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饥饿之城
见龙在玩2025-07-28 19:093,593

  利用最后西边天幕上残存的一抹光亮,旋翼机安全降落到了扬州城内北门附近的一个校场,刚好那里是姜才的帅帐所在的地方。校场里面有一片开阔的广场,平时是校阅军队用的。

  降落场是洪庆给他们选的,可当他们飘然落地的当儿,也引起了校场驻军的恐慌,差点引发了营啸。

  所谓营啸,就是炸营,可能因为一件非常小的事情,比如某位士兵起夜时候一声咳嗽,或者是静夜里某种奇怪的声响,突然刺激了大家绷紧的神经,引起恐慌并导致众人效仿,一起慌乱奔逃。

  已经接近半黑状况下,冷不丁从天上冲下来一个怪鸟般的东西,还从上面走下三个人,守营的官兵不被吓一大跳才怪呢!好在洪庆大家都熟悉,一阵吼骂和嘲讽,众人才知道,从天上下来的有他这么一位故人,大家伙心里才稍稍安稳些。

  双方相互打量,罗齐两人看着这群差不多饿的脱形的士兵吃惊不已,而这些士兵也看着两个打扮怪异,有飞天本事的家伙,心中忐忑,双方就这么惴惴不安着。

  还是洪庆出面,给士兵们宣讲了了两人的事迹以及前线的战果,这才让众人放下心来,更被前线缴获的丰厚物资所鼓舞。

  “瞧你们这些腌臜汉子,饿了一冬,就把魂也丢了!瞧着吧,这回的缴获,足够大家敞开吃几个月的,再也不用过那苦日子啦!

  还不感谢这两位壮士,不是他们两人,我们现在还在用头去撞鞑子的营寨呢!说不定我也回不来了,就在前面死逑了!”

  众军士听了洪庆的解释,才知道今天的大胜,全赖于两位出手,便纷纷上来见礼,唱喏问候。

  “全赖大官人出手,救了我扬州一城军民,万谢万谢!”

  “这回发了饷钱,我等一定摆了席面,请两位大官人吃酒,万勿推辞啊!”

  “大官人的恩情,我们定不会忘记,俺们是军汉,若有吩咐,一刀一枪替大官人做了便是!”

  这些官兵都很淳朴,也很知道感恩,得知是两人助宋军打赢了这仗,抢回了无数粮秣,解了大家饥饿之苦,感念之情表露无遗。

  两人也是军人,理解对这种战场上结下的友情有多么看重,于是也客气地一一和大家见礼,拉拉手,拍拍肩膀,不一会双方就隔阂消散,欢声笑语不断,粗话荤话满天飞。

  洪庆急着要去报功,他可是亲眼目睹两位在天上斩杀两员元军大将和若干裨将的全过程,这份功劳不小,不可不报。再者,丁村和湾头两处鞑子援军被击溃逃回军城的情报,也需要及时跟大人们汇报,以便他们作出后续的部署。所以便带着两人给大家做了别,领着两人去见李庭芝。

  临走前,洪庆吩咐一位叫孙浩的将官,看好留在营中的旋翼机。为了保险起见,罗齐两人干脆下了榴弹机枪和通用机枪的击针揣在自己的野战背包里,关了保险,这才跟着洪庆出了军营。

  同时为了给罗承鹰两人找一个近侍,方便在扬州时照顾两人,洪庆还特意把自己队里的一位押队官秦四勇叫上一起,并把他推荐给了两人。想到自己在这扬州城人生地不熟的,两人也没有拒绝。

  秦四勇就是扬州城里的人,因为其兄长曾也是姜才的侍卫,后来战死在光塘,秦四勇便被姜才补进了侍卫亲兵队。因为秦四勇有一身不错的功夫,再加上其兄当时也是为救姜才而牺牲的,所以便给了他一个押队的官职,相当于侍卫队里的三号人物。

  这几天,因为秦四勇饿极了,吃了些不洁的食物,拉了好几天肚子,还没痊愈,所以今天出战扬子桥,就没被选上,而是留在扬州养病。听到要跟两位神通广大的壮士当亲卫,自然是乐的合不拢嘴,一口就答应了。

  秦四勇虽然受病饿折磨,已经是瘦骨嶙峋了,但将养几天,又听到令人鼓舞的消息,精神已然恢复了不少。加上年龄比齐硕还小,只有二十一岁,活泼讨喜,像个小兄弟,几人相处起来,很快就没了拘束感。

  罗承鹰两人也把他当做战友袍泽对待,说话也是和颜悦色的,姿态平和。见两人平等待己,秦四勇心里也是受宠若惊,所以一路上给罗承鹰两人介绍这扬州城的情况,生怕慢待了他俩。

  现在的扬州城,是在唐代扬州城的东北角新建的。原来有名的扬州城,早就在晚唐后的战乱中毁于战火了。

  因为南宋高宗皇帝南渡时,扬州做过临时的行在,就是陪都。后来又是抗击北方金兵的前线,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宋高宗便命令扬州按照行在和军事城堡的定位,重新修筑了扬州城。

  为了发挥地利优势,在城外专门开掘了新的运河河段,让城东的运河绕流到南城墙,形成了城市两面临河的形制,增加城市拒敌的优势。全城只开了四道门,就是为了减少防御难度。

  城里还建有皇宫,只是按照行在的标准,要比临安的皇宫小得多。但也殿舍俨然,规制完整,这次官家若到了扬州,随时可以驻跸。

  扬州除了被赋予临时首都的地位,还是淮南东路的路治首府所在,虽然因为百年连续的战争,城市规模和繁华程度比不上前唐盛世时的水平,但还是两淮地区最重要的食盐产销中心,也是本路的粮仓和最大的城池。

