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所记,“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可略窥玉琮的用途。
玉琮,多数为内圆外方的筒状玉器,根据截面不同,大致可分为三式:横截面为圆形的瘦长条玉琮,多为礼器;横截面为弧边方形的短粗玉琮,多为随葬品;横截面为方形的中等玉琮,则是两者混用。
玉琮是良渚玉器最典型的代表,良渚玉琮最大的特点不在于琮本身,而在于“神徽图案”,像极了一位有着刘海、短髯的人带着一副夸张的眼睛。
有关良渚神徽,究竟代表什么,它究竟是谁?它一直是丝国的“斯克芬狮”之迷,十多年来,始终是官方或者民间文化学者所醉心研究的对象,可一直也没有最终结论。
有人认为它可能是东方天帝太昊的神佐,东方之神句芒,这一结论并没有多少历史学家信服。
良渚玉琮当然是好东西,可惜,手中这件不是。
墨色土沁是浸润高锰酸钾溶液的土,耗时三个月浸泡出来的;烤白边是出土后埋入碳灰中做旧的,手指稍稍用力就能刮出白痕迹——烤老了。
造假工艺还算凑合吧。
谈不上失望,赝品横流,在鬼市才是正常现象,李承放下墨色玉琮,又随手看看其它五件,都是赝品!也难怪那位大爷说“鬼市一年不如一年”。
李承随即起身离开,没和摊主开口说一句话,没必要。
今天的运气似乎不太好,连逛五家,将入口这一排全看完,竟然一件都没能入手。
不是说没有真品,还真发现两件真品,可其中一件玉珏残破得太厉害,几无价值;另一件玉钺,要价太高,明显是对方用来招揽顾客不会出手的“压箱宝”。
蹲的时间太久,腿酸,李承起身扭扭腰,又点起一根香烟,嗅了两口提提神。
鬼市淘宝就这样,不可能事事如意。
等香烟烧了一半,扔在地上踩灭,继续折转向前。
短短十来分钟,祠堂内游客多了不少,有点拥挤的趋向,侧身让过一游客,他选择两个摊位之间的空隙蹲下来。
选择这里,是因为他看上一件东西,而东西则在一位买家手中。
挺有意思的是,这件疑似真品的玉器,并非良渚玉器,很像红山玉器。
如果说玉琮是良渚玉器的代表,那么红山勾云形玉佩则是红山文化的代表,也是红山玉器所独有的一种玉器类型,在全国其它任何地方的远古遗存中,尚未发现勾云形玉佩这类玉器出土。
没错,买家手中拿着的,就是一枚疑似红山勾云形玉器。
因这类玉器的造型、结构奇异,纹饰风格独特,有着神秘莫测的文化内涵、令人费解,从出土面世之后,立即在学术界掀起一个研究热潮。
不过,对于勾云形玉佩的造型创意及所表达的理念等,学术界众说纷云,有多种不同见解,诸如玉雕玫瑰说、云气说、旋目神说、龙型说、凤鸟型说以及兽面佩说等等。几十年过去了,对于勾云形玉佩的认识,仍然未能够形成共识,基本上仍旧停留在见仁见智的层面上。
李承手中拿着一枚沁色玉猪龙,装模作样的看着。其实他一眼就看透这件玉猪龙是人工沁色,不太自然,仿制年限不超过一年。可为了等候那位买家放手,他只得继续装着看货。
买家应该是位老者,戴着黑边遮阳帽,边看边小声自言自语的嘀咕,估计心中有疑虑,所以一直也没问价,不说买还是不买,就在那耗着。
这种顾客,挺常见的。
李承所能做的,只能等,等他放下再接手。
至于说红山玉器怎么跑到良渚玉器发现地销售?
嗐!如果放在二十年后,其实都不用解释,全国黑市一家亲!
这观点,李承清楚,可放在九十年代中期,很多藏家还不理解!譬如这位看货的老者,小声嘀咕多遍,李承都能听见他在嘀咕怎么没在良渚玉器发现过这种造型?
这就是佛家说的“识障”——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位买家肯定认出这是真家伙,但纠结于产地因素和器型,不敢下手!
就这么耗了十多分钟,李承一看,不是办法啊,自己快演不下去——手中拿着赝品当真品欣赏,恶心的很呢,还耽误时间,后面还有不少摊位没看呢。
毛巾上只有四件东西,唯一的真品在老者手中,他挠挠头,将玉猪龙放下,开口问那位摊主,“还有其它货么?给我看看?”
这种问话,是擦边球。
可以理解为询问摊主兜里有没有其它货品?拿出来看看;也可以理解为,你这摊位上几件东西我都看完了,唯一没看的那件在别人手中,你是不是催一催?让给我看看?
如果是后者,这种催促是不允许的。
摊主和买家齐齐扭头看向李承,见是一位年轻人,俩人都没太在意,以为他是第一种。那位摊主还真的从兜中掏出一件东西,放在李承面前。
这是一枚带有几缕红沁色的玉龟饰,银元大小,头部探出,四蹄张开,平面板型,有中部棱基线,背刻旋涡纹,无龟尾,玉质为岫青玉。
竟然还是一件真家伙,这件玉龟,同样也是红山玉器!
