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古代言情>公府上下宠我如宝,养兄一家后悔了>目录
第230章 夫人传召“我已经命人把她全家带到京城,很快就能到了。”
裴寂之沉声。
沈霜云眸中闪过喜悦,激动的握住裴寂之的袖子,惊喜道:“大哥哥,那可太好了,马上就能真相大白。”
“你的身份证实了,晋郡王府再多一个男丁,也无妨了。”
“别说一个,十个八个都无所谓,楚清晏,楚湘雅,都不算什么?”
“黄氏什么时候能到京城?”
她急声问。
裴寂之视线垂在沈霜云白皙纤细的手上,那青葱十指拽着他的袖子,指尖若有似无,掠过他的手腕。
细腻温热的触感,轻轻拂过。
仿若清风过境,推动心弦,又好似细柳轻挑,掠过眉间。
裴寂之的心,一阵悸动。
腕间控制不住的觉得发痒,他得十指,不受控制的蜷缩了一下,仿佛想要握紧什么,喉头也有些发紧。
声音暗哑,“黄氏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太好,怕她承受不了沿途劳顿,走的很慢,她到京城的时间……”
“大概要一个月左右。”
“那也可以啊,这么多年都等了,不差这一,两个月。”
沈霜云点点头。
心中激动不已。
一双杏眸明媚闪亮,眉眼间也带着笑意。
“这么高兴?”
裴寂之忍不住问。
“那是当然了,大哥哥,自从知道万岁爷对咱们家,对贵妃娘娘没安好心,准备鸟尽弓藏,卸磨杀驴,你不知道,我有多担心!”
前世,镇国公府满门抄斩的下场,沈霜云时时都会梦见。
抖大脑袋,滚落在地,尸首不全,鲜血淋漓。
那都是她今生相处相伴,疼她爱她之人。
沈霜云表面上,一直信心十足,实则内心,难免会恐慌害怕。
万一不成功怎么办?
万一就是找不到证据,证实不了裴寂之的身份怎么办?
庆元帝认准了楚清晏,要是今生,还是他登基,那又怎么办?
难道真的造反?
沈霜云私下琢磨过许久,想出的唯一办法,不过就是举家逃往草原。
前世,裴寂之就是带着部分裴家军,直接跑到了大草原上,做了一方部落可汗,今生,事不可为,沈霜云准备走他的老路。
自从回了镇国公府,开始有了一定的底蕴之后,她就一直布置着,妙善的两个哥哥,都被他安排到了边城。
有的就是前世,她给沈今安布置的轨迹。
经商!
正所谓:穷家富路,想要举家逃亡,想要在茫茫草原,干出一份家业。
没有银子,是万万不能的。
怎么怂恿裴家军反叛,怎么逃亡,怎么在草原建立势力,怎么跟匈奴打仗,这些沈霜云都不懂。
那需要裴家兄弟们去办,她能做的,就是多多的赚银子,在家里人需要的时候,拿出来应急。
并且,她拿出了很大一部分银子,偷偷置办了上百份户籍,以及两条从京城通往编程的商道。
镇国公府一旦出事,她立刻就可以带着家人,乔装身份,逃出生天。
沈霜云做好了失败的准备,但是,能成功,谁想失败啊?
逃亡匈奴,继续伟业,做一方草原霸主,说起来容易,实则呢?
不知道有多难。
更何况,哪怕裴寂之天生英豪,乃是军神转世,威震八方,来到草原,匈奴胡人迎风败退,纷纷认主……
但,难依然还是难啊!
首先,镇国公那忠心耿耿的脾气,就是麻烦,那是个为国为民一辈子,忠君戎边大半生的老将军。
据沈霜云的了解,绝对是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人。
庆元帝负他,想抄他满门,他顶多也就是悲愤的说一句‘陛下糊涂啊’,然后,自刎当场,以图能用性命唤醒君王。
裴家举族逃亡,还是逃到匈奴,那就等于叛国,他能接受?
老将军打了一辈子的匈奴啊!
为了家人,为了性命,就算他勉强接受了,还有旁的事儿呢,谢夫人怎么办?裴照野怎么办?
不像裴寂之四兄弟,外祖家的人基本都死绝了,就剩下白舅舅一家,人家谢夫人,可是有爹有娘,有兄弟姐妹,宗族家人,镇国公府逃亡,谢夫人要抛下一切,跟着往草原去吗?
她要是不愿的话,裴照野怎么办呢?
她留下来,不受连累吗?
她跑了,宣平侯府也存在,那一大家子人呢,庆元帝能放过吗?
一堆一堆的,都是事儿。
所以……
“人能找回来,就太好了,但愿能弄清楚当年的真相。”
沈霜云感叹着。
裴寂之默默点头,他的目光,依然时不时的扫着沈霜云,口中却道:“霜云,黄氏入京那日,你陪我同去。”
“可好?”
上回,白舅舅过来,就是沈霜云陪着他,一事不烦二主,关键也没有二主。
裴寂之自然也想沈霜云陪着。
“那是理所应当之事,大哥哥派人传个话就是了。”
沈霜云应下。
两人说罢,裴寂之见天色还没完全黑下来,便想趁着宵禁之前,抓紧出门,把史宏飞的身份,先调查调查。
谁知,还没等出门呢,正院便派了丫鬟过来。
“大姑娘,夫人有事儿,要找您过去呢。”
“您跟奴婢来吧。”
丫鬟气喘吁吁,面色潮红。
她从正院,一路小跑到了降云阁,结果没堵着人,又大步流星来到这里。
真是累的够呛。
“母亲找我,有什么事?”
沈霜云赶紧起身,边向外走边问。
丫鬟跟着她,口中说道:“具体事情,奴婢不知道,只是宫中贵妃娘娘派了人来,跟咱们夫人说了些什么。”
“夫人便传奴婢来唤您了。”
“宫里的事儿!”
沈霜云喃喃,第一个念头便是庆元帝的身体,她连忙加快脚步,走出屋子。
“妹妹,我陪你去。”
裴寂之出声,大步跟上。
丫鬟见状,一叠小跑。
三人走出院子,跑步不停,很快来到正院,进得屋来,宫里来的人已经离开了。
谢夫人正拧着眉头,坐在上首,面上的神情带着几分惆怅。
是有些庆幸,又仿佛有些为难。
“女儿给母亲请安。”
“母亲安。”
沈霜云和裴寂之同时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