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傍晚,李英正要准备出宫。刚走出内廷监,两个脚又剧烈地疼痛了起来。
这次痛的格外强烈,几乎都快站不起来了。
就这这时,他在看到苏菡远远地走在宫道上,立刻如见救星般,高声喊道:“苏太医,苏太医!”又催促着身边的小太监:“快,扶本官过去!”
到苏菡跟前,李英苦着脸道:“苏太医快给本官瞧瞧,本官这脚怎么又疼了?明明吃了你的药,都好了。这几日也遵循您的叮嘱未曾碰过海鲜……哎呀,可疼死本官了!”
苏菡瞅了瞅他,道:“我那日也说过,痛风之症不能根治,只能日常注意饮食。不过也不大可能这么快就复发了呀?你今日吃了什么?”
李英道:“今日真没碰海鲜。早上吃等到清粥配咸菜、鸡蛋、蒸饺。中午是陛下赏赐的御膳,也就是些青菜豆腐,吃的有些多。下午一直腹胀,点心都未吃,就吃了些燕窝。旁的也没什么了。”
“等等!”苏菡忙道:“你吃了豆腐?还吃了很多?到底吃了多少?”
李英道:“也就是,两碗翡翠豆腐羹,一盘豆腐酥,一盘肉沫豆腐。”
苏菡道:“那就难怪了!痛风之人,豆腐也不能多吃,你居然一次吃了那么多,自然就要发病了。”
李英道:“豆腐也不能吃?你怎么早不说?”
“我哪知道你会一下子吃那么多?”苏菡无奈地苦笑:“日常吃一些倒也不打紧,可你倒好,一下吃那么多,还两碗豆腐羹!”
李英疼的越来越厉害,而且这次痛感比之前更加严重,一波接一波地袭来,好像把脚放在绞肉机上绞似的,痛得难以忍耐。
“苏大夫,先别说那么多了,赶紧给我配些药吃吃。”剧痛之下,李英的额头都渗出了冷汗。
“药有,和上次的一样。”苏菡从随身的药箱里拿出了小瓶子,外包装也好,里面的药丸也罢,都和之前的一模一样。
当然,李英还是没有掉以轻心,倒出了一颗药给边上的小太监,那太监一愣:“公公,奴才并非试药太监啊。”
李英狠恨地瞪了他一眼:“少废话,赶紧吃!”
又转头对苏菡笑了笑:“苏大夫勿怪,本官这些年竖敌颇多,若不小心点,这条命早就没了。”
苏菡冷笑一声:“慢慢试吧。告辞!”
显然是生气走了,当然,她有生气和摆脸色的资格。
李英疼得厉害也顾不得旁的,逼着太监给他试了药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服用了一颗。
这颗药倒是比之前的效果更加好,一下肚,足下的痛感立即见少了大半。
“走,出宫回府。”
刚刚准备要走,那边隆安帝又传唤李英。
李英去了隆安帝那边又去服侍了一阵子,这个时候,宫门已经落锁了。即便是李英,在没有圣谕的情况下,也不能随便在夜晚宫门落锁的时候出宫。这是规矩。
不过李英作为内廷总管,宫外的府邸是额外的得到的恩赏,宫内也有他的住处,不出去倒也无所谓。
他回到了自己的住处时,就觉得有些口干舌燥,身体特别难受,特别需要女人。
说起来,也是他的爱好特殊。越是没有什么,就越是渴望什么。久而久之,即便自己不能人道,但是半夜时候身边也总少不得女人。
今晚对女人的渴望却好像特别强烈,彷佛他的命根子还在,还能做那些男人才能做的事情一样。
到了李英这个地位,早就已经不缺女人。宫里也有不少和他有染指的宫女。
想女人了也不是什么难事。
“去,把翠儿给本官喊来。”
翠儿是丽嫔娘娘身边的贴身丫鬟。
丽嫔,人如其名。年轻的时候就很美丽,十分受隆安帝喜爱。不过十年光阴一过,美人渐渐老去,隆安帝早已有了新欢,对丽嫔早就冷淡了下来。
丽嫔乃是胡女,作为礼物被送到大周来。在大周朝除了皇帝的宠爱,一无所有。一旦失宠,在深宫苦熬,日子十分艰辛。连她贴身的丫鬟都受不住,甘愿做了李英的对食。
不多久,翠儿到了,她敲了敲门。
李英已经被欲火烧的理智全无,迫不及待地喊道:“赶紧滚进来!”
翠儿裹着黑色的斗篷,低着头走了进来,又轻轻地关好了门。在路过烛灯的时候,她轻轻一呼:烛灯立刻熄灭,只余下一缕青烟袅袅腾空。
“翠儿,你为何要吹熄蜡烛?”李英敏感地察觉到不对劲。这个时候,翠儿已经宽衣解带,到了他身边。
李英下腹似有一团烈火在灼烧,彷佛身体的某个地方又长出了他丢失了已久的命根子。
他有些意乱情迷,抱着翠儿的时候,却猛然反应过来:“不对,你不是翠儿!”
他到底是有些武功的,哪怕这个时候,身体状态极度不佳,可是一反手,还是轻而易举地将“翠儿”的双手反剪,将人按在床上,声音冷冷地喝问:“你乃何人?!”
就在这个时候,房门被“砰”的一声撞开。明亮的灯光映进了室内,借着这光,李英看到那个衣衫半解,被他按在床上的女人缓缓地回过头来。顿时吃了一惊:“丽,丽嫔!”
丽嫔冲他微微一笑,然后脸色忽然变得惊恐无比,大声喊道:“救命啊,陛下救命啊!李公公要奸污嫔妾!”
“贱人,休得胡说!”李英恶狠恨地掐住了丽嫔的脖子,这时,一声清叱从门外传来:“大胆李英,还不给本宫住手!”
李英循声转头,就看到了六宫之主的皇后站在她的门外,而她身旁两侧着是众多侍卫、宫女。明亮的宫灯照进了李英的室内,却将他拖向了永远的黑暗。
隆安帝此生最在意的人是已故的先皇后和圣贤太子。最在忌讳的事,是先皇后被奸污一事。
而如今,在他的后宫,他的妃子,居然被一个太监给奸污了!这简直就是莫大的耻辱,也不由得让他想到了当年先皇后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