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崇文门,一栋墙壁斑驳的六层办公楼掩映在落叶乔木中,旁边则是一栋两进的四合院,略显荒凉。门口的木牌很破,晃荡着摇摇欲坠,上面写着“丝国收藏家协会”。
车停在办公楼前,李承的目光却看向另一侧的四合院。
“哦,那是我们协会的附属院。”迎到门口的魏老,笑着介绍道。
李承微笑点头,是啊,怎会不知道?贾郑廷曾经在那里生活了四年多时间。
魏老自然不清楚李承所想,还以为是一时好奇呢,又看了看李承的手提箱,笑问,“你这是……又寻摸到好东西了?”
“确实有些好东西。”李承拍拍皮箱笑道,“魏老,今天有文物局的同志在么?”
“有的,老杨杨任凯在,他算半个文物局专家吧。”魏老哈哈一笑。
鉴定考古半边连,不少考古学家都是文物鉴定大家,而大部分鉴定大家,同样精通历史考证(注意,不是考古学家)。
杨任凯先生,就是上次交易《秋山图》时与徐邦达大师一道负责鉴定的那位胖老者,他是人民大学的国学和历史学教授,虽然非正牌考古学家,可相关知识储备十分丰厚。
“东西给您,里面还有一份信息。等您老找人鉴定完毕,再给我账户打款吧。”李承笑嘻嘻将皮箱递到他手中。
魏老一错愕,“你不进去坐会?不是啊,究竟什么东西?怎么个价位,你不进去聊聊?”
李承神秘的对他眨眨眼,“今儿就不坐了,我出来两个多月,今晚的飞机回侠州,白天还有其他事情处理。下次来剑阁,一定上您办公室讨杯茶喝。”
“至于东西……您老稍后打开不就知道?另外,这东西您老给多少补助,我都没意见。我也是偶然间得到的消息,拿到这两件物品。”
魏老被他弄懵了,到门口不进去坐坐?
今天来这,李承只是潜意识想要来这边看一眼,并非想要和收藏协会的那些大佬有过多的接触,暂时,他不想让太多人知道“被收编”的身份——尽管他自己一直坚持是“合作”。
因而,他又特别强调一句,“魏老,要是有人问……麻烦您老帮我遮掩一下。”
魏老还不知道皮箱中是什么,下意识的点点头。
李承又瞅瞅那座熟悉而又陌生的小院子,笑着摆摆手,转身离开。
丝国收藏家协会文物研究院,是今年十月份刚挂牌的一家机构。
它算得上是国家文物回流办公室的另一块牌子,因为两边的重要人物基本重叠,是淡化文物回流工作中的国家色彩的一种手段。
魏老是回流办公室的副主任,同时也是这家研究员的副会长。
这会,他坐在自己的大办公桌后面,神情非常奇怪,有惊喜又有些愤怒,还有些好笑。
李承带来的皮箱已经打开,镂空金鞘玉剑已经剑鞘分离,另一柄柳叶青铜剑也摆在旁边,而摆放在他面前正中间位置,则是一幅手绘版简易地图——芮公墓遗址图。
他已经猜到李承为嘛不进来,又为啥说随便给点劳务费……
这事该怎么处理?
魏老苦笑着摇摇头,算了,找大家一起来商量吧,他拿起电话。
文物研究院现任院长为冯法时,此老为徐奔马鸿的弟子,今年八十有二,已经基本上不问事。另有四位副会长,九位特聘理事,日常重大决策,就这十三人表决。
今日只有五人当值,接到电话,郭老、杨老、耿老、罗哲文罗老、沈鹏沈老等人陆续进来。
“喏,你们看看这。”魏老将皮箱放在茶几中间。
“金鞘玉剑!东西不错呀。”
“柳叶青铜剑?这把保存的还不错。”
都是大佬,各个识货,金鞘玉剑毫无疑问是绝品,顶级货色,立即几只手都伸过去,相较之下,柳叶青铜剑出土量就比较大,没人过问。
杨任凯这个胖老头竟然抢得先手,拿到那把镂空金鞘玉剑,“咦,有铭文?”
带铭文?郭老手快,那把青铜剑顿时被他抢走。
两三人凑成一堆,很快有人认出钟鼎铭文,“芮公剑?”“西周芮国?”
