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朝堂上就不仅仅是昨晚那些人,还有大宋朝原来留下的,经过调查可用的官员,也有南诏或是漠北中有才干也愿意臣服的官员。
这些人加在一起,占据了大半个朝堂,但一个国家要很好运转起来,这些人远远不够的。
沐安安开朝首议就是恩科。
现在是二月,她就将时间定在九月,秋高气爽的日子,一个适合考试的季节。
大家对此没有意见,
首议顺利通过,沐安安又同大家谈论起新王朝的官制,包括官阶、任命、升降、待遇等。
这些内容很多,做起来也复杂,沐安安就将这事交给刑部、吏部和礼部。
吏部尚书现在是沐浩辰,也就是当年给沐安安一万两银票之人,同时也是与她打架之人。
礼部尚书是漠北来的一位大臣,姓沐,
原本是漠北贵族家的庶子,是家主同大宋女人的血脉,在家里不受宠,时常受欺负,偷偷自学成才的。
一次巧合机缘下沐安安帮他医治好生母,他的答谢是帮沐安安拿下漠北两座大城。
这让沐安安看到他的才能,也在刘易回京城的时候让他带着母亲一起回京。
后来在京城,在沐子平手下做事,每件事都完成得非常完美。
沐子平是信任他的,也同沐安安说他很有才干。
沐安安直接就将他任命为礼部尚书,曾经生活在大宋土地上的很多官员是反对的,但沐安安还是坚持他坐礼部尚书的位置。
陶元和许涣之两人很快能想明白沐安安的意思,天下一统,可不是曾经大宋国国土一统,而是全天下的一统,那么南诏和漠北的人也该有参加朝政的机会。
而现在将这个位置给这位礼部尚书,等恩科的时候再由这位礼部尚书出面的话,很多来自南诏和漠北的才子都会相信徐沐王朝君主对待他们的态度。
陶元和许涣之两人赶紧出面支持沐安安的决定,同时也向大家解释了一番。
于是大家对此明面上都没有什么意见,但背地里能有什么意见,使什么绊子就不得而知了。
沐安安知道会有,只要不危害人命,她相信这位央求沐子平要求同他同姓的男子能成功就看不起他的人都收服的,顺利完成她交代的公务。
沐礼部尚书确实有能力,也是知道怎么收服的,不过他没有表现出来,因为他深信不会辜负上首女皇陛下的信任。
至于沐礼部尚书要如何行事,沐安安不管,她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这不,她又在交代工部尚书带领他底下的官员商量如何研发出新省力省时的便宜农具,又如何兴修水利方便灌溉,尤其重要的蝗虫灾害该如何治理,这些她需要半个月后有能解决的答案。
政务很多,商量将近中午的时候沐安安吩咐御厨准备食物,请大臣们用过午饭才让他们散去。
她回了御书房,宣进御书房的仅有刘大头。
两人商量着如何赚钱,没办法现在她缺钱,没钱啥事都办不了。
刘大头道:
“皇上,该有大宋皇朝、南诏皇朝和漠北皇朝印记的奇珍异宝拿去拍卖不妥吧?
万一有人说他们买回去后被说成是谋反,臣私认为不会有人敢买的。”
沐安安道:
“他们会买的,咱们这里弄一个册子将这些奇珍异宝记录在案,流动出去的咱们心里有个数,但是买家可以匿名买,绝不会被说成谋反,也不会因为害怕显露大量钱财被朕惦记。
还有三国的玉玺都放到北宫陈列吧,皇袍等皇家用品也放在那里,大家花钱参观也是能赚钱的,刘大人你觉得呢?”
