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两次失败的计划
今听雨2023-08-20 15:172,990

而开始的第一处地点,就是位于东北的老黑山,也正是我和大壮正是开始探险的第一站,而那些民国军人的尸骨就是那一次勘探时死亡的。

我接着往下看去,这里面有着关于探龙图的收集,包括了当时皇室中的收藏和民间的搜集,最终合成了探龙图的九成信息,这份资料是在清末时期才开始记录的,可以这么说,可以这么说,这份资料的最开始一部分,已经可以成为一份古董了,而之后的两份资料则是民国时期记录的,之后在解放后,又记录了六份,每次的记录大部分都是各方面收集的信息档案。

大部分都是坐标档案以及有勘探记录的行动计划和方案等等,我仔细的一篇一篇阅读了起来,可以看的出来,这里面大部分内容绝对都是机密级别的,里面甚至有许多的敏感字眼和词汇,甚至一些隐晦的事情里面都有着记载,当然了,当下来看,这些所谓的隐晦字眼已经不是那么隐晦了,但是在当时来说,绝对是谈之色变的。

尤其是一些帝王陵寝以及旧社会暗藏的宝库之类,虽然目前从档案上看已经都被挖掘和发现了,但在当时来说,这些东西可是知道了就会招惹杀身之祸的。

虽然我看的津津有味,但我也终于真正了解了探龙图,其实说白了,探龙图就是一份藏宝图,不过它与藏宝图不同的地方就是,这上面不仅有宝物,还有许多有意义的地点和东西,甚至一些不能用价值来衡量的发现。

这里面记载的许多位置对个人来说,价值可能是有限,但是对国家来说,那就是无价了,当然了,也有许多宝藏的位置和闻所未闻的东西,简单点来说,探龙图上面所包含的稀奇事物简直是包罗万象,当然了,想要区分出这些各个地点到底是什么,也要进行不断的破译,所以,在民国的时候就开始寻找和培养古篆体文字密码破解的人才。

这上面记录着,在封建末期的时候,是有宫廷学者懂得这方面的,但在皇朝废除后,那些学者就都失踪不见了,所以,破译工作就变的很艰难了起来。

看到这里,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似乎所有培养和所在的这些人才,几乎都是为国效力的,这也就是说,金牙苏曾经的猜测没有错,探龙图破解的核心是上面的人,想到这里,我莫名的心惊了一下,既然上面在致力于这个工作,那为什么林可望要选中我呢,而我现在在做什么,不就是探龙图的破译工作么,可是,我这是为个人啊。

再看了一眼手中的这份绝密档案,我忽然感觉十分的烫手,我有种预感,自己似乎陷入进了一个十分危险的境地,简单来说,这个探龙图一直是上面致力于破解和勘探的,可我现在却有着这么多的资料,甚至连绝密档案都在手里面,还一直在做着这个事情,这就十分矛盾了,因为,上面为什么会允许我个人在做这个事情呢。

我想不通,怎么都想不通,我需要一个解释,否则的话,我有些不敢再做这个事情了,接下来的档案内容让我有些吃惊,在1952年,七月中旬的时候,国家曾经组织过一支人数近两百人的科考队进入了长白山脉,他们有着国内最先进的装备,勘探目的是找寻地质能源,还有一支人数为五人的外国专家组支援。

档案内容中有着简单的行程记录,一直到进入深处后,这次的行程记录就中止了,带回来这份资料的是一名外围的工作人员,他汇报的情况是,那一支有着将近二百人的科考队和那支国外的支援科考队进去后全部都失去了联系,一连三个月都没有消息,官方也派了人进去寻找,可最后都是一无所获,最终,只得宣布遇难,但这件事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所以没有对外宣布,只是低调处理,内部宣布的。

因为那一次的科考失败,经费能力有限的当时很难再次组织起这种大型的科考,所以,就一直搁置了,一直到六零年的时候,因为当时的社会资源匮乏,当然,也可以说是开采能力有限,所以,又组织了一次大型的勘探计划,而这次的勘探计划,就是罗布泊事件。

