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聚餐之后,大学开学在即。
在家人们的祝福声里,许亚玲真切地感受到孩子真的要远走高飞了。她为陆驰张罗着各种物品,大到床单被套,小到洗漱用品、常用药品等等。
表面上她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做事果敢,思维敏捷,其实她非常感性。
晚上看到陆驰在整理行李箱,她站在一旁:“衣服都带好了吗?还有我给你准备的日用品都带上了吗?”
“其实,这些日常用品学校那边都有。”驰子言下之意是没必要从家里带过去。但他还是能体会母亲的心意,反正也不怎么占地方,就带上吧。
“我当然知道都有。但是新生到学校报到,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带着方便点,免得你缺这缺那的,手忙脚乱。”许亚玲看着儿子在房间整理东西,自己似乎又插不上手。
“都装上啦。”
婷婷屁颠屁颠地跑过来,手上拿着一个东西,对陆驰说:“哥哥,这是我送你的礼物。希望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什么?”陆驰接了过去。
原来是一个文具包,还是粉色的,上面有一些美少女卡通图案,包里面放了几支笔。
“婷婷,你确定这个适合我?”陆驰笑着皱眉。
“当然适合你啊。我特意为你挑的。”许亚玲突然想起前天婷婷硬拉着她去买文具。
“我看是特意为你自己挑的。”
“我真的是为你挑的。”
“好吧,谢谢你。笔我收下了,文具包你自己留着用。”
许亚玲看着兄妹俩在逗趣,她不免提醒陆驰:“你再想想还有什么要带的?”
“都准备齐全了。冬天的衣服不用带。到时候你寄给我,或者国庆节我回家拿。”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陆驰是兴奋的,充满期待的。
“这下好了,离妈妈那么远,不用听我唠叨,自由自在了。”许亚玲强压心里的不舍,以揶揄的口气和儿子说话。
陆驰笑了笑:“远什么,才几个小时的高铁而已。再说了,现在通讯这么发达,你要念我,电话短信视频样样都行。”
“欧阳幸子妈妈找我了。我和她聊会。”许亚玲看到手机上有幸子妈妈发来的消息。三个同班的孩子考上了同一所大学,所以,三家人拉了一个群,准备组团一起送孩子上大学。
“找你什么事?”
“我不知道啊!我先聊聊。”
许亚玲回复幸子妈妈尚臻的消息,原来她单位有紧急任务,她不能去送幸子上大学,只有幸子爸爸送她去。她希望许亚玲多多照顾一下。
许亚玲自然满口应承,这是顺带的事,也是应该的。
8月末,孩子们去上大学了。
也许是因为高中时家长们经常相处,高铁站,几个家长带着孩子,不像去送上学,更像是组团旅行。
一路欢歌笑语来到学校,颇为遗憾的是因为防控家长们不能进校园。
家长们只能在校外找地方安置,不过孩子们很懂事,不停地发视频过来,以免家长们担心。
幸好是组团送上学,回程的路也不孤单。家长们畅想着孩子的未来,有担忧,有期许,更多的是祝福。
直到回到家里,看着陆驰空荡整齐的房间,许亚玲顿时伤感起来。以前在一起时的温馨美好涌上心头。即使是那些鸡飞狗跳的日子,也值得珍惜怀念。
儿行千里母担忧。尽管陆驰和她说一切都很适应,但她还是担心。担心他是否吃得好,是否知冷知热。
她有些失落地坐在沙发上,陆启明在她身边坐下:“怎么了?不放心啊。他都多大的人了,也许正巴不得过这种自由放飞的生活呢!”
“你们男人,知道啥啊。懒得理你。”许亚玲不想和他说话。感觉他一点也不解风情,一点也不懂她的心思。
倒是婷婷显得很乖巧,蹦蹦跳跳地过来:“妈妈,我给你跳个舞吧?”
许亚玲不想把自己的情绪传染给家人,她立即换上了笑脸:“好啊,我最喜欢婷婷跳舞了。”
日子过得很快,许亚玲对儿子的思念逐渐被紧张的工作分散。
陆驰在学校偶尔会和她联系,或者,她没事找事和陆驰联系。
这天,欧阳幸子妈妈给许亚玲打来电话:“陆妈,你家陆驰有没有经常和你联系?”
“偶尔传来微弱的信号。聊天的时候,惜字如金。你们家幸子呢?”
“才开始天天都打电话,现在间隔越来越长了。这些小家伙,翅膀硬了。”尚臻笑骂道。
“他们也忙吧?我听驰子说学习很紧张,大家都很努力。还要参加社团,又通过层层面试进了学生会,感觉生活丰富多彩。”
“是,幸子也是这么说的。对了,你知道吗?乔越找了女朋友,就是原来隔壁班的女生,现在在他们隔壁学校。”尚臻给许亚玲带来震撼消息。
“哦?不过,现在,这事,我相信乔妈也管不了了。”许亚玲作为局外人,理智分析。
“她哪管得了,她说只能由他们去。”
“也是啊,孩子都读大学了,管不到了。”
“你们家陆驰找了吗?”
“没有啊。这才到大学几天啊。”许亚玲每天对儿子各种担心,唯独没想过这个问题。
“也是。你希望他找女朋友吗?”尚臻问许亚玲。许亚玲顿时愣住了。她的眼前浮现出孩子天真无邪的笑脸,从婴儿到幼童,再到少年,一转眼,居然到了讨论找女朋友的年纪。她似乎一时难以接受。
她迟疑了几秒,回答道:“他还小,还不到十八岁。现在应该以学业为重。不过,如果他想找或者遇到了自己认为合适的人,我,不支持,也不反对,尊重他自己的选择。”
“哈哈,你和我的意见是一致的。不支持,也不反对。你家是男孩子,还好点,我们家是女孩子,我比你更担心,怕她吃亏。”这可能就是尚臻问许亚玲的原因吧。作为家长,孩子不断成长,不同时期遇到不同的问题,需要不断适应,也需要同龄人的参考意见。
许亚玲打趣道:“哎呀,男孩子也要保护好自己啊。再说你们家学医的,你放心!”
两个母亲隔空聊着远在异地的儿女,时而兴奋,时而担忧,直到手机发烫才挂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