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宁筠坐在昏黄的灯光下,手中拿着一本破旧的知识书籍,认真地翻阅着。顾长定坐在对面,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和不安。
宁筠放下书,温柔地看着他:“长定,学习这件事,没有能不能,只有愿不愿意。你不是一直想要改变现状,让家里的生活更好吗?这需要知识,需要你不断地去学习新的东西。”
顾长定点了点头,眼神逐渐坚定:“妈,您说得对。我想让我们家过上更好的生活。”
“很好!”宁筠鼓励道,“你已经迈出了第一步。”顾长定的眼睛亮了起来。
宁筠满意地笑了:“好孩子,妈相信你。你不仅要学习做生意的知识,还要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商场上,人脉和信誉同样重要。”
顾长定认真地听着,一边记笔记一边说:“妈,您放心,我会记住您的话。我会更加努力,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学会实际操作。”宁筠站起身,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从那天起,顾长定像是变了个人似的,他不再游手好闲,而是开始勤奋学习,不仅钻研金融知识,还跟着村里的长辈学习做生意的技巧。他的进步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也让宁筠深感欣慰。她知道,这个家的未来,有了更多的希望。
秋风送爽,金黄的稻田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耀眼的光芒,顾家村的秋收时节又到了。宁筠站在家门口,“长定,记得带上足够的水,秋收可不轻松。”宁筠对着即将出门的三儿子顾长定叮嘱道。
顾长定点了点头,拍了拍腰间的水葫芦:“妈,您就放心吧,我这不是准备好了嘛。”
宁筠转头看向大儿媳秦青,温和地说:“阿青,你就在家准备午饭吧,别让自己太累了。”
这时,三儿媳桂芬走了过来,有些不满地说:“妈,为什么大嫂在家做饭,我却要下地干活?我也想在家帮忙。”
宁筠耐心地解释:“桂芬,家里的活计需要大家分担。阿青在家做饭也不容易,而且她还有甜甜要照顾。你年轻力壮,下地干活也是应该的。”
桂芬还是有些不甘心:“但是,妈,我也想有时间照顾家里啊。”
宁筠看着桂芬她轻声说道:“桂芬,我明白你的心思。你放心,将来如果你有了孩子,我绝不会让你带着孩子下地干活。家里的事情,我们会一起分担。”
桂芬听了这话,眼中的不满逐渐消散,她低下头,轻声说:“妈,谢谢你。我只是有时候觉得……有点不公平。”
宁筠走上前,轻轻拍了拍桂芬的手背,柔声安慰:“生活里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但只要我们一家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你是个好媳妇,我相信你能理解。”
桂芬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泪光,她点点头。
宁筠微笑着,眼中充满了赞许:“好孩子,去吧,别让大家等急了。秋收是大事,我们不能耽误。”
桂芬擦了擦眼角,转身快步走出院子,加入了秋收的行列。
顾家村的秋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宁筠和陆彦琛被分到了同一个小队,两人并肩在田间劳作,收割着稻谷。
宁筠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对着身旁的陆彦琛说:“陆同·志·,没想到你干活这么利索,一点也不输给我们这些常年在地里劳作的人。”
陆彦琛抬头,微微一笑,回应道:“宁筠同·志过奖了,我这也是逼不得已,毕竟在乡下这些年,不学会这些技能怎么行。”
宁筠轻声笑了笑,她看着陆彦琛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心中不由得生出一丝敬意:“你这样的知青真是少见,不仅学识渊博,连农活也这么在行。”
陆彦琛停下手中的镰刀,转头看向宁筠,眼中闪过一丝深邃:“宁筠同·志,其实我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我始终认为,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都应该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宁筠点了点头,深有感触地说:“你说得对。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为家庭的幸福努力。”
两人继续低头劳作,阳光下,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虽然汗水浸湿了衣襟,但两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
午后的阳光渐渐变得柔和,宁筠直起身子,伸了个懒腰,她的目光不经意间与陆彦琛相遇,两人都微微一愣。
陆彦琛轻声问道:“宁筠同·志,你累吗?要不要休息一会儿?”
宁筠摇了摇头,微笑着说:“不用了,这点活儿还累不倒我。倒是你,刚才一直在帮我,应该很累了吧?”
陆彦琛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温柔:“和你在一起,我不觉得累。”
宁筠的脸上不自觉地泛起了一抹红晕,她赶紧转过头,继续手中的活计,心中却是波澜起伏。
陆彦琛注意到宁筠额头上的汗珠,轻声说道:“宁筠同·志,你休息一下吧,我来接替你。”
宁筠擦了擦汗,微笑着回答:“不用了,陆同·志,这点活儿我还应付得来。”
陆彦琛却坚持:“你已经连续工作了几个小时,应该适当休息。”
宁筠看着陆彦琛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陆彦琛挥舞手中的镰刀,动作熟练地开始收割,见宁筠还是坚持就偷偷帮她收割。
陆彦琛微微一笑:“我们是队友,互相帮助是应该的。而且,我看你最近一直在忙,家里的事情也多,能帮的我自然要帮。”
宁筠心中感动,她知道陆彦琛这是在关心她,她轻声说:“陆同·志,真的谢谢你了。”
两人的目光再次相遇,彼此的眼中都充满了温暖和默契。在这个金色的秋天,他们之间的情感也在悄然生长,如同田间的稻穗,日渐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