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世他就得知了这件事,这次从大燕回来后,他就一直在找合适的机会,一举扳倒苏碑。
“不瞒大人说,之前我在大燕的时候,就已经听说过这件事了,当年正是现在的国子监祭酒苏碑,与大燕勾结,暗中将姜将军的行军布防图告诉给了大燕,这才导致我军的战败。”
魏大人一惊,随即气愤的险些拍桌子。
“竟然真是他。”魏大人是又气又心疼,“那些在战场上死去的将士们,可都是我大周的好男儿啊,他竟然忍心。”
“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利益,他有什么不忍心的,毕竟死的又不是他。”薛恒冷笑着说道。
“可最该死的人,是他苏碑。”魏大人咬牙切齿的说。
“他不会一直得意且平安下去的。”薛恒沉声说。
因为按着上一世的情况,应该就在过完年之后,边境就会发现动乱,记得上一世是怀王去领兵出战的,镀了一层金回来。
这一世,若是静王薛敛能领兵出战,又恰好得知当年战败的原因,竟然是因为苏碑与大燕勾结,薛敛一定会迫不及待的将这件事汇报给皇帝知道的。
苏碑支持怀王薛维,这可是搬到苏碑的好机会,也是除掉薛维手臂的机会,薛敛不会放过的。
过了新年,便是嘉和六年了。
正如薛恒知道的那样,刚过了年十五,大燕忽然陈兵宁城,边关告急。
这么好的立功的机会,怀王薛维当然不愿意放过,立即就请求出战。
但不知怎么,下朝回去后,吃过晚饭便开始腹痛不止,惊动了好几位太医,但吃了药,几日都不见好,人也日渐消瘦了下去。
边关形势危急,等不得啊,静王薛敛也请出战,一向保持中立的兵部尚书崔浩,和户部尚书李顺,都站出来表示形势危急,静王殿下平日里又素来喜欢研究兵法,正是一展身手的好机会。
嘉和帝准许了。
三日后,静王薛敛领兵出征。
一个月后,边关传来好消息,静王领兵大败大燕军,取得胜利。
两个月后,大燕向大周求和,两国重修于好,为表示诚意,大燕主动将当年一战中,大燕主将与现如今大周的国子监祭酒书信来往的事情说了,并将来往的书信上交给了嘉和帝。
此事一出,震惊朝野,民间百姓得到消息,更是气愤不已,愤愤讨伐国子监祭酒。
嘉和帝亦是震怒,当即就命禁卫将苏碑打入大牢,交由刑部,兵部,和大理寺共同审理。
刑讯审问下,苏碑承受不住,要求见嘉和帝。
毕竟是嘉和帝的老师,崔浩将他的话传上去了,但嘉和帝并没有见他,只让福禄太监传了话。让他不要不识形势,还是招了吧。
苏碑入狱十五日后,招供,对当年所作所为供认不讳,嘉和帝痛心疾首,但还是判了斩立决,并对当年的同伙刘得全一并处死,刘家除了二房外,其他人等,一律流放,包括在国子监读书的刘衍,也被逐出了京城,永世不得入。
为安稳人心,嘉和帝还追封了当年冤死的姜将军为一等护国公,配享太庙,封他的女儿姜映雪为柔嘉郡主。
阳春三月,大周国发生两件大事。
一件是因为苏碑的被处死,怀王薛维竟然谋反,逼宫,静王进宫勤王,却被薛维用箭给射死了。
虽然最终叛乱被镇压了,但嘉和帝一夜之间损失了两个皇子,而五皇子已经出家为僧,不理俗事,嘉和帝不得不将六皇子,安王殿下,薛恒迎回京城。
如今已经没有其他皇子来继承他的位置了,为了安稳朝纲,只能册封薛恒为太子。
但安王回京之前,特地上书请皇帝赐婚,让他迎娶柔嘉郡主为正妃。
嘉和帝准了。
六月花开,一个黄道吉日。
薛恒在接受册封为太子后的第三日,迎娶柔嘉郡主为正妻。
太子大婚,普天同庆。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