刘大头想拍拍脑袋,发现自己带着官帽呢,僵硬收回手,目光炯炯有神盯着沐安安,
曾经他为了军队大量开支消费,想尽办法去扒拉钱财,差点就要将自己给卖了,没想到沐安安也是个能扒拉钱的。
刘大头笑眯眯道:
“是,臣会带人将那些奇珍异宝登记在册的,也会尽快准备好拍卖的。”
沐安安轻嗯一声道:
“刘大人你尽快快些,那些将士们需要这笔银子,朕想要给这些人轮流探亲假,让他们回家同亲人团聚。”
刘大头立即收敛笑脸,恭顺应了一声是。
沐安安道:
“刘师父,户部账目清明吧,咱们的生意纳入我的私库。
要不然开支巨大,账目不对,大家都会觉得不对的。
我不想别人攻讦你,
我知道你想要离开的,但请你帮我一段时间,你帮我培养一个人能接替你位置的人,我就让你离开,
但我们的生意还得继续,你离开后还需要帮我看着,这个需要我自己物色人管理。”
刘大头很快就明白沐安安的意思,他们靠着海边的盐,海产品还有海外的舶来品赚足徐沐王朝这些年的开支,这里边的利润大得很,现在户部的银子都还是它们,但一个国家一直靠着它们不行,而且它们交给下一任的户部尚书也是不行的。
一个户部尚书有权有钱,那么背后还会有什么就不一定了。
刘大头想着,吓得自己一个激灵,幸好沐子平信任他,也幸好现在的沐安安也信任他,不然,他都不知道死过多少次了。
刘大头越想越觉得该分支了,这些生意是该从户部挪走的,而且还要快。
幸好沐安安给他想了另一种给户部往国库放银子的法子,这样他能清账了,也不用再解释后续如何弄钱。
刘大头这么想,当即就同沐安安告退去积极办事去了。
沐安安则在御书房中处理政务,这其中就有包括各地的官员上报的各地的情况,这些是沐子平提议的,也让她了解各地的任命情况,同时了解各地的民生情况。
沐安安给天下百姓免除赋税三年,
这个召令会随着她颁布的恩科令一同宣告各地,
同时她会让人将消息以说书或是唱戏等法子宣扬给天下百姓,让大家都知道新朝廷的好,也让大家不被当地官府蒙蔽,毕竟他们打天下有处理过为非作歹的官员,可不能确保没有漏网之鱼。
现在她需要官员办事,但也确保官场的八分清明,这才能使得她发布的措施可以有效实行,惠及天下百姓。
在沐安安坐上徐沐王朝皇帝之位的一个月后,这个王朝在逐渐发生改变。
官制被礼部、吏部和刑部商量制定出来,其中有关于如何处置为非作歹官员的,也有如何升降官员的等等。
沐安安盖工匠新雕刻的新玉玺印,算是它有效,以后官员们以它为准则约束自身的言行举止。
工部给了不少意见在农事生产上,沐安安觉得可行的,就让他们去皇家籍田实验,可以的就颁布下去让百姓们使用。
工部有些官员不愿意去的,可工部尚书都领命办事,他们作为下级官员还能有啥意见,老老实实办事去呗!
兵部呈上的将士名册,沐安安就让他们同户部、吏部一同商议,犒劳三军,赏赐三军,同时也让刑部参与其中制定去新军规。
浓缩军队的时候留下精兵,让军营的将士们有些年迈年长的可以回家同家人团聚,也有些年轻的人可以继续留在军营,通过各种奋斗的途经继续为自己的前途奋斗。
同时也征收新兵,不过都是自愿,不强制,各地的人都收,不分南诏和漠北、大宋,面向全天下的。
她还通过刘大头建立起来的商队,军队的护航,将沿海地区的货物送往京城、漠北地域、南诏地域等沿途大城市,又将各地的东西沿途售卖或是送往海外,顺带传达徐沐王朝的政令以及她这个领导者的仁政。
这三条路的开通,还有军队的护航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商户、走夫贩足、旅人等纷纷流动起来,架构起经济、文化等的大融合。
三年的时间,沐安安的私库日渐减少,差点没钱,国库却丰厚了起来,百姓们的日子也好过起来,她也在这时候决定给自己放一个假期,去看看底下官员们描述的天下。
这让大家吓一跳,朝臣们现在是臣服这位励精图治又节俭的帝王,唯恐徐沐王朝的第一任君王出事,还没有继承者呢。
这不,一听这个消息,大家不同意,还纷纷提议将近二十四岁的沐安安娶皇夫了。
沐安安坐在朝堂龙椅上,面无表情看着底下的朝臣们,淡淡道:
“朕的私库现在没钱,不信你们可以问帮朕管理私库的刘管事。
等朕有钱了,朕就娶皇夫,总不能拿天下的人钱娶夫君吧?
朕得多过意不去,还时刻提醒朕多么无能呢。
朕相信各位爱卿心疼朕的,舍不得朕这么愧疚过日子的,对吧?”
在去年,这位曾经户部尚书高高兴兴同沐安安辞职不干了,只管着沐安安的私库。
沐安安有钱不是给残疾士卒们补助就是拿去收留天下孤寡年迈之人或是孤儿又或是拿去贴补帮助孤儿寡母学一门手艺等等。
现在刘大头不在这里,在护国寺养花过悠闲得不能再悠闲的日子,要不是他保持在寺庙里吃素,估摸着早就被全寺庙的和尚赶出门了。
大家都知道刘大头不在朝堂了,但他不怎么好惹的,他们还记得的,尤其是去户部要钱的时候他的嘴脸,但凡曾经去过的人现在还都能记得,他们是不愿意去问刘大头的。
可他们的女皇要娶皇夫啊,现在天下大定,不让女皇陛下出门的也貌似只有这事了,他们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