这里只是简单的记录着一些内容,而最后的结尾则是,勘探失败,遇难者不详。

这个字眼十分的醒目,我忽然意识到,似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围绕着罗布泊展开的,而展开这个计划的目的则是在长白山上的一些发现,对应着这里,看到这,我就有些疑惑了,长白山上的那一次事件不是所有人都遇难了么,我感觉自己可能是遗漏了什么,又往前看,果然,我刚才为了省事只是大概的看了一眼,所以遗漏了几行小字,而这几行小字之所以遗漏,也是因为它太不显眼了。

原来,长白山事件还有一个幸存者,是在五个月后被发现的,但这个内容实在是太简洁了,上面只是记录着,长白山科考遇难事件五月后,有一幸存者被找到,带回相关信息,信息破译后,得出地点坐标。

而接下来就是罗布泊事件了,虽然这两者没有直接记录着有什么关系,但是,破译的时间正好是罗布泊事件的前一年,这就十分蹊跷了。

要说是没有关系是绝对不可能的,我再次详细的思考了一下,又急忙翻出了长白山科考队的人员名单,这里面是有记录的,随后,我又找出了罗布泊科考的人员名单,一个一个对照,果然,我猜的没有错,当时的那名幸存者也参加了罗布泊事件,这就对上了,

而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孙兴,我仔细的查看了一下这个人的信息,却发现这个人的信息很少,只是标明了是第一次勘探计划的幸存者,而第一次这个人的职务则是一名普通的勘察技术员,第二次罗布泊计划则成为了主要的负责人之一。

至于其他的信息,则是根本没有记录,主要负责人里面除了孙兴以外,竟然还有林可望和另外一名叫做黄婉清的人,这个人的名字一看就是个女人,这三位则是这次计划的主要负责人,分别分管着统筹、技术以及后勤保障工作。

所有成员包括后勤人员在内,一共记录在案的人总共有一百五十多人,规模在当时也算是很庞大的了,按照这上面的记录,我猜测,这应该算是全国最先进的一支科考队了,无论是人员的技术水平还是各方面素质以及后勤保障上来看,都绝对是当时最为顶尖的水平了,当然,这只是针对于国内而言,要知道,当时国外的科考水平可是要领先了国内很多的,即使是现在而言,都是没办法比较的,这确实是一个现实。

接下来的记录信息则是有些笼统了,也很简洁,这很不正常,这么大的一次科考计划,绝对不可能就这么一点点的记录信息,唯一能解释的是,有很多事情是不允许记录下来的,也不能让人传下去的,甚至连绝密档案里面都没有记录,这种情况,一般都是绝对的机密,只能口口相传,这也越发的让我很好奇,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能让整个计划都如此保密,甚至是连基本信息都没有多少。

简单的记录信息里面,之前的都很正常,一切按部就班,直到半个月后的一天,科考队发现了一处地宫,记录上面显示着,这是一座类似于祭祀用的地下宫殿,算是一处古遗迹,而在地宫之中的发现则是明显的被删掉了,很多地方都被涂抹的根本看不出是什么内容,依稀能看的出来有一个“黑洞”的词汇,还有一个“那扇门”的字眼。

黑洞,那扇门?

我有些疑惑,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难道,在那地宫之中有了什么发现么,后面的信息更是让我有些吃惊不已,显示着因天气、环境等因素,科考计划中止,重新启动时间待定,遇难者人数不详。

这三句话简直是模糊的不能在模糊了,天气,环境因素?那是什么意思,如果解释起来的话倒也说的通,毕竟我之前参加的那次科考计划不也是最终因为天气因素被中止了么,可是后面的遇难者不详就很让我奇怪了,怎么可能不详呢,不是有人员名单么,如果真的有意外情况发生的话,对比一下人员名单,不就知道有谁遇难了么。

我想不通,怎么都想不通,随即,我也没有看中间的部分资料,大部分都是在研究探龙图和古篆体破解的进展情况,这些东西等我有空的时候会慢慢的研读的,毕竟对我研究探龙图有很大的帮助,最让我意外的是最后一页的信息,让我瞬间好像是明白了很多。

继续阅读:第241章 继续走下去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地勘0号密档:探龙图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