“好新的生坑啊。老魏,又是那个分局收上来让我们鉴定的?这件案子得仔细查查,指不定能查到芮公墓!”这玩意的真伪都不用看,土腥味十足,郭老将手中青铜剑转给耿老,回头问魏老。
“头疼着呢,你看这。”魏老苦笑,从衣兜中拿出一张折叠纸片,随手递给他。
“哟,已经破案了?那还送到我们这边来干嘛?为嘛不直接送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那边?”郭北盛疑惑不解。既然查到墓葬地址,这事就不归文物研究院管辖。
“那小子送来的,估计没弄清我们内部职能划分,送到我这儿来了。”魏老笑容有点苦。
“那小子?哦……他呀,也对,他刚走了一趟西北。”郭北盛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那小子不懂国内机构,正常。
国内有四大文物研究机构,分别是文物局、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收藏家协会文物研究院、鉴定协会文物保护研究所,四家机构,各有职责。
文物局是统管国内现存文物;文物研究院则是分担海外文物回流工作,目标是海外;文物保护研究所更强调文保工作;考古研究所才是专注于挖掘考古的。
这两件东西,包括芮公墓墓葬地址,最正确的递交对象,应该是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可是李承不懂其中弯弯绕,直接送给魏老,还嚷嚷着让魏老给奖励……
这不,老魏头疼的就是这事——这奖励不归他们文物研究所出呀。
“那小子回来了?运气挺好啊,能遇上这事。”郭老才不会考虑这些,依然笑着问道。
“也不知做什么怪,早晨给我打电话说登门拜访,结果到门口,愣是没进来。”魏老摇摇头。
“许是有急事吧。”郭老对李承印象甚好,帮他圆了一句。
见大家鉴定差不多了,魏老指关节敲敲茶几玻璃,“安静安静。”
“都看完了,东西应该没错,我找各位来,不是为鉴定真伪……”
他扭头看向杨任凯和耿包昌,在坐的就这两位兼修考古,“老杨老耿,你两位觉得,根据这图纸,能找到芮公墓吗?”
“不管是不是,都得赶紧成立考古队,这事还是报给考古研究苏吧。”杨老摸着高高的花肩。
“货真,新出土,这是确定无疑。是不是,安排人去看看就知道。”耿老也是这般建议。
“那好,我稍后就给文院长那边去电话,让他们过来接档案。”魏老点点头后又说道,“现在有点小麻烦的是……这东西是我们的一位海外友人送上门的,估计不太了解机构职责,直接送给我了,他走的很匆忙,撂下一句话,随便给点就成……”
“这个随便给……该不该我们给?如果要给,该给多少?如果不给,这个面子……我现在没谱,大家说说意见。”魏老还是要脸面的人,总不好让李承白干活吧,所以,他话意还是偏向于给。
……
张苏陵和云空赶到剑阁时,李承并不在新街口四合院,等候半个多小时,他才姗姗归来。
“不好意思,上午走了一趟收藏协会。”李承一句话轻飘飘带过。
张苏陵和云空在门口冻得直跺脚,这会也没心思仔细询问,他们不知,李承一句话后面隐瞒的内容,影响丝国考古界很多年。
“晚上就走?”张苏陵搓搓手,跟着李承进门。
云空是第一次来,如此规整的四合院,还真没见过,四处瞅着。
“这趟出来时间太久了,想早点回去。”李承笑笑,又示意吴伟带着云空四处走走,参观一下。
云空是聪明人,一看就明白,李承这是要和张苏陵聊点私事,立即跟上吴伟脚步。
“涂玉明和涂嘉父子,最近找你没有?”李承和张苏陵并肩走入客厅时,随口问道。
“联系过两次,没你掺和,我不愿和他们赌老宅子。”张苏陵嘿嘿笑着。
“杨家屯那边,你打听的情况怎样?”帮张苏陵泡了杯热茶,李承问起正经事。
在杨家屯扫老宅子发现龙袍之后,李承就怀疑当年的崇陵被盗一案与杨家屯有关,这事自然不能告诉涂家父子,只能叮嘱张苏陵关注那个村落。
李承对能否将当年的案犯抓捕归案没什么兴趣,他更大的兴趣是当年那帮人从崇陵中究竟盗出多少好东西?
“我安排了一个包袱铺和杨喜荣接触,那小子,什么都没说呢,目前还没有更多线索。”张苏陵郁闷的摇摇头。
杨喜荣就是上次在杨家屯,卖给李承“永庆长春”款翡翠鼻烟壶的那位。
“别急,慢慢套,如果是他们家祖上干的,肯定还有好东西。”李承伸手拍拍他的肩膀,“会有收获的,耐心!”
聊过几句后,两人很快谈及今天的主要目的,他、张苏陵还有云空的津门鱼市合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