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雨默默地看着眼前的这位孕妇。
当他眼光瞟向了孕妇那显怀明显的肚子,心里突然莫名地感到一阵异样。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他说不上来。
“咦,这是你们店里的猫咪么?
长得挺可爱的嘛,也很特别么。”
孕妇这时候,才发现了洛雨的存在。
“哦,也没啥特别的。
就是毛长点、长得怪点而已啦。”
然然笑着看了一眼洛雨,便带着孕妇去找白蜚看茶去了。
“怎么样?还没找到什么线索吗?”
看着疲惫不堪,刚刚醒来的洛雨,然然急切地问道。
洛雨虚弱地摇摇头。
“我今日啥也没看清楚,根本就不能踏踏实实入睡,更无法认真地读取信息。”
“可能是你太心焦了,反而事与愿违。”
“哥,你发现没有?这骨佩有点神奇。
为什么你就不能像读书本一样,想从哪里看起,就从哪里看起呢?
咱们读个书,还能把不喜欢的章节直接跳过去。
但这骨佩就不行。
你好像就得老老实实地按照它发生的时间顺序,有条不紊地慢慢读下来。
你不觉得这样很不科学吗?
如果这骨佩,就相当于现代的一个记忆存储器的话,它应该就算是程序设计上有问题的那款。
这很不科学,不科学……”
然然不停地摇着头说道。
“这还用你说?
你说的这个问题,我早就发现了。
我也曾经就这个问题,问过凶渡。
你将它形容成是一个记忆存储器的概念。
我却是将它形容成是在播放影片。
我希望有时候能够有快进、重播的功能。
但是,凶渡说了,这不可能。
起码,我——是无法做到的。
能够对骨佩记忆进行片段式的截取,是需要足够强大的灵力支持的。
换句话来说,就是他——凶渡,可以。
而我,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不可以。
就这。”
说着,洛雨无奈地撇了撇嘴。
“噢?原来如彼……”
然然听了后,有些明白地点了点头。
“这就是,你每次醒来,不管多累,都要抓紧时间,复述一遍梦境里所见所闻的原因?
因为,它们不可重播?不可截取?”
“是啦,没错。
所以,我每次也只能睡那么久。
因为能力所限嘛,就只能读那么多。
现在,你该知道,我是多么不容易了吧?”
“这可真是难为你了……”然然有些肃然起敬起来。
“今日进店买茶的那个孕妇,我看你和她聊得挺欢。
你了解她多少?
她究竟是干嘛的?”
“就普普通通一个孕妇而已。
除了知道她叫穆嘉,她老公是一个小小的机关公务员,别的我就啥也不知道了。
没事,我要问人家那么多私人话题干嘛?
咦?你不对劲哦?
居然对一个孕妇,感起了兴趣?
你这口味,可是挺特别哦。
老实交代,你又在打什么主意?”
“别开玩笑!
我,就是一时好奇……
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又说不上来究竟是哪里……”
“你这是这几天才开始怪嘛?
你可是打老早就开始怪了,好吧?!”
“哥,咱们既然在‘莫失’上面,看不到关于凶渡他们与日本的关联。
你有没有想过,咱们换‘莫忘’来看看?
说不定,能有点线索呢?”
“这样说来,似乎也有点道理。
我怎么忘记了,咱们还有一枚‘莫忘’呢?
上次读的时候,有好长一段时间黑糊糊的,我就失去耐心读下去了。
如果我耐心点接着看,说不定也能守到一点啥有价值的线索?”
“对头!”
然然一边点头赞许着,一边走向书房。
然后,她从书桌的抽屉里取来了那枚“莫忘”骨佩。
洛雨看着这枚骨佩,不由深深吸一口气,任然然将其挂自己的脖子上……
南宋绍兴二年,国家政权未稳,战事纷乱。
可是,远离都城南京的衡州府,却是一派祥和太平的景象。
衡州府地处南岳衡山脚下。
辖内,湘江过境,物资富饶。
当地百姓们,过着依山傍水、恬静安然的田园生活。
南岳衡山,青山连绵,巍峨秀丽。
山间树木葱翠,峰峦白云缭绕,其间更不乏奇珍异兽、奇花异草。
其七十二峰,亦是各领**,别具盛名。
这日,衡山集贤峰下黄庭观女冠玄清道长,携药筐至白龙潭附近的悬崖下采集草药。
她于溪边小憩之时,突闻一阵清亮的婴儿啼哭之声。
玄清当下讶异,便循声溯溪而寻。
寻至溪边转角处的小树林内,却见有一小竹篮。
篮内盛着一个白胖健康的男婴。
只见这男婴被裹在襁褓中,长得方头大耳,五官周正。
男婴哭声洪亮,气势不凡。
玄清见这婴孩,除了系在身上的那袭肚兜外,脖子上还系着一枚骨质的符佩。
仔细观看骨佩,玄清发现上面刻着的字迹,自己并不认识。
玄清见眼前这孩子长相乖巧,心中不落忍,便一把将其抱入了怀中。
心想,这又是谁家的父母,避战逃难经过此地,迫于情势而忍痛弃下的孩儿?
说来,也是道缘巧合,怀中这个头脸方正的娃娃,一进入玄清的怀抱,哭声顿止。
他那一双带泪的大眼睛,水汪汪地盯着玄清,露出了一个笑脸。
玄清瞬间便喜爱上了这个婴孩。
玄清环顾周遭,四下无人。
却一眼瞥见百米开外,有一只雪白的狐狸,正蹲在树下。
它一动不动地望向此处。
玄清心中不由暗暗惊呼。
“危哉险哉!此处素来人迹罕至,野兽出没。
眼前这个被抛弃的小小可怜人,竟险些落入狐口。
天可怜见,被我撞见。
这必是你我之间的道缘罢。”
玄清便抱着怀中的男婴回到了黄庭观。
黄庭观当家主持栖云子,听闻玄清陈诉的来龙去脉后,亦深觉这孩子身世堪怜,便同意由道观暂时收养之,以待来日,再择机妥善安置。
那孩子长到三岁,得机缘拜见过掷钵峰下福严寺方丈慧宣法师。
慧宣法师见这孩子聪慧机灵,慧根初显,甚合眼缘,便意欲教授其读字念经,以修佛缘。
栖云子欣然应允。
自此,孩子于每月,在黄庭道观、福严佛寺各住半月。
得佛、道两方的襄助与养育,这孩子也算是因祸得福。
乃不幸中之大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