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新政(2)
晴初2021-11-02 14:202,055

  苏菡没想到萧景辰居然已经想到了这么远,她眼眸放光,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她记忆里的那些往事。

  尤其是关于义务教育这块,讲得格外仔细。

  不过一晚上的时间,萧景辰和苏菡便确定了要办教育、设立医疗点的事情。不过作为百年大计,光是其中一点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就太多太多了。

  萧景辰皱着眉头道:“此行虽好,可所费资金巨量,只怕国库不堪重负。”

  苏菡道:“所以,咱们大周需要变革!”

  “变革?”

  “对!过往都是重农抑商,商人地位低贱,士农工商,排在最末。可若无商业,社会发展极慢。人间的财富也累计不起来。所以,还是得放开商业,鼓励商业……”

  从农业经济转型到商业经济,固然是非一日只计,但眼下可以慢慢放开。即便这一代达不到理想的状态,但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慢慢的总会步入正轨,整个社会也能完成质的飞跃。

  当然种种事情,说来容易,真做起来就涉及到方方面面,繁而又杂。

  特别是要推行这些新政,在朝内朝外都受到了不少的阻力。

  在萧景辰登基之前,徐国公乃是萧景辰的强大助力。如今政见不同,又将他们甥舅俩推向对立的位置。

  如徐国公为代表的旧派势力。他们作为世家大族出生,贵贱高低之分深入骨髓。甚至很多贵族终其一生都不会和街市上的小贩有所接触。

  可突然有一天,你告诉他们,小贩的地方会被抬高,不再排在士农工商的最末。那岂不等同于他们这些贵族的身份要降低了?

  而所谓的全民教育也好,设立免费医疗站也罢,前期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徐国公这些人看来,这简直就是在挥霍。

  读书本是贵族的权利,贫贱之人读不起书,老老实实地耕地奉养贵族们,这本就是千百年来形成的社会规矩,他们不明白也不愿意去打破陈规旧俗。

  萧景辰要改革,动的是整个权贵阶层的利益,引来的反对之声,十分强大。

  甚至,还有人闻听到风声,上本参奏皇后牝鸡司晨,干预朝政。为此,萧景辰动了怒,直将罢免了那个官员。

  如此种种却依然没有影响萧景辰要改革的决心。为顺利推行新政,萧景辰大胆启用一批新人,在朝堂上培植自己的新兴势力。对于苏菡,则给予了全部的信任和无限的自由。即便为此,引得太后不满,也不曾服软。

  整整五年,萧景辰的新政才渐渐看到了雏形。

  作为首批实验点的襄城下一百五十个乡镇都设立了医疗站点,五年时间内,已经接诊了上万人次。

  同时,这一百五十个乡镇都也都设立了配套的书院,用于培养寒门学子。

  于此同时,整个大周的商业也开始进入蓬勃的发展,税赋大大增加。

  能如此顺利,说起来也因为徐瑞的全力支持。三年前,徐国公在一次朝会上情绪激动,导致中风。萧景辰就趁机让徐国公告老休养,而让其子徐瑞顶替徐国公的位置,成为了大周朝百官之首。

  徐瑞虽然是徐国公的亲生子,但是行事作风完全不同。他从一开始就支持萧景辰的改革,只是在萧景辰的刻意授意下不曾表露态度。所以,徐国公一直以为,他的政治态度和自己是一样的。

  可没想到,儿子一上任,就在萧景辰的授意下清理徐国公的党羽。所有顽固派,统统调离政治中心,而启用新派人士。

  如此一来,萧景辰推行新政的进度就大大提高了。

  徐国公知道后,虽然大怒,可已为时晚也,只能眼不见为净。

  自古朝堂风云变幻莫测,为君也好为臣也罢,没有一个是简单的。

  除了朝堂上的阻力之外,还有几个藩王也时常在暗中怂恿各大士族反对萧景辰。意图扰乱朝政。

  萧景辰愁眉不展之际,苏菡建议他干脆实行削藩。本来,藩王权重,就容易出现割据。

  萧景辰也想施行削藩,就是怕国内不稳定,外邦趁虚而入,引起举国震动。

  苏菡抿嘴一笑,拿出了一封福安公主给她的私信。

  当日福安公主被隆安帝远嫁梁国,和梁国太子合亲。不料,却被梁国国君强纳娶,最后封了皇后用以和隆安帝交代。从那之后,隆安帝就基本没管过福安公主。反而将此视为一桩密事给隐瞒了下来。

  再后来,福安公主怀了孕,梁帝靠不上,后宫的妃子又各有算计。在最最艰难的时候,是苏菡派人去了梁国,给福安公主带去各种她可能会用得上的药品。每一种如何使用,对应症状等等,全部详细地写好。

  后来,福安公主顺利地产下一子,且顺利地被立为梁国太子。

  福安公主用不用的上这些药品且不说,单单就这份火中送碳的情谊,都叫她感动万分。不枉过往一场相交。

  时隔两年之后,梁帝薨逝。福安公主又在萧景辰的襄助之下,以雷霆之势肃清了朝重的反对势力,扶持自己的儿子为新君。又因为太子年幼,福安以梁国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大权在握。

  当了太后之后的福安,在政治上和大周互为依仗。私下里则和苏菡时常书信往来,或互诉过往的趣事,或分担各自的烦忧,书信往来十分频繁。只是苦于各自繁忙,不曾会面。

  苏菡对萧景辰道:“福安屡次邀我去梁国,我总也抽不出时间来。如今倒是可以走一趟了。邻国之中,最不稳定的就是戎国,而戎国又与梁国交界。若是福安能帮我们看守好戎国,那么你就能放手削藩,而无后顾之忧。”

  萧景辰拍案叫绝:“不错!此法可行!且梁国如今与我们互为依仗,想来福安必然会同意的。”

  两人商量之后,苏菡就和萧景辰一道出使梁国。很快就和福安达成了统一的意见。

  在萧景辰后来削藩的时候,梁国陈兵与戎国边界作为威慑。戎国起初还想有些小动作,被梁国强势给打退了。戎国遂不敢再趁机摸鱼,保证了大周边境的安稳。

继续阅读:第二百八十一章 归来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医路荣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