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又被自己的小聪明打脸——猜错了!
赵帆在电话中根本就没提罗宇的事,更不知道《秋山图》回港一事,他是来邀请李承参加九月份国博与西国普拉多国家博物馆之间举行的相互馈赠仪式。
这次活动,说起来与李承有一定关系。
李承曾多次在赵帆面前提及,可以搜罗国内各博物馆文物公司的仓库,或者低价采买有关夕羡艺术品,然后联系夕羡博物馆或者私人藏家,以相互置换的方式,拿回属于内地的珍贵历史文物。
赵帆听进去了,将这条建议形成报告并呈报上保商利集团股东会,同时抄送一份给魏老郭老所负责文物回流办公室。
这件事还真被他鼓捣成了!
从去年九月起,国博及文物回流办公室组成联络小组,与西国普拉多国家博物馆(国博的对口友谊馆),就夕羡艺术品置换西国所藏内地艺术品,展开谈判。
历时九个多月,谈判于今天达成一致:国博以九件夕羡艺术品置换西国皇室所藏的六件内地文物。又因为相关文件需要走程序、签署,互赠仪式暂定与今年九月初。
今天下午,双方在剑阁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公布这一喜讯。
晚上庆功会,有感于文物回流办公室成立多年,这还是第一次成批次的置换回内地文物,太心酸,太兴奋,谈判小组中好几人都喝高了。赵帆作为谈判小组成员之一,全程参与,个中甘苦,他很清楚,所以他也喝高了。
这不,大半夜不睡觉,吵吵着给李承打电话报喜。
他邀请李承参加九月份的仪式,不仅因为建议出自李承,还因为国博准备的这批夕羡艺术品中,有李承平价转给他的一份西国艺术品——西国画家马里亚诺福图尼的《自家花园》水彩。
这幅画作在谈判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西国普拉多国家博物馆,号称夕陆四大博物馆之一,是收藏西国绘画作品最全面、最权威的美术馆。
这幅水彩画,填补了普拉多博物馆的一项小空白!
这就成了谈判过程中一枚比较有份量的筹码。
而这幅画谁提供的?赵帆!
“都换了哪些东西?”听到这消息,李承也挺开心。
“官印《太平圣惠方慢惊风》卷二十三、卷二十五……”
好东西!《太平圣惠方》内地宋代官修医书,简称《圣惠方》。北宋翰林医官院王怀隐等人在广泛收集民间效方的基础上,吸收北宋以前的各种方书的有关内容集体编写而成卷,全书共一千六百多门,药方一万六千八百多幅,刊于宋淳化三年,总计一百卷。
慢惊风是一种小儿时期常见的急重病症,当代医学对此都有些无能为力,而内地宋代中医,对此就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
如此鸿篇巨制,现如今能查到相关内容的,不足二十卷,其余皆遗失,殊为可惜。这次能从西国一次性淘换回来两本。
幸事!值得!
“明万历十二年利玛窦制作并印行《山海舆地全图》一份……”
呃,这东西也有很有价值!
这幅地图,与《舆地山海全图》《坤舆万国全图》《两仪玄览图》,被称为“古四珍”
这幅地图在后世存在争议。
有学者认为《山海舆地全图》并非利玛窦所制,而是郑和下西洋时所携带的宫庭画师所绘制。其质疑的点是一处被利玛窦涂改的地名“沧溟宗”——意指所有海洋的祖宗,是世界最大的海洋,即后来西方称为“太平洋”。
争议本身就是学术的一种,哪怕最后证明这幅地图不是利玛窦所绘制,但明代世界地图的价值,依旧在那里,亘古不变!
“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建阳书坊刻印的罗贯中《三国演义》一本。”赵帆对置换来的物品,倒背如流,可见他是真的用心了。
很不错版本!
建阳书坊是明代非常有名的地方书坊,有着“岷本”“建本”美誉。朱熹在《嘉禾县学藏书记》说:“建阳麻沙板本书籍行四方者,无远不至。”
倒是可以和自己在西金买的袁无涯刻本《水浒全传》,凑一起研究——对比一下明代两大地方刻本的优劣。
“春秋纪氏方簠……”
呃,这是重器——高古青铜器再小,只要是祭祀器,都可以称之为重器,更何况这见簠器还带文字“纪”,是春秋纪氏家族的祭祀用品。
置换的最后两件器物是一对的——乾隆双锋姊妹宝剑两把,是内务府造办处的手艺,朝廷赏赐给功勋武将或侍卫处的兵器。
这六件东西,样样都有说道,很精彩!
