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的话,拍马屁的功夫可没有那么娴熟。
谢聪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在场的老家伙,不动声色道:
“各位过奖了,我过来你们村,不过是职责所在,大家就不用客气了。”
“哪里哪里?要不是谢师爷勤政爱民,也不会到我们村遭此大难了,为表感谢,村里的村民自发组织了一些特产,委托我等送过来谢师爷手中,望谢师爷不要嫌弃才怪啊!”
村长说着就朝身后的一个老家伙使眼色,对方很快的示然,从兜里掏出一个小布袋子,而后恭恭敬敬地奉道谢师爷的手中。
“谢师爷,请笑纳!”
谢聪看着地道面前沉甸甸的小布袋子,脸上不显山漏水,却没有伸手去接。
这是官场和村官们之间心照不宣的好处。
每到一处视察或体验民情,总有识趣的村应奉上银两,让以后多多照顾。
比如在来年的秋收秋粮征收上适当的放宽一点政策,让村里上说的粮食稍微少那么一点点,这就足够了。
这也是两厢得好处的结果,谁也不会拒绝?
慢慢的官与村就形成了一种规矩,每到一处都会有人心照不宣的奉上好处。
可这样的好处一般都是有限制的,大概就是五十两到一百两之间。
超过了这个数额,那些村官就不会给主管钱粮的官员送银子了,因为一旦超过了一百两,就已经超过了那些宽松政策下留下来的粮食的价格。
没人会愿意做这样一笔亏本的买卖。
所以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把这笔钱归在一百两以下。
可如今递到他眼前的这只小布袋子,沉甸甸的,用肉眼就可以看出早就超过了一百两。
他甚至大胆的猜测,这个布袋子里应该不少于二百两银子。
谢聪用眼神掂量了一下那个小布袋子,缓缓的说道。
“这些年村里的收成也不容易,这个就免了吧?”
“唉,谢师爷,这是哪里的话?这些只是地方特产,再加上一些疗伤的营养费。”
看见谢聪漫不经心的拒绝,村长有点急了,他知道他们给的银子是有点多了。
但人家差点就把命都送到他们村子了,不多给一点封住嘴,以后怕是很难做呀。
“营养费?”
这个词语倒是很新鲜,他还从来没听说过。
“对呀,洛家大姑娘说你回去的这段时间要多补充营养,所以……多出来的,就算是咱们村给谢师爷的的营养费,毕竟谢师爷也是为了咱们村的钱粮才受的伤。”
“洛大夫说的?”
谢聪挺拔的眉眼挑了起来,嗯,按照那个女子的性格是很有可能说出这句话的。
“对呀,就是洛大夫说你需要加强营养,咱们村才会……”
说到这里,村长露出了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笑容。
“好吧,既然是洛大夫说的,那我就收下了。”
不知道是不是营养费这个新颖的词语,让他感觉到新鲜,还是洛大姑娘这个人让谢聪信服。
总之,在村长以为谢聪还会拒绝的时候,对方竟然开怀大笑着接过了那个小布袋子。
村长和一种老家伙目瞪口呆的站在那里。
心想,这是接受了?而且还接受得如此开怀。
那他们村的灾难也算有惊无险的度过了。
而正在此刻,李翠萍和洛大壮坐着村里的牛车,一路颠簸终于来到了集市。
昨天晚上她女儿洛双双给了她十两银子,让她到集镇去采买。
可李翠萍虽说是个山里农妇,心思倒是很灵透。
她大概估算了一下自己去集市需要的钱财,从那十两银子拿出三两银子揣在身上,把剩余的藏在家里的某个角落,就带着洛大壮进城了。
像她们这种农村出来的小门小户,身上带的钱越少,越是安全。
路上和集镇上有的是见钱眼开的人,要是不小心让歹人看见了她身上的银两。双儿他爹又是个心性耿直,不会有任何防备的那种老实男人,根本没有应对歹人的心思。
保不齐他们夫妻俩的小命就没了,所以就算带着三两银子去集市,她都觉得很不安全。
好在两人的性格都不是显摆的那种,一路有惊无险的进了集市。
李翠萍大概盘算了一下,决定先去把米买了,这样也会花去一大笔钱,她身上留下的钱就越少了,到时候就越安全。
路过张家米铺时候,李翠萍想都没想就拉着洛大壮进去了。
他们这个小镇总的就两个米铺子,一个是张记米铺,另外一个叫什么米铺记不清楚了。
可在李翠萍的眼里不重要,只要是米铺,能买到米就可以了。
“客官,您需要点什么?”
一进店门定里的店小二就迎了上来,小二的眼光上下打量着李翠萍和洛大壮。
像他们这种阅人无数的人,自然一眼就看出了两人的乡下人打扮。
店小二心底的热情,一下子就少了大半,像李翠萍这种人进店一般都不会买很多东西,而且买的档次也不会很高,但好歹是个顾客。
总不能人家进店了,你站在那里爱理不理的?到时候被老板看见会扣工钱的。
“哦,我想买一点粮食,你能带我去看看吗?”
对于店小二眼底流露出来的冷漠,李翠萍没有看见,她也不屑去看。
因为在他这种乡下农妇的理念里,还没有服务意识或者服务态度这种认知。
她只知道选来要买米,买完米就准备走人。
至于店小二的态度,还真和她没有任何关系。
“客丝你是想要我买什么?我们这里有粳米,糙米,精米,还有白面和黑面或其他杂粮面。”
看着李翠萍一脸懵懂无知的样子,想要在店里晃悠,店小二站在他的面前带着虚伪的笑脸介绍到。
他一看这就是个没见识的农妇,才没那个精力,带着人在店里四处转悠。
他只想要确定这个农妇想要买什么,立马卖给他,让他走人就是了。
“啊,有这么多品种啊!”
听店小二介绍的李翠萍当场就愣在了原地,她从来没有出门买过米,以前卖东西和买东西都是洛刘氏带着二房他们一家出来的,她只负责在家里干苦力活。
更不知道米和面原来还有如此多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