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 二十年
帝裴浩禅位于太子裴宴。
裴宴登基,正式成为大盛第二任国君.....
.....
我是裴宴。
乃是父皇元妻所生。
母后是在我四岁那一年嫁给还是前朝镇国公的父皇。
母后刚来裴家时。
我的姨母还在 身边,她不停的告诉我。
世界上最坏的人就是继母。
他们会虐待继子。
没有继母会真的对继子好。
我原本以为我的继母也一样。
但很快我就发现我错了。
继母她很好玩。
她陪我打闹玩乐,做平日里其他人都不允许我做的事情。
姨母说,她这样是为了要养废我。
可我不觉得,跟继母在一起的时候。
我反而觉得自己变得更聪慧。
懂的道理越多了。
最特别的是,一直吊儿郎当看起来很不靠谱的继母。
会在有危险的时候保护我。
我问她为什么。
她很是随意的说道。
她是大人,保护小孩是应该的。
等我成年,她成老人的时候。
就应该我保护她。
我虽然小,但也明白,并不是。
并不是所有大人都会保护小孩。
我当时就想,这个继母是不一样的。
从此以后我就很黏她。
我不记得生母的样子。
我就将继母当成生母一样对待。
后来家里发生一系列的变故,直到父皇登基。
父皇成为了皇帝,好似一切都有一些变化了。
有人偷偷告诉我。
说我不是继母亲生的。
她一定会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
我不相信。
因为还在嘉鱼县,弟弟刚出生的时候。
继母就跟我说过了皇位继承的事情。
她说过,能者上。
如果两人水平差不多,那就我这个大哥上。
因为我是嫡长子,,理应是我的。
我相信继母不会变。
而且即使继母真的要二弟做皇帝,我也没有意见。
我与二弟感情很好, 愿意辅佐他。
我不在意,但树欲静而风不止。
朝堂上有大臣支持我。
有一帮大臣支持二弟。
好似我和二弟为了这个皇位一定会斗得你死我活。
那一段时间, 我和二弟两人还经常拿此事开玩笑。
最后,父皇为了不让这些大臣消停。
直接将我立为太子。
母后和二弟他们都没有任何意见。
我也没有反对。
我从一出声就被教育以后要光耀裴家。
这是我作为嫡长子的责任。
如今的裴家拥有了江山。
我也依旧将这当成我的责任。
.......
我成为太子后,出于对我的尊重。
父皇将我的外祖文家封为承恩侯。
没有什么实权,只是一种恩宠。
但没想到却滋长了文家的野心。
其实这些年我跟文家并不亲密。
当年姨母做的事我虽然小,但也是知道的。
不过外祖母和外祖父毕竟是我娘的父母。
该有的尊重还是要有的。
自从封侯之后,外祖母几乎每个月都会进宫来探望我。
对于长辈, 我自然是以礼待之。
但有一次我与父皇围猎,不小心受伤了。
外祖母不放心,便让我的小姨母进宫来照顾我。
不是当初在镇国公府照顾我的哪位姨母。
而是我外祖母和外祖父 老来女,如今不过十七八岁。
小姨母留下来的时候我昏迷不醒。
外祖母求母后。
母后不好拒绝,才将人留下来了。
等我醒过来的时候,人已经在宫里两天了。
我对这位姨母不是很喜欢。
醒过来就想将她送出宫。
但她很是伤心的说,是代替外祖母照顾我。
要等我痊愈了再回去。
我一时心软想到了老人家的良苦用心,就让她留下来了。
可我没想到。
我这位姨母打的是跟当年哪位姨母一样的心思。
还真是不是一种人,不进一家门。
她趁着我睡着后,一个人去御花园。
穿着薄纱想要勾引父皇。
结果直接被父皇踢到了水里去。
第二日我知道情况后,直接将人给送出宫去。
我没想到她会这样做。
还担心母后会误会我。
当天我就去向母后解释。
谁知道母后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还让我小小年纪不要心思太重。
虽然如此我还是有些难过。
文家是我亲娘的娘家。
因为生母,我想给与他们尊重。
但他们还是让我失望了。
第二天外祖母又递了贴在要进宫。
正好,我也有话要跟她说。
于是便让她进来了。
我原本以为但凡文家要脸进来就会道歉。
为自己女儿做的龌龊事而羞愧。
可让我没料到的是,她竟然提出要我去给父皇说,让他纳了姨母。
我都气笑了。
反问她像我姨母这样的女人。
哪一点比母后强。
凭什么要让我父皇这么委屈纳了她?
外祖见我态度不好,有些尴尬。
但一直说这也是为了我。
我不是母后亲生的孩子。
母后肯定会更疼爱亲儿子。
太子之位她也会让父皇改成二弟。
这些话跟当初我听到的话一模一样。
原来文家这么早会有了这些心思。
我直接告诉他,皇位是父皇的。
他想给谁就给说,我没有意见。
并且文家这次做事,让我觉得很丢脸。
看在我生母的份上,我不计较。
但以后不用再向宫里递帖子,无诏不得进宫。
外祖母听后脸色大变。
一直说她是我外祖母,是我生母的亲娘。
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我好。
只有她才是真正支持我的。
我冷哼一声。
比起一个从没有养育过我的文家。
我自然对精心养育我的父皇和母后更为亲近。
我是多傻才会不相信关心自己的父皇和母后。
而去相信总是想要女儿爬父皇床的文家。
外祖母脸色大变....
见我心意已决。
最后又提出,让我与她孙女定亲。
我都快笑出声来。
本太子的婚事还轮不得文家来做主。
如果文家再这样弄不清自己的身份。
这个承恩侯我会请父皇直接撤了。
免得心大了惹出祸事。
我这话一出,文家消停了。
他们也很明白,如今的恩宠,是我还念着一点生恩。
父皇连裴家人都可以直接赶出京城。
一个小小的文家,他更是不会在乎。
摆平了文家,我感觉空气都清新߆了一些。
父皇对我果断的反应也比较满意。
到最后,母后果然如同她当年所说的那样。
并没有让二弟与我争太子位。
我也看出来了,二弟也是很聪明的。
大概是母后的教育。
他也没有想与我争这太子之位。
我们兄弟之间很是和谐。
父皇禅位之后,便带着母后去游山玩水。
二弟和三弟都被留下来辅佐我。
我们三兄弟之间,精诚合作。
臣子们私下议论,从未见过感情这么好的皇室兄弟。
大家都惊叹于母后和父皇教育的成功。
每次说道这个问题,父皇就是一句话。
对妻子好,自然孩子们感情也好。
最后这句话也成为了我们几兄弟的铭言。
指导着我们的家庭生活,影响了我们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