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刀疤先是一愣,随后同着身后几名小弟竟是哈哈大笑起来,过了好一阵,刀疤才不屑的道:“我呸,还报官,你不打听打听老子在这儿混了多少年?”
“还怕你报官?”刀疤轻蔑的道。
宋苓也不恼,风轻云淡的道:“你的确不怕寻常人报官,但你可以试试我去报官,到底有没有人管。”
刀疤大笑的神情有一瞬间的凝固,看着宋苓那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不禁有些心虚。
是啊,他平时对付的都是那些平头老百姓,也没得罪过什么贵人,这个人能把苏迎从花满楼捞出来,想必在明沛那也算是说得上话的人,若是她报官,只怕是会直接到那县令官处。
这样想着,刀疤有些心虚,故作镇定的道:“罢了,那我就只收你本金好了!”
宋苓却不领情,从怀中掏出钱袋,数了十两银子放在手中,向刀疤递过去,挑眉问道:“是多少就是多少,我给你十两银子,你敢拿吗?”
宋苓吃准这刀疤欺软怕硬,见她如此大方的给钱必定是不敢轻举妄动。
果然,刀疤看着宋苓手里的银子,眼睛都放了光,可左思右想还是不敢上前拿。
过了良久,只见刀疤恶狠狠的啐了口痰,摆摆手道:“他奶奶的今天不吉利,算了,不要你这钱了!”
宋苓这才冷哼一声,把银子放进钱袋装好,回身进了车厢。
苏佟也是个脾气大的,等到宋苓在车厢内坐稳,也不管前面的刀疤等人还有没有走到一边,驾着马车就往前走,那马蹄一落,吓得刀疤差点摔倒,和那马车擦肩而过。
“他奶奶的,别让老子逮到你!”刀疤咒骂的声音从后面传来。
几人算是小小的出了口气,左拐右拐的出了城,苏佟驾车按照宋苓的指路朝着祠堂而去。
张婶和杏花早就在家里等急了,一是怕梁舒那里出了什么事情,二是担心这宋苓出去这么久怎么还没回来?离着老远瞧见宋苓的马车时,杏花就开心的扑了上去,直到看清那驾车的人是个从未见过的男子,又堪堪止住脚步,回身躲到张婶身后,怯怯的道:“娘……马车上有不认识的叔叔……”
张婶这才看清来人,警惕的从身后抄起锄头架在肩膀上,戒备的盯着苏佟。
苏佟被看的有些发慌,离祠堂大门还有一段距离时就把马车停了下来,连忙把宋苓请下来。
宋苓从马车上一跃而下,苏迎跟在后面。张婶一看到宋苓便连忙迎了上去,将宋苓扯到自己身边问道:“苓丫头,你怎么去了那么久?这两个人是……?”
宋苓解释道:“我在路上遇到了些事情,如今已经解决了。这二位是苏佟和苏迎,一对无父无母的兄妹,还记得上次花朝节在酒馆遇到的小二吗?就是他。”
张婶仔细瞧了瞧二人,良久才恍然大悟的道:“噢,原来是他呀,这是什么意思?”
“他们两个也是无家可归的可怜人,日后便跟我们一同在祠堂,给你打打下手。”宋苓开口道:“苏迎文学好,还能教教杏花识字。”
自梁舒走后,就杏花一个学生,宋苓也不好麻烦那刘先生日日单独跑一趟,便把课程改到了每两日来上一节,前段时间刘先生告病,杏花便歇了好一阵,估摸之前好不容易学的东西又忘记了。
张婶眼神透出一股喜色,连忙道:“甚好、甚好!”
“这是张婶和杏花,日后就是我们五人一同住在这。”宋苓轻声道。
“好的。”苏佟、苏迎轻声应下。
张婶不知道会突然多出两个人,这晚饭备的也不够,把苏佟苏迎二人迎进来之后才发现这米饭和馒头都只够三人吃的。
“没事,我同哥哥平日也没有吃晚饭的习惯。”苏迎轻声道:“不用管我俩。”
“那怎么行呀!”张婶连忙道:“少吃点别的垫一下也行。”
“张婶真没事,我们之前有了上顿没下顿,早就饿习惯了。”苏佟有些害羞的挠了挠头:“如今真让我们吃,可能还吃不太下哩!”
“以后来了我这就得一日三餐照常吃,饿坏了可没力气替我干活。”宋苓轻声道:“后院不是还有些熏肉吗?杏花你去拿过来。”
几人凑活着一起吃了第一顿饭,宋苓又把前院的两间厢房分给了苏佟和苏迎,这样一能让她们二人看着前院的动静,免得被歹人溜进来,二也能离后院的她们远一些,省的遭人闲话。
饭后苏迎也是抢着刷碗干活,张婶好不容易能偷的一次闲,看着苏迎麻利的动作不由得好一阵夸奖,宋苓也借着这个空档把今日下午的事情说给了张婶听,引得张婶又是一阵心疼。
不过最后听到宋苓又同花满楼签下合同时,开心的嘴也合不拢。如今她们哪怕不算上零售,但是那花街女老板和花满楼就能进账四千两,这么多钱她可是从来都没敢想过,真真的体会到钱多的没处花的感觉。
“地里如今怎么样了?”宋苓问道,如今这距离播种也将近一个月过去了,宋苓选的都是些种植周期短的花果,估摸着时间如今应该也差不多了。
张婶仔细回忆了一番道:“整体收成都不错,有些地里的花已经有模有样的了,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宋苓挑眉道。
张婶有些为难的道:“只不过赵氏那边的地,似乎连芽都没发出来。”
“怎么会?给她们的半枝莲正常十天就发芽,是不是她们没有好好种?”宋苓皱眉道。
张婶点点头应道:“对,平日里也没怎么见到过她们去地里,把东西布置好就不管了。”
宋苓想到今日在梁宅外赵氏和宋光宗的种种,眸子暗了几分:“明日我们一同去一趟村里。”
……
第二日一早,宋苓简单吩咐苏佟和苏迎现将家里的花果按照顺序磨成汁,自己同张婶和杏花一同下山直奔村子而去。
如今跟之前所允诺结工钱的日子大差不差,许久没出现的宋苓再次出现在村里,自是吸引了不少人来,赵氏和宋光宗也在其中。
只见宋苓让郑大顺拿出一杆秤,对着众人道:“自家地里能收获的都把花果摘了吧,一斤五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