  这次蒙元攻宋,扬州先是从北面遭到了北路元军的攻击,兵峰直抵泗州、淮安军一带。并且还占领了新城,当路修筑了军事寨堡,切断了北方高邮、淮安向扬州输送粮食的通道。南方的元军则以镇江为中心,把围困的堡垒直接修到了扬州城外2、30里的地方,形成了一南一北的封锁线,就是想困死扬州,逼迫淮东全路投降。

  这次元军的策略就是围而不攻,先切断扬州城周边的输粮通道,想要通过饥饿迫降扬州及诸城,招降淮东制置使李庭芝及这里的宋军重兵集团。

  之所以要采用这种殃及淮东百姓的狠毒策略,按秦四勇说法,是元庭很敬佩这位制置使大人,爱惜他的治军理政的才干,想要招降他为己所用。

  秦四勇说,淮东各城被围后,元庭屡屡遣使到扬州城下,招降李庭芝,甚至许他出任元朝江淮行省大都督职务,位列封疆大吏。更有甚者,投降元庭的宋国谢太后都派人拿着诏书来劝降。但无一例外,对来劝降的使者,只要是叛宋的降臣,他都全部予以斩杀,其中还包括他的堂弟李虎。

  秦四勇还说,这位制置使李大人可算是宋国能文能武的忠臣,二十岁就当县太爷,治理地方才干卓著。后来又科举中了进士,投到名将孟珙帐下参赞军机,被孟珙许为自己的接班人。

  按照秦四勇的说法,现在官家太后都被鞑子掠了,国家也算败亡了。可扬州人之所以愿意跟着制置使大人一起抗元,不落宋国旗帜,宁愿忍饥受冻也不投降,主要是感念李相公两次主政淮东时对百姓施予的恩德。

  第一次主政两淮时,是十六年前,正遇到元将李璮重兵攻击淮扬,一路打到了长江边上。还是李庭芝上任后率军反击,击退了李璮,收复了失地。受这场战争的殃及,淮扬地区的百姓流离失所,家财被掠一空,对当地赖以支柱的盐业也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战后,李庭芝带领淮扬地区的百姓重建家园,拨出公款,甚至拿出自己的俸禄家财,捐给百姓恢复生活。期间对贫户以前欠公家的贷款,一概予以免除,减轻了百姓的经济负担。还兴修输盐专用运河水道,整修农田水利,使淮扬经济民生很快得以恢复。

  这次上任,遇到元军围城,李庭芝打开城门接纳城外无法耕种的百姓进城避难。还把全城的粮食统一管控起来,对城内军民进行粮食配给,无论官民,不分贵贱,尽是一致标准。才让扬州城从去年冬天开始,勉强坚持到了现在。

  前几天,还有几十个年老体弱的耄耋老者,自认为自己不能为守城出力,还虚耗粮食,便起了死志,一起跳进运河自杀了。这想来也十分悲壮可惜,却是扬州军民与李相公同休共志真实的写照。

  讲到这些饥寒苦难,以及百姓的心声时,秦四勇不觉间流下了眼泪,动情之时,转过身竟哭了起来,的肩膀一抽一抽的,十分的伤心。

  罗承鹰听了他的讲述,心里也是对李庭芝和扬州城的人民生出了十分的敬意。那个李庭芝,后世他基本也没有听说过,却是这么有贤德的人,具有着能号召千万人共同赴死的人格感召力,还真是难得的人物!

  他伸手搂住秦四勇的肩膀,轻轻在他肩上拍了几下,想要安慰他。不想这举动却引起了秦四勇更进一步的反应。能有和外人诉说伤心事的机会,他把罗承鹰的安慰错会成了一种鼓励,开口竟带着哭腔,打开了感伤的大门。

  “哥哥你不知道,我们有多饿嘛!我翁翁(爷爷)就是在冬天饿死的,他七天都没有吃一粒米,吃的全是棉絮里的棉花,就为了把米省下来给我娘子吃。说是让我娘子好生将养,替秦家生下腹中的胎儿。可结果,我娘子却在临盆时难产死了,稳婆(接生婆)说她没有生产的力气,结果……结果就,就一尸两命了!”

  这段悲惨的经历是他自己的,说到动情处,他竟然扭过头蹲在地上嚎啕大哭。罗承鹰一下慌了神,也不知该怎么安慰,也只能跟着蹲下,默默地拍着他的后背,算是寄予同情。

  开始他还不能理解饿死人的事情,他也没有这种经历。就是部队搞野外生存训练,有过挨饿的经历,但绝没有这份由饥饿而带来的绝望体会。再想到刚才秦四勇说的那几十个投水自尽的老者们,他恍惚明白了,饥饿的过程是多么痛苦,比之死亡更让人难捱和绝望,真还不如死了痛快!

  “兄弟别哭,我们今天不是抢了元军很多粮食的嘛,今后不会再饿死人了。”

  “可是,可是这批粮食吃完了,我们又没有吃的了,该怎么办呢?”

  秦四勇明显比罗承鹰考虑的更远,那种饿的发昏的日子,成了他这辈子最不想面对的事情。

  见罗承鹰没法回答,他喃喃低语,自顾自的说道:

  “还不如大开扬州四门,放那鞑子进来,我们一刀一枪和他们厮杀,也算是报了李相公当年的活命之恩!我们真的不想做饿死鬼,好难受哦!”

继续阅读:第13章 花魁也乞讨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绝域危行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