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连奎突然敛起全部的笑意,稍作沉吟,道:“接下来的事情就不劳公公废心了,你且速速返回宫里,记住,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淡定,若再无重要事情的话,那么近期你就不要再私自出宫,本王在宫里的人已经折损得都快差不多了,因此……本王可不想回头又再失去了你。”
说及此,赫连奎还突然冲着门口的方向大声唤道:“来人呀,护送张公公回宫。”
“是,奴才明白了。”被奎王唤作张公公的中年太监立刻恭恭敬敬的朝着奎王行了个拜别之礼。
礼一毕,门外刚好也走近来了一名奎王的护卫,该护卫一行进张公公面前连想也没想立刻就朝其做了个请的手势:“公公请——”
“嗯嗯……那奴才这就回宫了,奎王保重。”最后冲赫连奎抱了抱拳,张公公便跟随着身旁的护卫脚步瞬疾的消失在奎王的视线范围以内。
两日后,赫连玉如期领着浩浩荡荡的一群宫人和一队自己的皇家禁卫军,以及少量的几名朝中老臣前往都城郊二十里地开外的朱雀山,即玉龙国数百年内的皇家陵园和皇帝狩猎场的所在地。
此际为早春,通往朱雀山的路两旁皆是大好风景,花开鸟鸣,美不胜收,且太平无阻……
只但是独自坐在马车上的赫连玉,却完全无心欣赏和多看上两眼。
一路上,他的心情都进入了一种极度的亢奋和混乱中:这一趟前往皇陵必然将是凶险难料,只盼那李侍郎真的已经做足了一切防范于未然的准备工作!
但是当他只要一想到用自己的凶险可以换取回小云子的那一条小命之际,又情不自禁的打心眼里觉得值。
不久,整个队伍抵达朱雀山半山腰的皇家寺院——朱雀寺内,皇陵的入口处就在这座寺院的后山中,而要进入陵园就必先得进入寺院。
马车一入寺院内,赫连玉便一刻也不容缓的就由马车上走下,放眼望去:眼前一片楼台、亭阁、回廊层层叠叠、迂回环绕,同时熏香缭绕。
皇陵的真正位置在朱雀山正中央的腹地,而最后的一道出入口尚离寺院后门仍有一里多路。
也就是说,赫连玉想要进入皇陵内就必需还得再步行上一里多的路程,况且这一段路程的沿途根本无法让人能由远处一眼看得到底,路的四周皆是一派树木繁茂,纵横交错之状
朝着后山方向望了望,随帝王前来的老丞相邓慵终还是显得心有不安,登时就很有种想要立刻改变原定的计划。
于是乎,他想也不带想的就直接快步来到帝王的面前。
总目睽睽之下,他恭敬的朝着帝王行了个君臣之礼,继而毫不犹豫的当即说出自己的决定:“陛下,此处抵达陵园尚有一里多路,且由于树木长得太过繁茂,臣等在此根本就不能看到那一面的情况,所以,臣觉得陛下不然还是将禁卫军一并带入进去,以防不测只需。”
赫连玉沉默的盯视了邓慵好一片刻,脑子里由第一时间开始就在思考着当如何才能说服一心为自己着想的老丞相。
思前想后,赫连玉以着极其平静和淡定的神情向着邓慵靠近一步。
很快,他的嘴就已经贴到了对方的耳畔,说道:“邓爱卿所忧,朕心里明白。只是民间不是都有流传着一句话叫作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吗,所以,邓爱卿你且骚安勿躁,再说了,有李侍郎等人在里面接应朕甚是放心,你呀,就别再多言,免得让那边的人看出什么端倪来。”
闻言,邓慵不禁在下意识之下便用余光扫视了一眼四周同来的宫人和士卒、老臣们,直觉道道可疑又好奇的目光都在盯着自己和帝王这边。
邓慵不得不松口接受眼前的事实:“罢了罢了,微臣就知自己说服不了陛下,但是陛下一定得切记诸事皆得将自己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不过话一出口,邓慵又觉得自己此言好像也很多余,若是帝王一开始就能将自己的安危放在第一位上,那他根本就不会有此一诱敌之计!
内心的那个无奈呀,下一瞬,邓慵一边轻叹一边默默退开了自己刚才因为一急而用身体挡住了帝王的去路。
这当儿,为了不让邓慵过于忧心,赫连玉的面上装得那是一个云淡风轻、信心满满的样子。
继而以正面朝向所有陪同而来的宫人们和皇家禁卫军们,并下令:“尔等皆留守于此处,直至朕归来。”
帝王的命令自然无人敢有异议,如此,赫连玉仅带了年纪最小的小小宦官五福和一名近身侍卫朝着寺院的后山,即皇陵的方向大步前行。
而这当儿,身处皇陵外的绝大部份的宫人们均沉默异常,有心照不宣的,有默默祈祷的,还有静待好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