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默云看着小媳妇已经摆开了架势,却突然提着笔看着他。
他哈哈一笑,连忙将砚台拿了过去。
“后天一早咱们就去镇上,你同我去,我们把书换钱了多买两刀纸回来,再多买一方砚台。”
不然写字还是没那么方便。
他也只能挪到春凳这边来写,才能共用到一方砚台。
“嗯。”芊娆看了一眼,突然起身。
“你多研些墨出来,我拿杯子。”
她也不敢去厨房拿,就把之前喝茶的那只专用杯拿来用了。
多研出来的墨汁装了半杯,够她写好多张纸了。
“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她看着他灿然一笑。
“世间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无数条路。”
路多了,随便走,捡自己合适的那一条就是康庄大道!
“你怕不是个状元转世?”楚默云被她俏皮的样子逗笑,也调侃了一句。
忽又眨眨眼,变得一本正经道:“嗯,说不定上辈子是个文渊似海的老夫子。”
“哈哈,我家夫君咋那么聪明呢,真是一猜就中呢。”
芊娆没想到读书人会跟她开这样的玩笑,也不禁笑了起来。
他满腹诗书一身儒气,思想却并不固执陈旧。
反而思维活跃、思想开明,能够接受不同的新事物。
虽然他是她接触过的第一个古代读书人,但他们的相处却很融洽、舒坦、愉悦。
一古一今两个读书界的年轻人,竟然能这样隔着一张春凳,在一个屋子里谈笑风生。
这种奇妙的事情……昨天以前她都不敢想。
俩人闲聊了会儿又各自忙了起来。
他知道她在写话本子了,他没有强行翻看她已写完的那些纸。
因为她说现在还不想给他看。
傍晚,楚扬抱着自己换洗的衣裳走过来,小脸还有些脏脏的,却笑得很是雀跃。
“二叔!二婶!洗澡澡!”
忙碌到浑然忘我的俩人,这才双双抬起头来,看着楚扬还有些愣神。
什么洗澡澡?
“啊,都这么晚了啊。”
楚默云猛地回过神来,连忙搁下笔,下意识扭头朝右侧看了一眼。
“扬儿,你娘做饭去啦?”芊娆又写了几个字才放下笔,随口问着。
“嗯,做饭。”楚扬蹦跳着来到春凳前,好奇地看着铺散在那儿的纸张。
“二婶,写字。”小家伙竟然拎得明白。
“嗯,跟二叔学的。”芊娆连忙糊弄了一句,起身将孩子牵开了。
“夫君,纸有编号,你帮我按顺序收拾一下,我去给扬儿洗澡。”
男人的腿疾还没有完全康复,提水时是很辛苦的,所以她抢先接下为孩子洗澡的任务。
她自己去提水再偷偷混入温泉水,也很方便。
楚扬有寒积之症,她兑温泉水给他洗澡几次,对他调理身体有好处。
楚默云答应了。
他心里早就在好奇媳妇儿一下午写了啥,连忙过去从第一张浏览起来。
才一张纸就把他吸引住了。
芊娆的第一个话本子,是基于《红楼梦》的故事再进行二次改编。
写的是一个仙女下凡投生在一户世家望族,成为一个极富才情却身体柔弱的贵女。
之后家道中落、父母双亡,倍受族人夺产欺凌,最后投奔外祖家……
芊娆带着楚扬一边唱歌、一边就把他愉快地洗干净了。
顺手还把换下来的脏衣裳也给搓洗了一遍,拿去井边打水清洗干净。
趁着夕阳未落,晾到院子里的长竹篙上。
忙完这一切后伸了个懒腰,看到婆婆出来赶鸡进笼,连忙带着楚扬去帮着赶鸡。
等她提着一桶热水回屋时,楚默云走过来。
“媳妇儿,你这故事好精彩,里边的人和事都仿佛真的一样。”
“若不是知道你,我都要以为,你是哪家大户人家出来的千金呢。”
楚默云目光幽深地看着芊娆,话里话外是感慨,也是疑惑。
“夫君,你写过话本子没有?”芊娆却反问。
楚默云摇头,芊娆立刻笑了笑。
“能写话本子的人,必然是天生就有编故事的能力,以及有个天马行空、胡思乱想的脑子。”
“我以前在芊家是混得不好,也有去镇上摆过摊、卖过货的。”
“我见过那些铺子以及那些客人,我也……”
“被一些高傲的小姐身边的丫头嘲笑过、斥骂过……”
她能编故事,自然也能编到他相信。
楚默云想了想,他们桃林村离镇上好像也不算太远。
以往为了省车钱,他们去镇上都是走路。
只是他腿脚出问题后,就再没有去镇上逛过了,除了求医。
“你这故事里……可不是镇上人能够攀比得上的,见识和世面不会一样。”
“难道我编得很真吗?我还想着怕被人瞧出来我是个小村姑,凡事都先夸张三倍呢。”
芊娆睁大了眼,一脸无辜地望着男人。
只要她不尴尬、只要她不心虚、只要她认为这一切都是真的。
这就是真的。
“……”楚默云也看着她。
他觉得是这理儿,又觉得哪儿不对劲,却反驳不了她。
“好吧,我是认为这故事非常好,应该会有很多人看。”
最后,楚默云一肚子疑惑不解也只得生生咽了回去,因为找不到破绽。
再说小媳妇是为了他们这个家在努力想着赚钱的法子。
他有什么理由在这里质疑她批评她?
他应该配合她、帮助她,一起面对更多的问题才是。
而他的话也是一个读书人对一个话本子故事的认可。
芊娆开心地笑了。
她相信这个世界话本子的主要受众群体,正是如书中主角们那样的世家子弟、闺阁千金。
从小锦衣玉食、有钱有闲。
而很多这样的人物,却要受家族规矩束缚、言行举止拿尺来量。
还有婚姻不自由,娶谁、嫁都谁家族说了算,自己是没有选择权的。
所以……就算没有痴男怨女,也有许多哀愁无处倾诉吧?
她的目标明确,就是冲着这个群体共情去的。
“夫君,去县城书局卖书会不会价钱高一点?”
芊娆得到了认可不禁琢磨起来,怕镇上书局小了,给不起好价钱。
“镇上最大的那家墨香书局,在县城也有,是一家的。”
“听说在别处也有,生意做得很大,所以我们读书人才容易在那里接到誊写活计。”
楚默云解释。
正是分铺多了,他们抄写的书不一定只供本地售卖,会在各地流通,各地誊写的任务也极少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