李承基本可以判断,这位摊主,东北过来的。
龟形玉饰在很多远古文化遗址中出现过,譬如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以及良渚文化。这三者出土的玉龟,造型上区别不大,想要在不借助物理器械的帮助下清晰辨别,只得看玉质。
李承就是通过玉质来辨认的!
玉龟一出,那位买家频频看向玉龟——这件器型他熟悉。
李承一看,额,有戏!玉龟虽然不错,但与勾云形玉器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他索性故作大方,将玉龟摊在手心,递给那位买家,“要不……我们交换着看看?”
那人迟疑了一下,还真的将手中的勾云形玉器递给李承。
哇哈哈!到手!
这回不存在什么买家看货旁人不能问价的鬼市规矩。
这件勾云形玉器,整体呈长方形,镂雕,长约十二公分,高约四公分,四只勾角,平行展开,这是虬龙角的象形体,为双龙佩,中部为螺旋龙身镂雕,上下平行各有一小孔,为佩孔。
岫青玉质,带黄红沁,这是土中铁质沁色。
妥妥的,这是一枚非常完整的双色沁勾云形玉佩!
“您……问价了么?”李承拿着玉佩示意,这话是对戴帽子的买家说的——东西毕竟是自己从他手中“骗”来的,如果对方坚持要自己还回去,还是有纠纷的。
这位买家比李承守规矩多了,他也确实没问价,摇摇头。
那就不用担心了,李承扭头问摊主,“请个价!”
摊主估计早就不耐烦刚才那位买家,直接冲李承晃三根手指,“三万。”
三万的价格,高么?
不算离谱!但这里是鬼市!
李承捏着勾云玉佩,直接砍到六分之一,“五千,我带走!”
他没敢砍太多,万一人家一挥手走你,那就歇菜,所以,他的价格掐的比较靠中,显示自己是真想买。果然,那摊主犹豫片刻后,又说了一个价格。
最开始那位买家有点愣神,怎么东西被他问价了?一回想,这小子太奸猾,只怕一开始就看中那件玉佩,都在做戏呢。
还真是……临老还被小年轻玩了一把,偏偏对方玩得自己没话说!
说不上生气,只是有点感慨,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厉害?
何任并不是一个职业收藏家,他是一名老中医,只是受家庭熏陶喜欢这些而已。今天也只是陪小儿女及小女儿的同学过来看新鲜,帮忙掌眼的。
那件玉佩,他看真,可是因为器型问题不敢下手。倒是眼前这件玉龟,他有把握是真的。
也罢,自己总算不是空手,他捏着玉龟等李承两人交易结束再询价。
最终交易额定在一万二,李承很利索的掏钱付账,准备走人。
临走前,对这位买家心中有点愧疚,起身时,他在老者耳边低声说了句,“老爷子,您手中的是红山玉龟,真货,可千万别按良渚玉器付钱。”
为什么这么说?良渚玉器就一定比红山玉器值钱?
那倒不一定!
同一形态玉器,红山玉器所用的玉器材质多为岫玉,岫玉为软玉,而良渚玉器多为硬玉,相对而言,硬玉的价值要比软玉高一些。
否则这摊主不会从东北千里迢迢来临安良渚出货,他看中的就是这一点。
就是一层窗户纸,点透就没什么秘密。
老先生懊恼的一拍额头,怎么就光想着良渚玉器?
“小伙子,你等等。”老先生和摊主两三句搞定交易,一千块拿走这件玉龟,起身追上李承。
李承刚才蹲的时间挺长,又买到心仪的东西,挺开心的,站在那拿出一根香烟在“嗅烟”。对这位老先生挺有好感的,见他过来,忙又拿出香烟准备让给他一根。
“谢谢,不吸!”老者摆摆手,又劝了一句,“吸烟对咽部、气管组织还有肺部都不好,你还是少吸。”
额,说的这么具体?还有这么劝人的?
李承笑笑,“我只是喜欢烟草香味,其实自己不爱抽烟的。”
此时,天色比刚才亮堂,能看清老者的大致轮廓,方面大耳的一位老先生。
“不抽烟是好习惯。”老先生点点头,揉揉腰,他刚才比李承蹲的时间还长,边做运动边说道,“小伙子你眼力不弱啊。”
“哪里……瞎猫撞上死耗子,碰巧了。”李承呵呵的假谦虚。
两人就红山玉和良渚玉,交流了几句,老先生其实辨玉眼力还是可以的,尤其是对良渚玉。
正聊着呢,旁边刮过来一阵香风,两个人影窜过来,其中一位拍拍老先生肩膀,“阿爹,买到好东西了么?别站着啦,帮我和阿月看件东西!”
女声,听话语是这位老先生的女儿——江南地区很多地方叫父亲为爹。她身边还有一位女性,李承没注意,也没看清,但是他自己的香烟是燃着的,映着面孔,若隐若现。
老先生准备去帮女儿看货,想想李承的鉴定眼力更高,便央请道,“小伙子,不忙的话过去帮我看一眼?”
不算大事,李承将烟头掐灭,“好啊!”
一句话出口,对面没说话的女子,“咦”了一声,紧跟着小声喊道,“阿承?李承?”
嗯?李承一愣,良渚鬼市上竟然能遇到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