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现代言情>资本家小姐绝嗣?搬家产随军后胎胎多宝>目录
第214章 许和平退缩郑文斌强撑着发软的腿,偷偷把许和平拉到角落里,声音抖得不成样子。
“和平,孙主任这些人身份背景都不简单,咱们……咱们该怎么办?”
许和平的脸色同样难看至极,他眼神怨怪地看着郑文斌,猛地甩开他的手,压低了声音,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
“都怪你!谁让你这么冲动的!你捅了这么大的篓子,现在知道怕了!我怎么知道该怎么办!”
郑文斌闻言,愣住了!
他没想到许和平会这么说!
要知道,今晚这事可是许和平提议带头上来查看的!
无论如何,他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人!
怎么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反倒把锅往自己一个人身上推了!
郑文斌不可置信地看着许和平,胸口剧烈起伏,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你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
许和平厌恶地再次甩开他的手,眼神阴冷,“你自己捅的篓子自己处理,别牵连到我!”
说完,他再也不看郑文斌那张错愕的脸,猫着腰,如同丧家之犬,直接从人群里挤了出去,头也不回地快速离开了二楼。
*
沈姝璃虽然被堵在楼道里,没办法直观地看到222号房间里的景象。
但她有空间作弊,能将房间里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
她刚好看到了许和平和郑文斌的对话,心中对许和平的不喜与鄙夷更深了几分。
她看了眼周围,找到一个刚才帮腔的男知青,压低声音道。
“这位同志,你能挤进去,帮我把郑文斌和谭伟民几位知青都叫出来吗?我想和他们说点事情。”
那男知青全程参与了沈姝璃趁机整死孙主任的计划,对这个戴着帽子和丝巾、看着柔弱却极有主见的姑娘,心里多了几分敬佩,自然乐意听她的调遣。
“好!”
他立刻点头,费力地向房间里挤了进去。
很快。
郑文斌、谭伟民,还有另外四五个动了手的男知青,就从人群里走了出来。
几人全都脸色煞白,眼神里带着掩饰不住的惶恐和茫然。
郑文斌一出来,目光就落在了沈姝璃身上。
他刚想说什么,第一时间注意到了沈姝璃包裹严实的脸,忍不住问道:“沈同志,你的脸……怎么裹成这个样子?”
“过敏了,不碍事。”沈姝璃简单解释了一句,便立刻切入正题,她那双露在帽檐下的眼睛,在昏暗的光线里清亮得惊人,“我刚才看到许和平走了。”
提起许和平,郑文斌的脸色又难看了几分,拳头不自觉地攥紧,眼底满是失望和愤怒。
“现在不是内讧的时候,先别理他。”沈姝璃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一股安抚人心的力量,“我知道你们现在很害怕,怕自己打了不该打的人,怕被秋后算账。”
几个男知青闻言,都羞愧地低下了头。
他们确实怕了。
那股热血上头的冲动过去后,剩下的只有对未知的恐惧。
沈姝璃知道他们心里想什么,立刻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把刚刚发现水里被人下药的事告知了郑文斌几人。
郑文斌几人听到这个骇人听闻的消息,脑子里嗡的一声,像是被重锤狠狠砸了一下,立刻被转移了注意力。
“什么?!”郑文斌失声叫道,他不敢置信地瞪大了眼睛,“你是说,我们所有房间里的水,都被人提前下了药?就是怕我们晚上听见动静,出来坏他们的好事?”
沈姝璃被丝巾遮住的脸看不出表情,但那双泛着红血丝的眼睛却冷得像冰。
她没有说话,只是沉沉地点了点头。
旁边几个早就知道内情的女知青,立刻七嘴八舌地补充起来。
“没错!那个姓余的干事还假惺惺地提醒我们多喝水呢!”
“我就是喝了两大杯水,躺下就睡得跟死猪一样,要不是枪声,我……”
“县医院的医生都亲自检查过了,水里确实有让人昏睡的迷药!”
沈姝璃等她们说完,才开口。
“所以,今晚若不是那两道枪声把我们强行惊醒,我们可能根本发现不了这件事。到时候,谁也不知道,下一个被拖进那个房间里糟蹋的,会是哪一个女同志!”
最后那句话,像一根淬了毒的针,狠狠扎进郑文斌几个男知青的心里。
刚刚因为得知那几个“大人物”身份而生出的恐惧,瞬间被更汹涌的怒火所取代。
可怒火过后,是更深的无力感。
他们面对的,是公安局长,是公社副主任,是整个福松县盘根错节的权贵势力。
他们几个连工作都还没着落只能被迫下乡的知青,拿什么跟人家斗?
这件事,该怎么善了?
他们还有善了的可能吗?
沈姝璃将他们脸上一闪而过的绝望尽收眼底,心里那股杀意也愈发沸腾。
她最担心的,就是郑文斌他们这几个冲在最前面的出头鸟。
无论这件事最后结果如何,他们打了公安局长,得罪了孙大明,必然会被当成典型,狠狠地教训。
若是这福松县的天真的黑到了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步,那她不介意故技重施,让这招待所里再多几个阴魂!
来一个保护伞,她就杀一个!
来一双,她就杀一双!
直到把这些作恶多端的畜生连同他们的根系,全都斩草除根!
她倒要看看,到了那个时候,还有谁敢包庇这群人渣!
不过,眼下还没到那一步。
“你们也别太担心。”沈姝璃压下心头的杀意,“我已经想到了对策,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等。”
她言简意赅地将自己如何发现杨干事,又如何威逼利诱让他去给孙大明的对头通风报信的计划,告诉了郑文斌几人。
几个男知青听得目瞪口呆,看着沈姝璃的眼神,从最初的同情和保护,渐渐变成了震惊、敬佩,最后是全然的信服和感激。
原来,不只是他们在前面冲锋陷阵,浴血奋战。
在他们看不到的后方,这个看似柔弱的女知青,已经布下了一张更大的网。
他们不是孤军奋战。
这个认知,像一道暖流,驱散了他们心中大半的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