亲应当承受的惩罚。”
宋九月心中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憋闷。
虽然她只掌握了剧情的一部分,却也明白慧贵人之事实有冤屈,她是被人陷害的。
只是不知慧贵人背后到底隐藏着何种原因,宁愿背负这莫须有的罪名也不愿揭露真相。
宋九月叹了口气。
经过这次的事,她也明白了宋儒典的确和书中写的一样——是个暴君,且睚眦必报。
倘若不能为慧贵人洗清冤屈,她们恐怕将永远困在这冷宫之中。
显然,慧贵人那里是没指望了。凡事靠自己吧!
正如宋九月所预料,琪贵人欲加害慧贵人果真是受他人指使。尽管慧贵人侥幸逃过此劫,然而幕后黑手并未就此罢休。
驻守冷宫的侍卫得了吩咐,对她们施以“特别关照”,慧贵人和宋九月的生活比以前困难了许多,每日送来的饭食又成了馊的。
侍卫们明显畏惧背后的人,这次连宋九月私下给他们塞银子都没用了——银子他们倒是乐意收下,饭菜的质量还是馊的。
幸亏上次宋九月救下的那位侍卫懂得感恩图报,表面上不敢违逆贵人,却总会在暗中悄悄给她们送去几个白馒头,让她们的日子不至于太难熬。
经过几天的暗中观察,宋九月觉得不能再坐以待毙了。她身体小,在冷宫中穿梭不易引起注意。她趁侍卫们不备,从墙角的小洞悄然溜出。
皇上怕是见不到了,那就先设法去刷刷脸熟和好感度吧。毕竟偌大的皇宫,没有点靠山实在是不行。
宋九月心中盘算好计划,转念又有些沮丧。皇宫这么大,她想要接近的目标也并非轻易能见到。
“先去探望一下三哥的伤势恢复如何吧,再不去刷脸,他都要把我忘了。”宋九月边低声自语,边向华亭阁走去。
华亭阁距离不算太偏,只是宋九月毕竟身处冷宫,再加上小孩子的体力有限,当宋九月费劲九牛二虎之力走到时,两条小腿已然累得酸疼。
幸好宋正华性情淡漠,平日不喜欢有人近身伺候,因此宫门前空无一人,宋九月顺利进入了殿内。
“三哥!”她挥舞着手臂热情地打招呼。
正在佛像前虔诚跪拜的宋正华闻声回头,略感惊讶:“月儿妹妹?”
宋九月兴冲冲地奔上前去,瞥了一眼几乎比自己高出半个人的佛像,假装困惑地咬了咬手指:“三哥,你这是在做什么呀?”
“为太后娘娘祈福啊,太后娘娘近几年身体欠佳,常常生病。”宋正华微笑着解释,态度温和耐心。
宋九月装作懵懂的样子点头回应,然后摊开手掌,“三哥哥只顾着给太后娘娘祈福,却忘了给自己祈福,既然这样,那月儿把自己的福气全送给三哥哥吧!”
宋正华微微一愣,旋即勾起一抹微笑,两个浅浅梨涡若隐若现,好看极了。
“三哥笑起来真好看。”宋九月不由自主的道。
其实从她最开始见到宋正华时,就觉得他不应该总是一脸忧愁的样子。
他今年才十岁,正应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候。
“你今日怎会突然来找三哥玩?”宋正华将她抱起走向桌边。
宋九月敏锐地察觉到他的步伐似乎比上次相见时更为轻快了一些。
[宋九月:诸位神医大人,能否帮我瞧瞧,他这腿伤恢复得如何?]
[卢晓东:我所开之药方当然不会有错,观其气色与步态,调养得宜,不出一个月,必能完全康复。]
[王速强:喂喂喂,功劳可不能全算你一人头上啊,你的药方中不也借鉴了我的《万全药方》?]
得到答案后,宋九月心中释然不少,不再关注他们之间的争论。
回过神来,发现宋正华正关切地看着她,“九妹妹,怎么不说话了?是受了什么委屈吗?”
宋九月下意识想要点头了,话到了嘴边,又转了个弯:“三哥别担心,我没事,只是在冷宫觉得无聊,来和你玩啊!”
他也是个身世可怜之人。
自小丧母,在宫外长成,刚回宫就又受伤,再看他之前那满面愁容的模样,显然处境也并不轻松。
想起此人对宋正华的治疗还算尽心尽力,宋九月心情颇佳地对他展颜一笑。
还是先别麻烦他了吧。
“三殿下,张太医前来复诊。”门外传来小太监的通报声。
宋正华让他进来。
张太医很快出现在殿门口,见到宋九月时微微惊讶。
“三哥,你们先忙,改日我再来找你玩!”
宋正华似欲挽留,但宋九月已从他怀中跳下,挥挥手迅速跑远。
从华亭阁通往冷宫的路上有一片果园,那是宋儒典闲暇之余栽种新鲜瓜果以消磨时光的地方。
宋九月明白自己目前的身份无法进入其中,所以每次都是快速走过,然而这次经过时,却听见里面传来了声响。
“六殿下,您小心些,别摔了!”
“这是皇上亲手种的果树哟,那果子您可不能摘啊!”
“当心啊六殿下!”
……
喧闹之中,传来一个少年不满的声音,“父皇种果树不就是用来吃的吗?我是他儿子,怎么就摘不得了,都闭嘴!”
宋九月的眼眸瞬间亮了起来。
她的攻略计划中,六殿下是最难攻克的对象之一,没想到会在这里偶遇。
六殿下宋正彧今年七岁,乃兰妃所出,兰妃家族显赫,又对他极为溺爱,因此将宋正彧养成了小霸王。
小霸王宋正彧在宫中飞扬跋扈,肆意妄为,旁人见之无不退避三舍。
然而,宋儒典却不知何故,竟认为这样的性格才是他儿子应有的模样,不仅没有责怪,反而放任其恣意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