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这些布料都是要做成长袖的。”
许沉安看着眼前的这些布料,这些都是客户已经下了订单,现在开始赶设计图的,大多都是做成长袖。
杨知云看着图上那些长袖的样式,不免觉得有些可惜,要是这些布料做成夏装的话,会比秋装更适合。
这种面料轻薄透肤,能设计成夏装的款式也会更多。
许沉安看着眼前这批布料,再看着杨知云那遗憾的目光,开口道。“仓库里还有一批存货,那一批,还没有想到要设计什么样式,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原本是打算把那批存货一起做成设计出来的新样式的,可是等到手里头客户的货出完之后,估计都要到转季了。
昨晚的庆功宴上,苏盛海把仓库里的布料,都交给许沉安清点。
“让我想想。”
杨知云抱着手臂,打量着桌子上的图纸。
服装都是一个季度一换,每年都有新的款式,所以每个季度的款式都要重新设计。
这服装毕竟是穿在人身上的,厂里接的订单,大多都是卖给底下的几个村。
羊毛出在羊身上,衣服自然也是要穿在人身上。
要想把厂里的服装都卖出去,那就得让大家都知道他们服装厂里的服装别出一格。
她打了个响指,转过头来,灵机一动,看着眼前的许沉安。“前阵子警察局做人口普查,我和息乔在镇上的时候,刚好路过新世纪,那里的模特都很好看,要不你去那里看看?”
好的产品必须要好的推销员,要想把衣服卖出去,还得穿在人身上。
想要做宣传,不仅衣服要好看,人也要好看。
新世纪里面有许多艺人,是一个演艺公司,包揽了方方面面,最主要的是镇上的人都是按新世纪的穿衣来买衣服的。
这就是一种流行效应。
如果能让新世纪的人推广许沉安服装厂里的服装,肯定能事半功倍。
“你是想要我去找模特?”
许沉安眯着眼睛,看着眼前的女人。
大柳村村落偏僻,对模特和明星并没有什么好印象。
相对于村里的女人们来说,都不愿意自家的人能接触外头的女人,更别说是模特了。
“嗯嗯,这种料子很轻便,要是做出来的话,还是要有人推广。新世纪的知名度不错,我可以穿在身上,也能更好的宣传你设计的服装。”
杨知云完全没意识到许沉安那微变脸色,还有他在乎的点。
一口流利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许沉安听着,面色逐渐凝重。
杨知云话里话外的意思,都让自己去找模特,丝毫没有避嫌的样子。
他看着杨知云滔滔不绝的样子,心里憋得慌。
“怎么了吗?”
杨知云说完之后,看着许沉安半天没有开口,反问道。
“没有。”
许沉安淡然开口,面色清冷。
杨知云拿出他设计好的图纸在上面比划着。“你设计的这些衣服我都很喜欢相信,穿在模特身上,宣传出去肯定能大卖。”
“我们找几个身材较好的模特穿在身上,然后让摄影师拍几组照片,把这些照片宣传出去,到时候就怕你的服装厂忙不过来。”
服装讲究的是时髦和新潮度,许沉安设计的款式新潮好看,自己看着都觉得很喜欢。
到时候穿在模特身上一宣传,就怕订单多的接不过来,一想到这事,杨知云就笑得合不拢嘴。
许沉安站在杨知云身后默默没有说话,看着她那兴奋的模样,没有再开口。
“你怎么了?”
杨知云觉得自己的设想很是新潮,要是这一批订单卖的好的话,到头就不怕没有生意了。
“为什么,我等下厂长商量一下。”
他的表情一直淡淡的,直到穿外套出了门,杨知云还不明所以。
到了厂里,许沉安直奔厂长的办公室,把杨知云的构想说了一遍。
“这个设想好呀。”
苏盛海眼前一亮,站起来,看了看许沉安手里头的那组图纸。
“这一批图纸先让厂里下去加工,之后再按照这些样式做成下装。就按你老婆说的吧。”
苏盛海的服装厂主要负责衣物的染料和加工。
也是到这两年,引进了机器之后才有条件做出成衣。
依靠许沉安的技术,还有这别致的设计,肯定能大卖。
他的表情一直不温不火的,听着苏盛海这么说,也只是点了点头。
“行,那就这么说定了,你看着多设计几套图,多翻拍几组,只要有订单,厂里马上就可以开工。”
服装厂一直对接的都是公司,大多都是公司给的设计图,没有自己设计出服装。
现在电视照片等多种渠道普及到乡村里头,大家有了越来越多选择,审美也不断提高,用这种方式去宣传,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许沉安点点头,接了任务之后,检查了厂里的机器,回到家里头。
“怎么样?通过了吗?”
杨知云在家里等着,看着许沉安回来迎了上去,接过他手里的包。
“嗯,想让我多设计几组图,拿去一起拍,这些布料全都是厂里有的做出来也方便。”
许沉安从他的包里拿出了几种布料的样式,这些布料都是先前厂里出品的。
“好,我先去西瓜地里看看,你先忙。”
杨知云看了看那一叠设计图,开口道。
想到刚刚齐峰来找自己,只说林知言到西瓜地了,让自己过去看看。
等到人走了之后,许沉安坐在书桌上,拿起设计图纸。
他努力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拿起手里的笔开始创作。
不一会儿,他的脚边都已经堆满了弃稿,但没有一张是自己满意的。
叹了口气,看了看手里的那堆设计图,他把东西收拾好,提着自己的包包回到了厂里。
临走之前,他还给杨知云留了纸条,“我先去厂里了,晚上可能要加班,你和孩子先吃饭吧。”
等到杨知云回来的时候,天已经完全暗下来,就看到放在桌子上的那张纸条。
“妈妈。”
两个小孩从镇上回来,提着书包,兴冲冲地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