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紫邮四方联出现在书本夹页中时,王建华惊讶的嘴巴都合不拢。
“这是……这是紫邮?”
李承微笑点头,有点荣辱不惊之势。
“喔噢!实在是……”
王建华伸手想要去摸摸,但又觉得冒失,在空中划了半个圈。生活在八十、九十年代的年轻人,基本上都经历过“集邮热”,王建华虽然对收藏没啥兴趣,但同样也是一位集邮爱好者,当然明白这种珍邮的可贵。
李承笑笑,将书本递给他,在邮票方面,儿子比老子强——王跃进不玩邮票。
王建华留着哈喇子瞅了许久,被王跃进在后脑勺来一记后,才想起给长辈介绍,“这是五十年代的珍品邮,全国保有量很少的,四方联更是没出现过……”
话说最近几年国内足球氛围真是火爆,连带着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的许源杓(许老板),竟然也是一个铁杆球迷,谈起足球那是一套一套的,迷土炮宿茂臻迷得不要不要的。
午饭是许老板请的,他是这家酒楼的VIP中P,和前台说一声后,贾元根给钱人家都不收。
午餐过程中,大家聊足球、聊普洱、聊收藏,自然也聊了几句四年前的恩怨,李承算是大概明白一些。
四年前,泉城一位收藏名家王振友,想要筹资移民,清理所有藏品,对外“招标”。许源杓得知消息后,联络王跃进等人,一起“围标”,想要压价拿下王振友的货。
货是拿下了,只是在货品分配上出了些岔子。
围标嘛,自然不只王跃进一人,许源杓还邀请两位朋友,一位聊城藏家,一位琴岛藏家。
王振友的收藏品中,以书籍居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傅乐焕(历史学家、傅斯年的侄子、1966年去世)当年的旧藏,王跃进就是看中这些藏品才参与围标。
很不凑巧,那位参与打围子的聊城藏家,是傅斯年家族后裔,所以在物品分配时,他同样提出要傅乐焕的藏书。
最终选择,许源杓更偏向于将这部分藏品分配傅斯年家族后人,王跃进最终两手空空。
由于参与围标四方人马,都是许源杓组织的,相互之间并不熟悉。王跃进认为许源杓骗自己——在围标之前,他就已经和许源杓谈好,自己要这部分藏品,当时许源杓也同意了。
一怒之下,两人割袍断义。
今天在顺源庄前,许源杓当着许多人的面,尤其是新收弟子贾全的面,为当年的事情赔礼道歉,让王跃进很有面子,再加上事情过去多年,王跃进很快就选择原谅对方。
李承哑然失笑,这……还真是王师的风格,爱面子,脾气急,很“小气”,但不记长仇,也不是心机很重的人。
大家哈哈一笑,气氛似乎很融洽,李承却对许源杓有些警惕。
此人心机相当深,又能放得下面子,不简单——当年许源杓组织打围子,一定知道聊城藏家的需求,但却没告诉王跃进,无论怎么解释,坑埋王跃进那是百分百的。
吃过午饭,王建华神神道道的拉住李承。
“李先生,你的……四方联,准备出手么?”
“怎么?你想留下?”李承笑嘻嘻问道。
王建华连连摆手,“我哪有那钱?是我们泉城集邮协会的一位老邮虫子,他肯定喜欢。”
出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邮币市场,九十年代绝对是个高峰,此后二十年虽然有所上涨,但起起落落的,涨幅并不大。举个例子,蓝邮在过去两年的市场拍卖价,维持在六十万到八十万之间,市场价在四十万左右,二十年后,邮票目录中的标价也就一百万左右,市场流通价在六十到七十万之间。
又如同紫邮,现在的市场流通价,单枚在一万二到一万五之间,二十年后邮票目录也不过两万三。二十年,涨幅不足一番,可以说不值得投资的。
所以,李承很快对他点点头,“好啊,你帮我联系。我下午在酒店,要处理一点私事,可以让买家到酒店找我。”
“誒,好嘞!”王建华为什么兴高采烈,李承不太懂,不过,他很快就懂了。
走出望乡楼,许源杓再度邀请大家去他家喝茶,李承和王跃进都婉言谢绝。
王跃进拉着贾全的手,叮嘱贾元根,为不耽误孩子学习,每天傍晚和周六日,将孩子送到阅古斋,他会传授孩子一些基础知识。
这会人都简单,王跃进没想着什么拜师仪式,贾元根根本就想不到这点。李承记得贾郑廷第一次去王师那学习,贾元根拎着几斤猪肉两瓶酒就搞定。
