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的这些经验,对于上战场打仗,真正的刀枪实剑似乎有些牵强,老夫觉得,还是派,有经验的将士带兵打仗为好。”表示不赞同的还是兵部尚书何尚书,只见他那花白的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视线开始扫视着大殿里。
在军事方面,何尚书一直都是有着他独到的见解,更是因为他的战功累累,他的意见大多都是非常中肯的。
按理说,这一次他否定了姬瑞,在朝堂上应该也有很多人赞同才是,可是这一次,却奇怪的寂静了下来,底下很多人开始面面相觑,眼里带上了些许的犹豫。
“回禀陛下,臣觉得合上书说的也有道理,只不过有一点微臣确实觉得不赞同,不管是有经验还是没经验,总需要第一次,经验丰富的老将固然可惜,可是年轻人也要给他们一次机会,大周的血液是不断的更替的,总需要新的血液去支撑,才能看到希望,所以这一次,微臣觉得姬公子毛遂自荐,微臣赞同。”出来说话的是吏部少卿,虽然他的官职不大,可是说话也非常有话语权。
一石激起了千层浪,他的话音落下之后,后面有很多人都站了出来,开始附和着,同意姬瑞上战场领兵打仗,抵抗北魏。
纷纷扰扰的声渐渐的停了下来,坐在上面,玉帘后面姬仁的双眼却是微微的眯了起来,他已经沉默许久,既没有赞同,也没有否定,就那么坐在那里,一脸的深沉,似乎在考虑着什么。
“陛下?”眼看着所有人的目光都看过来了,赵安忍不住向前走了一步,提醒着能坐上的那个男人。
这一生,让龙坐上那个人回过神来,定定的看了一眼赵安,这才将视线调转回来,落在下面的文武百官身上,声音沉了沉开口说道,“诸位爱卿的建议都非常不错,只不过这件事要从长计议,今日回去之后,希望众爱卿都能拿出一个中肯的建议,推荐出一个合适的人选,我们明天早朝再议。”
眼看着事情非常紧急,而坐在上面的皇帝却是不着急不着慌,竟然把这件事情推到了明天,这样下面的文武百官一个个的眼里划过了不解。
皇帝这一次,又动了什么心思?
即使心中各种不解,任他们想破了脑袋,陛下的心思岂是他们能够猜透的,只能恭恭敬敬的行礼,点头称是。
“有奏上本,无奏退朝!”随着赵安的一声唱诺,这一天的早朝结束了。
而关于早上发生的事情,很快太后的宫殿就收到了消息,彼时,太后正坐在花园里,看着倪挽裳训练那些刚刚招进来的小孩子,正饶有兴趣的时候,忽然有个小太监,慢慢的走了过来,在太后的耳边低语了几句。
声音清晰,根本就没有人能够听见,可是,小太监站直了身子之后,太后的眼里随即爆发出了喜悦之色。
“孙儿办的漂亮,没有想到,我们堂堂姬家男儿汉,丝毫不输于任何人!”太后的忽然夸赞,在花园里响了起来,随即是太后愉悦的笑声,显然这件事情让太后非常的高兴。
那边,听到太后话语的倪挽裳,转过头来看着太后笑了一下,这才走过来,恭敬的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竟让太后娘娘如此的高兴?”
心情一好,太后在心中对倪挽裳的提防立刻少了很多,脸上的笑意变得真实了许多,她抬起头来看着倪挽裳,眉眼含笑,“刚才小太监过来报,说是瑞儿主动请缨,要带兵去攻打进犯的北魏,哀家,当然高兴,姬家的男儿汉,没有一个是逊色的!”
倪挽裳愣了一下,下一刻眉头微微一皱,恭敬的抱了抱拳头问道,“北魏来犯?这是今天才到的消息吗?”
太后脸上的笑容收敛了很多,下一刻叹了一口气,抬起眼来,看着园子当中五颜六色的花朵,眼睛微微一眯,眼里的神色有些看不清楚,只剩下了悠悠的语气,“是啊,今天早晨八百里加急,说是燕国和北魏同时来犯,一南一北,对我们大周形成了夹击之势,南境好说,完全有抵抗的能力,而且燕国出的兵力少,可是北魏竟然狼子野心,派出了30万的人马,一时之间有些棘手,所以瑞儿才主动请缨,只是,陛下有没有赞成。”
倪挽裳恭敬的站在那里,头微微垂下,眼里却是划过了一道凌厉的光芒。
如果换作是她,她当然也不会同意,让姬瑞去带兵打仗,这一切看似来势汹汹,但是若有似无间,总是有一些诡异。
而当初,这位淮安王长子到京城来,可是有着不同寻常的目标呢?怎么可能不提防呢?
思绪翻滚的同时,却是忽然电光雷石,倪挽裳的心头划过了一道激烈的光,下一刻,她的眼里涌上了浓浓的坚定,心里开始盘算着,该如何才能够完成,她此时心中所想。
她在这边坚定异常,思考着办法,可是那边的太后却是忽然忧愁了起来。
只见那双柳叶弯眉,瞬间皱了起来,看着前面的花朵,语气有些不定的说道,“姬瑞有这样的想法,哀家当然高兴,可是陛下这边竟然不同意,让哀家很是不解。”
太后说着,又叹了一口气,这一次眼里涌上了浓浓的担忧,似乎有些忧愁,声音里都变得有些低沉,“更何况,瑞儿初到京城,哀家还没有稀罕够,陛下若是同意,就得去战场,那刀剑无眼的地方,哀家也实在是担心,哀家既想让他去,又担心他的安危,还真是矛盾呢!”
听到太后的话,倪挽裳的眼睛忽然一亮,下一刻,却是恭敬的弯了弯腰,语气,当中带着浓浓的诚恳,对着太后说道,“太后娘娘不必担心,如果陛下云准,同意瑞公子带兵去打仗,那么,卑职也再次请令跟随,前去战场保护公子,定不会让公子,受到任何一点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