这次置换成功,势必为未来文物回流工作,带来新的工作思路。也算是自己对内地古董市场带来的一丝积极影响吧。
两人又聊了几句,李承顺带着让他找人去查查太宫被盗案件涉案人资料。虽然没有明说,可赵帆以前是干什么的?他立即明白,李承这里怕是有线索。
有些内容,电话中不好明说,俩人相约等李承七月底回港后见面细聊。
从黑市出来,已经中午时分,蒂姆带人坐在出口的阴凉处抽烟。
“出来了?今天收获不错吧!”他哈哈大笑地迎上来。
如果从利益上来看,今天其实挺失败的,不过李承心情不错,微笑着回复,“还不错,多谢你了!”
“我们是朋友,不是吗?”蒂姆大手一挥,一副豪爽做派。
李承心下暗自翻白眼,两千五百羡元的朋友吧?不过,他依旧笑着回应,“是的,我们是朋友!”
十来个人拥簇着李承一行,从梅里尔公园出来。
“我今天碰见一位丝国人摊主,他们三人一起出来的,蒂姆,你应该见到他们,知道他们的情况么?”李承问道。
蒂姆的脚步一滞,侧过脑袋,看向李承,“威尔斯,你认识他们?”
呃?这是与王龙生打过交道?李承摇摇头,“今天刚认识。只是好奇他们为什么不去内地城那边?”
蒂姆松了口气,同时劝告李承,“我只知道那人不简单,你最好不要和他有什么接触。”
这句话,倒是有几分朋友的意思,李承点点头。
很快转到安菲尔教堂的停车场,蒂姆的一位伙计在这里帮忙看车,李承抽了一张二十币,递给他做小费。
这位卷发阿飞眉开眼笑地接过去,被蒂姆瞪了一眼。
临行前,李承还是低声吩咐蒂姆一句,适当关注一下王龙生的行止,如果他遇到什么特别重大的变故,可以和自己说一声。
李承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关注王龙生,只是有种感觉,自己和他,肯定还会再见面!
四人找个了地方填饱肚子,他们三人将李承送回酒店,又出门了——办理手机入网。
还没等开房门,挎包中的电话响起。
“阿承,还在芝城么?”接通后,立即传来马朱明马老的声音。
“马老,有事?”李承问道。
“有人送来一件东西,店里几位师傅看不准,我在绿湾这边有点事,过不去。你要在芝城,有时间替我过去看一眼么?”
帮聚源当铺鉴定东西?
下午正有空,去看看让聚源当铺的掌眼师傅拿不定主意的,究竟什么货色?
“行,我马上过去!”李承很利索地答道。
连房门也没开,转身往回走,聚源当铺就在内地城内,走过去也就十分钟。
典当行的掌眼师傅,属于古董行当中“博学而浅知”的鉴定师。
所谓博学,是指需要了解的类别非常多,不仅要对古董、艺术品有所涉猎,对当代金银珠宝、钟表皮草,甚至房产家俱、地皮商铺,都要有所了解。
是的,大型典当铺都会分门别类设置各种鉴定师,但作为掌眼师傅,他可不能分类别,至少需要熟悉。
此为博学。
浅知呢?
也就是说,他只需要掌握真伪判定和价值判定即可,根本不会考据你这件东西有什么历史意义,以及因这历史意义带来多少市场增值……这些,在掌眼师傅眼中没用!
举个例子,李承手中的“晋归义羌王”金印,如果送到典当行,最多只能典当出三千羡元的价值——金价和工价。
可博物馆给“晋归义羌王”金印怎么定性的?
国家一级文物,国宝!
这就是典当行掌眼师傅的“浅知”——不会过于关注质押物的历史价值。
所以说,典当行的鉴定,与李承现在的鉴定,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
李承之所以答应的如此爽快,除了下午有空,还有一点,他很好奇,究竟什么货色?让掌眼师傅看不准,却又给老板打电话求援助……
要知道,典当行鉴定的第一原则:有任何一点疑点的质押品,拒收!
这说明什么?
说明来典当的东西,从表现上来看,很有价值,所以掌眼师傅不愿意直接说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