鉴于今天拜师宴未能请成,贾元根又郑重邀请大家参加明天晚上他组织的宴席。
坐车回返途中,王跃进一副不加掩饰的欲言又止似乎在启示李承赶紧问一句王老师你有什么话要说接着就能畅所欲言的模样。
孰料,李承压根就装着没看见,他已经猜到对方想要说什么。
最终,王跃进还是没能憋住,在酒店停车场下车时,盯着吴伟手中的手提袋,说道,“李老弟……我刚看那件鎏金绿度母铜佛,它来路不正……你得小心点。”
王师的人品,没说的。
刚才在饭店查看李承上午收获时,他表情就不太对,李承就预计到他可能发现铜佛的签印,耸耸肩,“卖家说是冀北农村祖传下来的……当然,非常感谢王老师的提醒,我会慎重考虑。”
回到酒店,李承没再出门,车子被吴伟开出去维修——破路况给车子还是带来一些损伤,马上又要北上,怎么也要检修一遍。
先是和吴卫忠通过电话,中海那边三方合作,已经处理得差不多,他近期会押送从中海博置换来的一车西洋二手艺术品,返回深城。
李承又告诉他,近期会有泉城的两人去深城谈合作,让他安排好合作协议以及参观学习。
第二通电话打给育威商贸的蔡玉坤,除了对合作达成表示感谢,李承还对梅家坞茶厂的投资表示一下“关心”——自己不干活嘴巴总要甜一些吧。
联系蔡玉坤,其实李承还有其他的小心思——此人和他小舅子戴俊,是中海本土资本的代表,中海本土资本圈这几年是大发展期,只是这个圈子很封闭,李承想要从中分一杯羹,无论是地产投资还是电讯、电子行业介入,都需要有人引路,这两位无疑是最合适的。
说半天客气话后,李承隐晦的提及,自己在海外有一个投资基金,如果有项目需要投资,自己可以考虑成为AB轮投资人或者天使。
蔡玉坤挂断电话后,瞅瞅坐在面前的小舅子,眼神挺复杂的,琢磨着是不是可以将他的项目介绍给李承——这家伙不知受什么刺激,想要自己创业,开设一家房屋租赁服务公司。
没错,中海本土地产公司前五的海博地产,最早是一家房屋租赁服务公司。
李承的第三通电话,打给依旧在江南的朋济明。
朋哥这一来国内,顿时天高任鸟飞,泰州事情谈完之后,也不着急回港,撒欢子在江南各地“流窜”,四处游览名胜古迹。
接通电话时,他已经在临安天目山寻找李太白的踪迹。他还来了句“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三通电话下来,手机烫手,将其放在窗口晾晾,李承给自己泡了杯茶,口干舌燥的,歇会。
正准备给张苏陵去个电话,告知自己最迟后天晚上抵达津门,没想到,电话先响。
男中音,声音很低沉,带有一缕嘶哑的腔调,“请问是香江的李承先生么?”
“我是。你是哪位?”李承确认自己没听过这人的声音。
“我姓王,承蒙惠顾,您今天在我摊位上购买过一件鎏金佛像……英文名大卫。”
嚯,王晓光动作很快啊,比自己预想的还要容易“上钩”。
只是这英文名……大卫王,大胃王?
“哦,大卫先生,我对购置的物品很满意。请问你有事么?”李承一副突然想起的惊喜语气,“是不是大卫先生,决定将那件鎏金坛城转让给我?那真是太好不过了!”
“这个……可以谈的。”王晓光的语气卡顿一下,又说道,“我想……晚上带着这件坛城,去酒店拜访,李先生方便么?”
自然是方便的,李承满口答应下来,甚至还提到晚上邀请对方吃饭的事情。
放下电话,李承拳头砸掌心,鱼已上钩!
文博圈绝对是国内最顶级的圈层,国字号博物馆多,藏家也多,还有钱,会玩,这种圈层最适合出货的。只是文博圈挺封闭,守着皇城根,好东西多着呢,眼界又高。
此行京师,撬开文博圈,是李承最主要目的。为此,李承做了多手准备!
至于说这两人的想法……李承认为自己无需考虑将死之人的想法!
正在琢磨晚上该如何应对王晓光的来访,房门被推开,周典探头问道,“老板,有人来访。”
王建华走在最前面,身后是一位五十来岁的老者,挽着老者胳膊的是一名二十出头的女孩,裙裾飞扬,长发披肩,相貌相当出色。
见到来访的三人,李承立即明白王建华为什么这么积极帮自己引荐紫邮买家。
合着奔着人家女儿来的。
这女人,贾郑廷的记忆中出现过,王建华的初恋女友!
具体叫什么已经忘了,只记得有一段时间王建华神魂颠倒的,最终,两人并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