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的记忆里,这些孩子都很乖,在她这儿的时候不仅不会闹,还会帮着她翻书,所以,杨小妙很豪气的放走了徐家琅,“山里有什么麻藤也给我带一些,不懂可以找我哥他们问,就说串铜钱剑用的。”
“行。”徐家琅看看那串孩子,又看看杨小妙,果断背起背篓出门。
他宁愿带狼崽也不愿意带这些孩子,村里哭闹的孩子,一个就让人头疼,更别提这么一串。
“你们吃了吗?”杨小妙叉腰看着面前的一串娃,问道。
十二个哥哥成亲的才七个,生的孩子取名自十二地支,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已经出生的孩子中,最大的杨阿子三岁,最小的杨阿午十个月,都是杨大家的。
杨阿未还在七嫂小王氏的肚子里,现在已经怀孕八个月。
杨三家的杨阿丑两岁八个月,别看平时不声不响,小小年纪就知道护弟,上次阿午被人偷走,就是他发现偷偷跟上去的,差点儿也一块被人煮了。
杨四家的杨阿寅两岁三个月,长得虎头虎脑的,因为瘦,头就显得大,跟大头儿子似的。
杨二家的杨阿卯一岁七个月,长相像杨氏,走路溜得飞起,说话却晚,到现在也只能一个字两个字的蹦。
杨五家的杨阿辰一岁六个月,他最会长,捡了父母的优点,眼睛特别大,乌溜溜的有神,虽然一样黑瘦,却能看出精致的五官。
杨六家的杨阿巳一岁五个月,他因八个月就早产下来的,先天不足,瘦瘦小小的跟个猴儿似的,走路还不太稳当。
听到问话,杨阿子和杨阿丑先摇了摇头,接着又点了点头,其他几个全都唆着手指头一脸懵的看着杨小妙。
“摇头又点头,到底是吃了还是没吃?”杨小妙看得稀里糊涂。
“娘煮了米汤,喝了没饱。”杨阿子摸着小肚子,小声的说道,“娘说,小孩子不用做事,不用吃太多。”
“都回屋坐着去。”杨小妙摸摸杨阿子的头。
她知道,平时几个哥哥带回什么好吃的,家里只留下一丢丢能入口饿不死人的口粮,其余的都会往她这儿送。
几个嫂子也从来不抱怨不埋怨,尤其是秦氏,对她照顾得最是尽心。
“走。”杨阿子乖巧的点点头,和杨阿丑一起牵着弟弟们进了杨小妙的房间。
他们现在个子矮,还没办法自己坐到长凳上,就一长溜的站在墙边等着杨小妙。
元宝从窝里探头,正好和这一串小萝卜头碰个正着。
“咦?”几个孩子看到胖胖的元宝,一下子全围了过去。
那架子做到窗框底下,这高度,杨阿子都得仰着头看。
元宝眨着小眼睛,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咻”的缩回了稻草下面躲了起来。
杨小妙将陶罐里留的那两碗肉粥都盛了出来,端到了房间,就看到小萝卜头们凑在那边看,不由吓了一跳:“快过来。”
“小姑姑,有活的肉肉。”杨阿子指着窝喊道。
“那不是肉肉。”杨小妙瞅了一眼,发现元宝藏得好好的,孩子们也没有伸手去揪,这才放下心来,把粥放到桌上,过去把孩子们全给抱到了长凳上坐着,“这里才有肉肉。”
“真的是活的肉肉。”杨阿子还指着元宝的方向,认真的强调,“三叔去年吃过。”
“呃……”杨小妙愣了一下,都不知该怎么接。
原主模糊的记忆里确实有一段,杨三逮了几只田鼠回来,还献宝似的送了过来,只不过被原主给嫌弃了,才带回去分给了孩子们。
“这个肉肉长得不一样。”杨阿丑偏着头想了好一会儿,纠正道,“这个没尾巴。”
“这个不是肉肉,是小姑姑的朋友。”杨小妙赞赏的看了杨阿丑一眼,坐在最小的杨阿巳旁边,舀起肉粥一个一个的喂,“它叫元宝,它和你们一样聪明,能给小姑姑带来好运,你们愿意和它做朋友吗?”
“愿意。”旁边几个小的有肉粥吃,高兴的直点头。
“不过,有一点,你们不能跟外面的人讲元宝的事,要不然,他们就会来家里抓走元宝,把它当成肉肉吃掉了。”杨小妙一本正经的给孩子们洗脑。
元宝的存在,在这个家里迟早要公开,昨天杨五没问,并不代表他没看见,所以,趁着今天,她先给它正正名。
“像上次我和阿午一样被人逮走吗?”杨阿丑打了个哆嗦,眼里流露恐惧。
“是的。”杨小妙完全不因他们是孩子就隐瞒,“现在外面很多人都没东西吃了,他们饿极了,什么都吃,但,那是不对的,不是什么肉肉都可以吃,我们人的肉肉就不能吃,所以,你们平时要听话,没有大人在身边就不能乱跑出去,知道吗?”
“我们听话,不出去。”杨阿丑急急摇头。
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孩子也跟着摇头。
杨小妙也没想这么小的孩子一下子听懂这些,给他们喂完了两碗粥,就过去把元宝给捧了出来,放到桌子中央供他们参观。
“唧!”元宝气得直跳脚,它又不是动物园里的猴子。
杨小妙不理它,从柜顶的袋子里捏了一小撮粟米,分给了杨阿子他们,让他们尝试着喂。
这一下子就把几个孩子的积极性给调动了起来。
“唧唧!”元宝瞪着杨小妙抗议。
“不想被他们当成肉吃了,就老实点儿。”杨小妙看着元宝笑,“你是想当个不能见人的肉肉,还是做个全家都认同的宠物,自己想好。”
“……”元宝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元宝,吃。”杨阿寅头一个把手里的粟米扔向了元宝。
他力气小,扔得不准,粟米落在了元宝挺远的地方。
元宝扭头看了一眼,又看了一眼杨小妙,最终败下阵来,飞快的过去捡回了那粒粟米,坐在正当中吃了起来。
“它吃了!”杨阿寅高兴的直拍手。
这一下,彻底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个个纷纷朝着元宝扔起了粟米。
元宝也渐渐放开胆子,来者不拒的接受孩子们的投喂。
杨小妙也不阻止,坐在一边观察着几个人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