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的想起刚刚那一幕,杜大伯将手中的这一纸休书交给自己时眼中的决绝,和淡然。
只要那一眼,她就知道他从未爱过她,也许是因为心里太疼了,她口不择言,恨不得将他的丑事都公之于众。
现在冷静下来,想一想不过是一场笑话而已,她眼角的泪水慢慢滑落,嘴角微微上扬,她不知道以后她会怎么样,可是这一刻却觉得前所未有的轻松。
也许自己早就该放手了,之前那么执着,也许也都是自己做错了。
想到这里,李氏也终于释怀了。她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带着一纸休书,还有杜大伯给她的嫁妆和其他的一些银两离开了。
她并不想回家,因为回了家她受到的肯定是哥嫂的嘲笑和父母的质问,邻里的指指点点。
这不是她想要的,她现在只想远离这里,只有这样她才能够真正的放下这一切,她从小就骄傲,又怎么受得了别人的指指点点的闲话。
也许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她可以开始自己新的生活。
对她的两个儿女,她并不想再多说些什么了。这一双儿女,皆是铁石心肠、自私自利,李氏当初没有教好他们,可是根基坏了,再怎么改正也是杯水车薪。
李氏自认为他们并不会来寻自己了,所以也就放弃了这么个念想,反正他们都已经各自成家了,也许没了自己他们过得也会更好。
杜家,
“你看看你,刚才拉我干什么!要不是你那么一拉,我又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娘她又怎么会走!”杜生贵将一切的错全都甩到了孙月莲的头上。
他娘想的没错,自私自利就是他,“你还好意思说我?要是你真的想留下娘,那刚刚你就该好好跟爹求情,可是你呢!一下子就被吓住了,你说我要你这么个没用的男人干什么!”
孙月莲也不服气,她在家都没受过什么委屈,凭什么到了这里还要看他的脸色过日子。
“你……你说谁没用!”杜生贵气极,他没想到孙月莲的心里自己居然是这种人
“我就说你了,你让我再说一遍能怎么样,这就是事实!你整天碌碌无为、好吃懒做的,我没有跟你和离已经是对你仁至义尽了!”孙月莲眼睛一瞪,她才不是吃亏的人。
“呵呵,好啊!你还真想跟我和离啊,那正好,今天我爹把我娘给休了,那我们也和离好了!不!不是和离!是我要休了你!我受够你了!”
杜生贵眼里布满了血丝,神情几近癫狂,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一时冲动竟然将这种话都说出了口。
孙月莲一愣,她刚才只不过是气话,可是杜生贵却说要休了自己,她一时之间竟也不知道回答什么才好。
片刻,“你竟然能说出这种话,真算我孙月莲瞎了眼,看上你这种男人!我告诉你,我还真不怕你把我休了,若是你真的这样做,那我们两家的事你就别想了,我爹娘是不可能提携你的!”
孙月莲她才不怕杜生贵呢,自己家里有杜生贵需要的东西,所以她倒是无所畏惧。
杜生贵把话说出口以后也后悔了,他其实没那么讨厌孙月莲。虽然当初娶她,自己很不高兴,可是后来相处下来却也觉得这女子还不错,只是有时候刁蛮了一些。
虽然二人总是吵架,可是杜生贵却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室内,
“大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杜洁坐在凳子上看着对面的大伯。
“孩子,这事情也是说来话长,当初你的母亲……”
杜大伯的将过往的一切娓娓道来,宋幕晨和杜洁皆是仔细的听着,她还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的爹娘还有大伯居然还有这样一段故事。
而宋幕晨,其实他是听到过一些的,但是那时候他还小,不懂什么,而且听到了也许并不是事实,所以宋幕晨档次 也没有相信。
“事情就是这样,这么多年来,李氏大概也是嫉妒你的娘亲,所以才会对你百般刁难,小洁,对不起。”杜大伯脸色有些不好,不过将心里藏了这么多年的事情说出口,他也轻松了很多。
“原来如此……”杜洁有些感慨,她一直都知道李氏看自己不顺眼,整日想着要刁蛮自己,可是却不知究竟是为什么才会如此。
如今这么一解释,好像很多地方都能解释的通了。
“大伯,你也别自责了,有些事情本来也不能全都怪你。”宋幕晨叹了口气,很多事情都是由感情开始的,很多仇怨也都是由感情开始的。
“唉!”杜大伯的眼眶有些湿润,这么多年都已经过去了,其实很多事情都已经能够放下了,他不知道自己还在执着些什么,只是觉得自己还有那么一个念想就好。
可是现在,看着这样的杜洁,他心里倒是有些愧疚,毕竟李氏这么对待她,也是和自己有关的。
“大伯,我不怪你,你别难受了。”杜洁看着杜大伯也有些心疼,她能够看得出他对自己娘亲的爱,可是为了成全自己的爹娘,委屈了自己这么多年。
当然,她也有些同情李氏,其实李氏也并没有什么错,这么多年一直都在为这个家庭默默地付出,可是最后却也落得如此下场。
回家的路上,宋幕晨和杜洁有些沉默,“小洁,你是有什么不开心的吗?说出来,心里能好受一些。”宋幕晨看着沉默的杜洁有些心疼。
“没什么,我只是感慨,大伯喜欢娘亲,可是娘亲喜欢的人却是爹爹。而李氏她执着了这么多年,最后却落得这般下场,真是让人唏嘘。”
杜洁摇摇头,想想大伯刚刚给他们讲的一切,她的心里有些沉闷。这个世上哪有那么多的十全十美,不过还好,自己喜欢的人,也喜欢自己。
杜大伯手中拿着烟袋,有一搭没一搭的抽着,外面的夕阳已经染红了天际,他又回想起了很多的往事,只是这一次却是李氏当年追在自己身后,陪着自己读书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