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出了临春院,往后院园子走去。
这是司马玉嘉成婚后,两人第一次单独相处。
徐宝儿微垂眸,时不时偷眼瞧身边的司马玉嘉,唇角上扬,俏颜如花。
司马玉嘉没注意她脸上的表情,他心中想的是,徐家若是早一步给徐宝儿定亲,只怕她会躲不掉上辈子的命运。
唯一的办法,是让母亲早徐家一步,给她定下一门满意的亲事,才能避免上辈子的悲剧。
“徐大人最近有没有送家书来?”
“啊?”
徐宝儿眼睛一亮,抬起眼望了眼已走到前头的表兄,脸上泛起一抹红晕,轻咬唇瓣柔声道:“父亲已有三月未曾来信。”
也好,还有两年,还来得及。
司马玉嘉问她:“上月柔嘉长公主举办的桂花宴,去了不少京城中的青年才俊,表妹觉得他们如何?”
京城中各种花宴、马球会,说到底,也是各家郎君、姑娘相互认识的机会。
夫人们也会为自家孩子物色好人家。
徐宝儿怔了怔,羞得俏脸立时染了一抹红晕。
“我....不曾留意。”
表兄为何突然问起这样的问题?难道表兄.....
她心头一喜,表兄向来持礼,小时候还一起玩,她及笄后,表兄就时刻注意分寸,已经许久没有如此过问她的私事。
娶了沈妍后,表兄就更没有单独见过她,两人已经许久没有这般说过话。
如今突然关心她.....徐宝儿心中怀了别的心思,想岔了,心中既喜又羞。
担心表兄误会她留意别的男子,赶忙解释:“男女有别,我....怎么会留意别的陌生男子。”
司马玉嘉明白,这毕竟是女儿家的事,他不好说得太直白。
想了想,下月是她的生辰,或许可以让母亲为她办生辰宴,届时请来京中各家夫人,好好为她相看。
“我记得下月便是你生辰,我会和母亲说,请她为你办一场生辰宴,届时你可以邀请京中伙伴来玩。”
“真的?”徐宝儿眼睛为之一亮,表兄要为她办生辰宴?
司马玉嘉点头:“嗯。”
跟在他们身后不远处的文鸢,脸上露出笑意,世子并不是只看着那沈氏,他还是疼爱姑娘的。
徐宝儿心中高兴,唤来文鸢:“早晨给表兄做的蒸糕,你去取来。”
“留给你们吃罢。”
司马玉嘉摇手,他并不喜甜食。
“大家都有呢。”徐宝儿不依,这可是她亲手做的。
“是。”文鸢瞟了眼世子,见他没阻拦,高高兴兴答应,转身去了。
徐宝儿前些日子因着司马玉嘉不见她,心中其实委屈,如今知道表兄并不是不疼她,心中别提有多高兴。
她想着表兄日日在书房,一忙就是一天,那沈妍也没见着送点心送衣裳给表兄。
一点儿都不关心表兄。
她还未见过如此给人做妻子的。
她一边埋怨沈妍,一边沾沾自喜。这世上,除了姨母,就属她最关心表兄。
望了眼司马玉嘉好看的侧脸,她柔声劝:“表兄最近一直把自己关在书房,一坐便是一整天,你不知道,姨母有多担心。”
司马玉嘉最近确实忙,他不想错过上辈子导致家族存亡的所有大小事件。
还有秦王在朝中的布局,诱发太子和新帝之间矛盾的真正原因,越是捋得详细,越令他寝食难安。
景耀十四年,秦王通过对军营改革,往军营派监军,以达到削弱武将手中权利的目的。
并整肃军队,削减军资,把年纪大的兵士放归故里,为国库省下大半的开支,解决了新帝的心头大事。
这两项举措,深得帝心,秦王也从此开始入朝参政。
徐宝儿见他又在低头想事情,轻蹙眉,忍不住柔声提醒:“表兄便是再忙,也要休息,万不可忘寝废食,坏了身子。”
司马玉嘉回神,有些抱歉,清清嗓子道:“好。”
徐宝儿心中欢喜,表兄还是听她的。
“我还有事,你逛一会儿便回去罢。”
司马玉嘉突然想起一个细节,需要回去书房查找信息,便吩咐婆子:“你们陪表姑娘在园子里逛逛。”
“表兄,蒸糕....”徐宝儿见他要走,忙跟上来,文鸢还没取蒸糕来呢。
好在这时候,文鸢终于回来,徐宝儿忙自告奋勇:“我把蒸糕送去远山堂吧。”
“给我吧。”
远山堂里如今不能让人靠近,司马玉嘉迟疑片刻,接过蒸糕便走。
鸣鹤见世子又提着一食盒的蒸糕回来,正好奇。
昨日世子夫人做的蒸糕,世子还没吃完呢,怎么就又拿一屉回来?
印象中,世子并不爱吃甜食。
正想着,便见世子把手中食盒塞到他手里:“你不是喜欢吃吗?给你了。”
“这....”
鸣鹤得了蒸糕自然是高兴的,可他分明记得,世子夫人给世子做的蒸糕,世子宝贝似的放在书房里,还特意吩咐他不许碰。
如此大方舍得拿来送人的,指定不是世子夫人做的。
他暗自猜想,那头司马玉嘉已经进了书房,关上门。
司马玉嘉取出纸笔,研墨。
秦王改革军营,为新帝剩下大笔国库开支。
新帝忌惮乾州旧部,担心这些人势力太大,动摇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江山。
虽说十年前已经清理了一批,但如今军营中掌握兵权的,有一半仍是当初乾州的旧人。
两样都是目前摆在新帝面前,最棘手、做迫切需要解决的事。
秦王改革军队,实际上是想把当初乾州旧部的人都清理出去,再提拔他培养的人上来。
而新帝也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完全清理掉乾州旧人。
这事既然是秦王提出来,由他去办最合适,因此上辈子新帝重用秦王。
秦王便是帮新帝解决了这两件事,得到新帝信任。
他今生要走文臣的路,不能插手军营的事。
若想在秦王之前走到新帝面前,那就只有一条路,便是解决国库空缺的问题。
司马玉嘉在纸上落笔。
他要写一份奏疏。
给国库省银子,只是暂行的办法,治标不治本,若想国库丰盈,还是得从改善民生开始。
鼓励百姓回归故乡开荒种田,减少全国范围内田地空置,发展手工业、矿业、适当增加盐引、茶引发放,鼓励市井百姓经商。
如此不过一两年,便能见到成效。
百姓日子过得富足,国家便不愁税收,国库自然就能日渐丰盈。
还有一个能暂时解决国库问题的最快办法,那便是抓贪官!
打掉贪官,空出来的位置,擢升中立的能臣。
最重要的是,他要提早在秦王之前布局,在重要职位放一些人,方能在日后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