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幽看了一眼她,没有说话。
阿雪讪笑,“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要向自己的救命恩人道声谢。就如刚才清欢郡主所言,若是救命之恩都不用报答,那还有什么恩情是需要报答的?”
“九公子,谢谢你!小女子如今孤苦伶仃,也拿不出金银珠宝来答谢九公子,唯有小女子自己,若是九公子不嫌弃,小女子愿以身相报。”
阿雪眼神如钩子一般勾了眼云幽,垂下了头,脸颊上也飞上一抹云霞。
“嫌弃!”
云幽起身。
阿雪怔住,飞快看向九公子,就见他转身大步离去,阿雪脸色顿时有些难看。
她承认,洛清欢容色倾城,可她阿雪也不差啊,虽不能碾压洛清欢,但却足以与她平分秋色。
“九公子,阿雪姑娘她是怎么了?要不要紧?需要什么汤药,我去给她煎。”
倒水回来的洛青沐正碰上要离去的云幽。
“喝了热水就好了。”
云幽瞟了眼洛青沐手中提着的茶壶。
“啊?”
洛青沐怔住。
“她是猪油蒙了心,见了热水,猪油说不定就化开了。”
丢下这句话,云幽负手而去。
洛青沐自然听得出云幽话中的讥讽,想要叫住云幽问问怎么回事,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提着水壶往房中而去。
“阿雪姑娘!”
“洛公子!”
阿雪梨花带雨看向洛青沐,一脸焦急与懊恼,“我、我可能说错话了。”
“你说什么了?别急,先喝口热水再说。”
洛青沐倒了一杯热水递与阿雪,阿雪没有接,巴巴望着洛青沐,吸了吸鼻子。
“原本我只想对九公子说声谢谢的,可刚刚听郡主说,若救命之恩都不用报答,哪还有什么恩情需要报答,我觉得一声谢谢实在是太虚伪了。
所以,我告诉九公子,救命之恩无以为报,若九公子日后有需要,我愿以性命相报。然后九公子或许是想岔了,以为我想要攀附与他,就起身走了。”
“洛公子!九公子怎么会这么想我?是我没有把话没有说清楚吗?”
阿雪可怜兮兮看向洛青沐,又是焦急又是懊恼又是自责。
“在云州城的时候,我就听说过清欢郡主与九公子,知道他们两人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刚刚见到清欢郡主之后,我更觉得他们就是神仙眷侣,心里对他们羡慕的紧。
我发誓,我对九公子真的没有非分之想。更别说,清欢郡主还是洛公子的妹妹,我怎么可能会做这种横刀夺爱的事情。
再者,刚刚我也说了,我父亲、母亲刚刚过世,我是要为他们守孝三年的。我也不知道九公子怎么就……”
阿雪姑娘越说越急,越说越急,到后来自己也不知道说了什么,呜呜抽泣起来。
洛青沐却是笑了。
“阿雪姑娘,你别担心,九公子一向性子冷,一会我去与他说清楚就好了,快喝口热水。”
阿雪姑娘抽抽噎噎抬头看向洛青沐,“真的吗?你去说一说,九公子就真的不怪我了吗?”
“嗯。”
洛青沐轻嗯,将白底黄花的茶盏递向她,“快喝吧,一会就凉了。”
“谢谢洛公子。”
阿雪抹干净眼泪,接过茶盏,小口小口啜了几口,递还给洛青沐,红着眼圈望着他,欲言又止。
“阿雪姑娘想说什么就说。”
阿雪咬了咬唇,“洛公子,你可否带我回云州一趟?”
洛青沐蹙眉,“你这伤还未好,不能走动,你有什么事告诉我,我去给你办。”
阿雪脸上露出迟疑之色。
“阿雪姑娘,你对我也是救命之恩啊。”洛青沐提醒。
阿雪瞬间下定决心,“那就麻烦洛公子了。我家有一株百年的老参,我写张字条给洛公子,还请洛公子派个人去我家将字条交给杜儿。我想将这百年老参当做谢礼送给九公子。”
见洛青沐要说什么,阿雪赶紧道,“我知道一株百年老参,九公子未必稀罕,但这已经是我能拿得出的最好的东西了。”
洛青沐替她答谢云幽的话便咽了下去,“好。你写纸条,我差人去取。”
出了翠霞院,洛青沐便将手中纸条交给舞文,让他跑一趟云州城,他自己则拦住一名婢女,“九公子现在何处?”
“瑶光殿。”
瑶光殿中,洛清欢正含笑望着姬凌尘,姬凌尘也含笑望着她。
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尽在不言中。
他们谁也没有再细问谁这些年的经历,谁也没有说以后要守护谁,可两人却都默默将对方放在了自己的心底。
“哥哥,你看这瑶光殿可熟悉?”
洛清欢眸光轻转扫了一眼瑶光殿。
“嗯。”姬凌尘打量着瑶光殿,“没想到你们竟然将皇宫的瑶光殿搬来了姑墨城。”
姑墨,他们曾经的家里也有一座宫殿叫做瑶光殿。
殿内的陈设是他亲自挑选、布置的,殿内的机关是她与慕圣师一起设计的。说是要打造全姑墨最安全最安全的房间。
“看!”
洛清欢熟练的扳了一下长案上的笔筒,美人榻翻转。
姬凌尘唇角的笑意更浓,眸中的哀伤更重,“果然一模一样,连机关都一样。”
“因为,我把这里当做了家。”
洛清欢走到姬凌尘面前,迎着他眸中的哀伤,“我以为我们在姑墨城,会像明德帝承诺的一般幸福。”
“妹妹。”
姬凌尘低低唤了一声,声音涩涩。
这些年,原本该他承担的责任全都落在了她身上。
“哥!”
洛清欢唇角扬起,脸上露出一抹大大的笑容。
“虽然我走错过路,但好在上天垂怜,给了我弥补的机会。现在的皇上不是个东西,以后换做长公主当政,北齐也未必安稳。所以,我想搬走姑墨城,搬去东陵。”
姬凌尘未置可否,静静的望着洛清欢,片刻薄唇轻启,“因为九公子?”
“有他一部分原因。但我绝不会因为他便将姑墨城搬去东陵。”
洛清欢定定看向姬凌尘,“过几日,我会与他一起去东陵,我要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若那里真是匠人的乐土,我才会将姑墨搬去东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