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中秋佳节了,是送礼的最好时机呢!
跟他一样想法的人肯定不在少数,所以他要早些递拜帖。
这其中就有薛恒,但是薛恒送去的可不是拜帖,而是一枚玉佩,看似挺普通的一枚玉佩,但实际上却是出自皇家之物,知府大人一看便能认得出来那种。
————————
秋日的京城里,亦是秋高气爽,临近中秋佳节,到处一派欢乐景象。
国子监里亦是如此。
程穿着干净整洁的衣裳的偏偏少年们三五成群的走过,他们手中拿着书卷,一边走一边讨论着刚刚先生见过的课题。
“安之,听说今日食堂里有红烧肉,咱们一起去吃吧!”一人对身边的同伴说道。
刘家三公子,刘衍,字安之。
这时,远处的树下,一个家仆打扮的小厮正在朝这边招手。
刘衍便笑笑说:“看来不能和仁兄一起去吃红烧肉了,我家里来信了,我要回去看信了。咱们回见。”
说完,礼貌性的长揖一礼,便大步走开了。
“安之的家信怎么这么频繁啊,我记得不是前几日刚收到的吗?”一人问。
“嗐,人家安之家里条件不错,来往送信都有专人,哪像咱们,背井离乡前来求学,一年半载都不能与家里人通信一两回,说起来,我可真是羡慕安之呢!”
“行了,别羡慕了,咱们还是快些去食堂吧!等下去晚了,红烧肉可就没有了。”
“对,快走快走。”几人说笑着快步朝食堂而去。
这边,刘衍走到自家小厮的跟前,“家里有又信送来了?”
“是,公子。”小厮笑容满面的回答,“这次不只是家信送来了,连着中秋的节礼也一定送来了呢!公子还是快些回去亲自看一看吧!车子已经在外面等着了。”
刘家有钱,在京城给刘衍准备了一处小院子,所以平日里刘衍有时候住在国子监的宿舍,有时候放假,他就回自己的院子去住。
“我先去和学监说一声。”刘衍便走开了。
不多时回来,同小厮一起出了国子监,坐上马车,朝着自己家而去。
进了屋子,刘衍走到书案前,那里已经放着一封信。
他并不着急立即就去看信,而是先去换了衣裳,洗了手,然后才走到书案后坐下,拿起信打开看起来。
虽然信纸足足有两页,但大多都是说的一些家里的日常情况,然后叮嘱他在京城照顾好自己之类的话,不过今日的信却有一点惊喜,就是在信后面,父亲提到了刘茵。
“看来咱们五小姐真是长大了,闯起祸来让父亲都头疼了呢!”刘衍笑着说。
刘衍长相俊美,衣衫整洁,态度端庄,多年来在书香里浸染着,举手投足见自有一股书卷气,又因为从小到大从来没有为钱发愁过,没有被生活琐事烦扰,所以神色间难免带了几分倨傲。
对于刘茵闯了什么祸,刘得全在信中没有写,他也不甚在意,更不会回信的时候特地去问。
放下书信,刘衍又拿起一旁的礼单看了一眼。
“母亲亲自准备的节礼,自然是好的。”放下礼单,他才问前面躬身站着的小厮,“家里一切都好吧?”
“回公子的话,家里一切安好,老夫人老爷夫人也都好,请公子放心。”小厮恭敬的回话。
信中虽然写了,但再问一句,是他的一份心意,小厮回去会如实告诉给父亲母亲知道。
忽然想到什么,他又问了一句:“那位姜小姐,可还好?”
小厮神色僵了一下,干笑着说:“都好,都好,请公子不必挂怀。”
解除婚约的事情他第一时间就知道了,现在也不过是随口一问罢了。
“嗯。”刘衍便铺好纸,拿起笔沾了墨,开始写回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