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是宋朝宰相王安石最为经典的一首诗。
格律虽然简单。
可却是将那种美轮美奂给展现的淋漓尽致。
此诗算是咏梅里面的天花板。
将其在宣纸上写下后,他这才得意洋洋的将毛笔放下,同时对主考官说道,“大人,学生答题完毕!”
“你不检查一番?”
主考官皱眉,颇为不解的道。
从动笔到放下,不过短短一分钟的时间,就这能写出什么好诗词来?
再看看其他人,都是各地有名的才子,可却是逐字逐句的进行推敲,尤其是排名靠前的那几位,很早就已经构思完毕,但还是在那逐字逐句的进行修改,力求精益求精!
反观楚骁,就这三两下解决战斗,不得不让人对其产生怀疑啊。
楚骁自信回头,“不必了!”
噗嗤。
跟楚骁一组的严松,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开心,直接当众笑出声来。
周围人虽然不曾说话,但他们的眼神已经说明一切。
不愧是走后门的,这就放弃了。
他们倒是想要知道,此轮的诗文要当众公开,这个二世祖又准备怎么去走后门?
所有人都在等着楚骁出丑!
按照规矩。
当所有人答卷完毕,要公开诗文,然后手抄一份,给到外面正在围观的老百姓。
“你确定已经作答完毕?”
主考官跟楚凌云同朝为官,自然也希望楚骁可以表现的好一些,这倒不是官官相护,而是一种熟人心理。
楚骁点了点头,很肯定的回应道,“回大人的话,学生已经答卷完毕。”
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主考官也就不再去坚持什么。
他让人将楚骁的答卷给收上来。
看到第一眼,已然是不对楚骁抱有任何的希望了,第二轮关系到殿试的资格,所以基本上都会施展浑身解数,将那毕生的才华都拿出来。
反观楚骁呢,不过是简单的四句!
这就足够说明一切。
除非足够逆天,不然的话,仅仅凭借四句诗就想要打进下一场简直天方夜谭。
但只是眼角的余光落在那字体上,主考官当即愣住了。
前两句还表现的中规中矩,并没有太多的出彩之处,但最后两句,简直是画龙点睛之笔,直接将前面两句的格调都给带动了。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简直是神来之笔啊。
一时间主考官都是愣在了原地,其目光顿时间变得难以置信起来,错愕到了极致。
难怪楚骁如此自信。
绝对的封神之作。
就这四句,绝对能秒杀在场无数的学子,或者说双方根本就不处于同一境界之上,差距高下立判!
下面许多考生看到了主考官呆滞在原地,却是将目光聚焦在那楚骁的身上。
“能将主考官吓成这样,写的该是多么糟糕啊!”
“这种走后门的也配跟我们各州府顶尖学子同台竞技,简直是笑死人了。”
“我倒是好奇写的什么东西?能将见惯了大场面的主考官大人吓成这样?”
“早有听闻,楚国公英明神武一生,却是生下了一个草包,今日一看,果真是名不虚传啊!”
许多人暗自想道。
基本上不会有人认为,楚骁所写的东西是因为太过于惊艳才让主考官有着这般反应,也不会有人往这个方面去想。
楚骁还是一如既往,并未将周围人的反应当做一回事。
交卷后,按照惯例,他并不能离开,必须要等所有人交卷之后,现场诵读一遍,随后将所有的诗文对外公布后才可以离开。
其后主考官也会在现场进行阅卷打分,最后呈上去做出最后的决定,翌日便会宣布晋级的名单,这次晋级有着三十二人。
大概在几天之后会进行两两对决,以抽签的方式进行。
整个阶段会持续一个月左右,排名前列的则是可以跟之前已经确定进入殿试的才子一起进宫面圣!
这样的方式,无疑是极大程度增加了海会的热度。
一个时辰后,答卷的时间结束。
众多学子都翘首以盼。
一篇篇诗文被公布出来,能走到这里基本水平都不会太差,从现场所写的诗文也可以看出何人可以晋级下一轮。
“诸位,这一片诗文,本官就先不宣布作者,而是念出来让大家鉴赏一番!”
主考官拿到了一篇诗文,却是卖起来关子。
此举立刻将所有人的情绪都调动起来。
“方才郭天旭,杨胜天等上一轮排名前列的才子都不曾让主考官如此对待,这诗文究竟是何人所写?”
“难道是张九鼎?”
“看来我们这群人之中,也就只有张九鼎具备这般资格了!”
“我很期待他能写出什么诗句来。”
众人纷纷猜测。
作为被猜测对象的张九鼎,也就是第一轮区居第二的那位哥们儿,当即腰杆子不由得挺直了起来,他对自己的诗文还是颇有自信。
如果不是遇到了逆天的周文武,这第一名非他莫属,现在主考官会有这般反应,倒是情理之中,不过随着主考官将诗文给念出来,张九鼎却是意识到不对劲。
这并非自己的作品。
当诗文被念出来,顿时间所有人的眼神都是呆滞住了,冬天,梅花,四句诗而已,但却通过侧面描写的方式将冬天的寒冷,梅花不畏严寒的品质完全展现出来。
为有暗香来!
纵然此时正值盛夏,但似乎许多人都感受到了冬季的寒冷和梅花彻骨的香味。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无数人都沉浸在《咏梅》这首诗的意境之中。
“此诗只应天上有!”
“张公子真是谪仙下凡啊,看来殿试的名额应该有他的一份!”
“本就不多的名额,现在又少了一个,在下压力巨大啊。”
“在张公子的才华面前,我不过是班门弄斧。”
如郭天旭等人都佩服不已。
接受所有人祝贺的张九鼎,此时却脸色羞红,他解释道,“诸位同窗,此诗文并非张某所写…实在惭愧!张某的才华在这首诗面前,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