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在癸卯,孟夏之月,有士王恩科,创制《弓乙图》。录于官府,授号国作登字-2023-F-00275852,以昭其信。其创作之旨,述之如下:
一曰:创此图者,意在会通万宗之教,融贯百家之旨,以护天地自然,使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和谐相生,以臻大同之境也,其以名曰之为超宗教文化。
二曰:是图融太极、卍字、十字、河图、洛书、星月之象。由是衍为“日月正明王”、“乙凡工十田”诸字之理,及二十二、五十五、六十九、五十一等数之图。兹略述其旨,以明《弓乙图》超乎教别、大同之设计理念。
三曰:论太极。《弓乙图》乃以朱、玄、青三色之太极,三重组合而成。三色者,象三才,表三态,以明万有之关系也。 夫一太极,已含两仪、四象、八卦、万物之律。今三色各异,则于旧律之上,各增三阶,共成九维之识。然弓乙图却不止此也,图转四向,正反、立卧、阴阳、长短、大小之象,森然毕现,而中道之心,昭然可观。是故,九变乘四向,得三十六果。果各有正反,遂成七十二因。因因递变,其衍无穷。凡其衍数,尾数皆归于九。此乃于太极旧图之上,直超九维之演化也。
四曰:论卍字。图亦以三色卍字组合。三色者,可合三世之流,即过去、现在、未来;亦可配九时之迁,即昨、今、明,朝、午、暮,与昼夜之往复。正反观之,即成九种时间之识。卍字者,太极之进阶也,乙乙纵横,出于十字,故较太极,独增时间之维。《弓乙图》于旧卍字之上,亦升九维。三色相合,成九种关系,遂衍《十胜图》之理。其图有十胜,正反各十,复有整体之合。略言之,九事各具十胜,得九十之合。每合各显八百一十之变。其数之尾,亦皆归九。
五曰:论十字。太极引直,则为十字之象。其理也,两仪生两仪,四象生四象,八卦生八卦,万物生万物。其说自无而有,复自有而无,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复归于三二一也,然归一非一,名曰为大之一。弓乙图于十字之上,亦升九维,遂衍《中天海印图》之象。其图有内外、高低、正反之别。于旧十字之上,增十八变,正反各十八,复有中道之体。每变各显九果,合为百六十二之况。况复乘九维,得一千四百五十八之数。其尾亦归于九。
六曰:论河图洛书。华夏文脉,源乎《周易》;《周易》之核,在乎河洛。河图为体,近十字之理;洛书为用,合卍字之机。河图之分,凡四十有五,每部十二合,其下复有细分,其组繁多,不可胜数。洛书之理,世人多知,故本人便不再赘述。然终其所得,皆为奇偶阴阳之数,可参《中天海印图》。洛书之变,较河图尤繁,有上中下、左中右、米字、十字、田字、卍字诸般组合,可参《一五图》以明其理。若以佛家卍字合洛书观之,或以十字合河图双察之,则其理自现。此时之河洛,即基督之十字,释氏之卍字,其理同一无有分别有二也。《弓乙图》于河洛旧法,亦升九维,破时空形名之限。古法以五居中,调和万物;此图则以一至九居中演化,统合万有,各尽其长,共成一体。
七曰:论星月。星有动静,夜显昼隐;月有盈亏,昼隐夜现,此亦太极两仪演化之象。《弓乙图》内蕴汉字,合之为日,分之为月,日月合而成明。一正一反、一长一短、一大一小相合,即为弓乙;一立一卧为“甘凡”,一上一下为“工工”,一大一小为“乙乙”,一前一后为“二二”,一正一反为“九六”,一阳一阴为“二一”、“五一”。此于新月旧图,亦增九维,于动静隐显、盈亏阴阳之上,复益时空九维之合。
八曰:总论其理以上所述,略明其理之确然,可征可验。天下万教,其说纷纭,譬如人身,虽有百骸,皆为一体。所言不出阴阳男女二气,动静少长生死之变。《弓乙图》者,总摄万教之理,于旧学之上,超升九维,其理确然,其征可验。为便众晓,兹举一例。
九曰:喻以太极。以太极为例,其理含两仪、四象。阴阳和合,乃生新物,如男女相合构精,化为子女。一物而生数众,则为兄弟姐妹,此亦万物之衍。自阴阳二气,而受胎、成形、幼、壮、老、死,此一程也,各有其时,过去、未来,昼夜四季,年复往年,然各不相同。故万物之间,遂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复又新新生新旧八卦四象两仪,生生不息之象。是故,万教观物,所之时、所之物、所之域、所之念、所之据、所之理、所之角、所之思、所之象、所之说,皆各不同。流转无定,遂成各教。其本意,亦为方便当世之人,解此诸般状态而已。故佛云:“说法者,无法可说。”非不说也,诚以万物流转,生生不息,岂有定法可执哉?言之过早,则闻者不信;言之太迟,则事过无补;即言于当下,而明日新变,又非今日之语矣。此即人异、时异、物异、形异,故其说亦异也。同物而异时,其果亦不同,今之事与明之事同也,却又不同也。
十曰:图名由来。是图之名,盖因其形也。直观之,三色太极,可名“乙乙”,亦可名“弓弓”。弓象中道,乙寓阴阳,合之乃持中守一之意。此图拆分,复衍众象,其象皆含二元,二元复生万合。
十一曰:此图自始至终,皆余一人独立构思而成。其理合于诸宗教之理,可征于万物。然此图亦仅为拙著《弓乙图版道德经》之便于理解之助解图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