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栓沉手,又长,杨阿子一个人根本抬不动。
杨十和杨十一在上头看着都替他们费劲,想着就要跳下墙头来开门。
徐家琅抬手拦住了他们:“让他们自己来。”
他看出来了,这是杨小妙有意在锻炼孩子们。
对她的这种想法,他很赞同,想当初,他也是和他们差不多大的时候就开始自己照顾自己。
“再来一个。”杨阿子抬了两下没成,下面的杨阿丑已经有了主意。
于是,一串小萝卜头又颠颠的跑到院子里,挑了一个小树桩,用相同的办法推过来,这一次,他们有了经验,推得顺利了许多。
六个人分成了两拔,两个一组各扶一个树桩,杨阿子和杨阿丑上去抬门栓。
其实,树桩放得很稳,根本不用扶。
杨小妙也不提醒,只看他们自己行动。
杨阿子和杨阿丑的合作,也在初初的不默契中磨合,只试了三四次,两人就将门栓给抬了下来,下面立即有四个更小的萝卜台一起来接。
在墙头看完全程的杨十和杨十一,突然就安静了下来,看着这一群孩子,眼眶微红。
杨小妙有所察觉的抬头,无语的白了两人一眼。
“爹!娘!”
门被小萝卜头们打开,看到各自的爹娘,一个个兴奋的扑了出去,叽哩呱啦的说起了今天都做了什么、学了什么。
“妹。”杨大几人哪里还不知杨小妙的用心,“辛苦了。”
杨小妙咧嘴笑笑:“他们很乖,也很聪明,还有天赋,都是好苗子。”
“那,以后让他们天天过来陪你。”杨大闻言,顺势说道。
“!”
杨小妙差点被呛住。
天天来,她还怎么上山做自己的事?!
“好哦!”
杨小妙还没说什么,孩子们已经欢呼起来。
今天一天,他们吃到了好吃的肉粥,吃得饱饱的,还认识了新朋友元宝,还听了好听的故事。
他们喜欢这样的小姑姑!
“这事就这么说定了。”杨大早看到杨小妙的神情变化,他心里暗笑,转身冲着众人说道,“把外面的东西都搬进来吧,孩他娘,今晚就在这边做饭,我们把那些竹子给处理一下。”
“嗳。”秦氏应着,招呼妯娌们去她家拿做饭的家什。
六个小萝卜头想了想,没跟上,凑到杨三边上排排蹲下分捡果子。
杨阿子和杨阿丑已经能区分不同的果子,其他小的纯属依样画葫芦,偶尔还画错了的那种,好在,杨阿子和杨阿丑都很有当哥哥的自觉,看到有出错的就伸手纠正,一边还教弟弟们怎么分。
杨四杨八杨十和徐家琅在后面搬竹子,进来后,看到这一幕,不由频频恻目。
“妹,你看这些够吗?”杨八拖着最后一根竹子进来,随手用手背擦了擦额头的汗,咧嘴看向杨小妙。
“够了够了。”杨小妙连连点头,过去对着竹子比划,碗口粗的竹子削去了枝桠,足足砍了七八颗,“这下面的能做竹筒,这里可以做竹碗,这中间截出来的削成竹筷子,上头细的,给孩子们每个做套碗筷,其余的还能编盘子篮子。”
“行。”杨八点头,招呼几个兄弟开始安排。
杨五从家里找了柴刀和锯子进来,加入了处理竹子的队伍。
杨大的腿伤还没好,也做不了别的,也坐到了孩子们那边,边捡着野果子边和他们闲聊,细问他们今天都做了什么。
这一问,立即就引起了孩子们的热情。
一时,院子里全是他们叽哩喳啦奶声奶气的声音。
杨十一则提着一个竹篓到了杨小妙面前,竹篓里装着满满一篓筐长着倒刺的红色藤条,根根有小手指粗细:“妹,这是我们能找到的最有韧劲的藤条了,够用不?”
杨小妙拉出来看了一眼,顿时眼前一亮:“够了够了,哥,这个能移栽吗?”
“应该可以。”杨十一有些不确定,这种藤条的根长在密林的深沟里,他们扯的这些全是爬上来的藤顶,要想移栽,怕是有些难。
“可以。”徐家琅从灶屋出来,淡淡的说道,“这种,用不着挖根,折一段栽哪都能长,只是,它喜阴喜水。”
“可惜了,要不然栽到这院墙上防贼挺好。”杨小妙遗憾的看看墙头。
上次那些人爬墙头,她就想做点儿什么了,今天听孩子们说坏人爬墙怎么办,她心里的念头更是长了草一般。
她家虽然哥哥多,但是,女人孩子也多,而且还不是住一个院子,万一那些饿极了再发起疯了,他们就危险了。
“这个简单。”徐家琅也看向墙头,已经明白了杨小妙的意思,抬手就把杨十一背篓里的藤条全倒了出来,背着空篓就走,“我再去弄点儿。”
“小琅,天快黑了,明天再去。”杨大忙喊道。
“没事。”徐家琅却已经出了院子。
秦氏等人拿着东西过来,还在院门口喊了几声,得到的回应却已经在几丈开外,几人互看一眼,鱼贯而入,都很不解:“这么晚了,小琅怎么还上山?”
“割藤刺。”杨十一的背篓被抢走,只好另外找东西把红藤装了起来,“妹,这些我来处理,你什么时候要用?”
“越快越好。”杨小妙动动手指。
法器当然是越早做越好了,谁知道什么时候就能用上。
“妹,那东西是不是要回来了?”杨十一一下子瞪大了眼睛,转头看了一眼忙碌的众人,凑到杨小妙身边悄声问。
“它不来你就不练了不要法器了?”杨小妙翻了个白眼,“练一个法器要多少久你知道吗?”
“……不知道。”杨十一老实的摇头。
“你沤麻抽麻要几天?抽好之后要泡朱砂吧?得搓成线吧?还得串铜钱吗?弄好之后呢?”杨小妙掰着手指问,串铜钱剑当然是要她亲自动手的,但这做朱砂线的事儿,她想教给杨十一。
家里是吃这碗饭的,一些就地取材做简易法器的本事,多教一些给他们总没错。
这跟下午她教几个孩子背基础口诀一个道理。
一个家想要兴旺,可不是谁一个人的事。
“有道理。”杨十一听完就变了脸色,抱起木桶就走,“我这就去做,你去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