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三旬妇人站在船头,只看她的面容,平平不起眼,身姿却曼妙得让人窒息,气度仪态也好,落落大方地环顾四周,不像做皮肉生意的贱籍女子,更像是提灯夜游的豪阀贵妇。
在妇人身后,还跟着一个划船的少女,戴着精致的金丝幕漓,隔着一层薄纱,依然美得让人心旌摇曳。
这俩人一出现,湖面上立起波澜。
连吕文昭都动心了,指挥船家把画舫开过去,要跟这对“母女”谈生意。
一锭锭金银扔进小画舫,转眼就堆满了一层。
妇人笑意清幽,不点头也不摇头,划船的美少女更是淡定,仿佛没看见这些飞来钱财似的。
妇人绕过廊桥,回看秦佑安:
“这位公子,可否赏脸登船?”
秦佑安冷然不理会。
杜小草冷嗤:“他没钱,都被我花光了!”
“公子肯登船,便是天大面子,何必提银钱?俗了今晚的风月。”
杜小草呵呵。
说得好听,真不为钱,何必撑着画舫出来撩人?
招徕贵客的手段罢了,再高妙也让人哂笑。
秦佑安转身离开,撇下一个风度翩翩的背影给妇人。
妇人愣怔片刻,忽然笑了,明明姿色平平,这一笑眸光流转,平添了几分妩媚。
……
杜小草跟在秦佑安身后,沿着月牙湖往驿站方向走。
扈从无声跟随,崔小屠却不在其中,溜到吕文昭身边“长见识”去了。
湖畔沿岸的道路上,都铺了青石板,行人日日踩踏,极为光滑,缝隙里有春草舒展枝叶。
挎着竹篮的老妪蹒跚前行,身旁跟着她七八岁的小孙女。
一声声叫卖栀子花的清脆童音,听得杜小草心中一动,上前买了两朵,簪在发髻上。
她跟宋依瑶结怨,就始于一支栀子花。
这位阳翟宋氏家主的嫡小姐,跋扈娇艳的富贵花,已经被家族嫁给残废了的唐衍。
她恨得当场要自刎,被族老制伏后带走。
白石粼全程看着,没有说话,更没有阻拦。
曲江白氏和江洲魏氏联姻,势在必行,魏紫虽然只是魏氏家主的庶出女儿,却姿容出众,大方得体,颇有心机。
宋依瑶除了家世和美貌,各方面都不适合当白氏未来的家主夫人。
白石粼以为他不娶表妹,表妹也能嫁给其它世家的公子做正经夫人。
现在嘛,“公子”是嫁到了,却是唐衍这种残废不能人道的,一辈子都葬送了。
碍着魏紫在场,白石粼不便多说什么。
魏紫的兄长魏洛还敲打他,让他以后远离宋依瑶,免得被她纠缠上,闹出什么风波,陇西唐氏一根指头,就能碾死曲江白氏。
小巨爻恨透了宋大小姐,隐身看她的笑话,回来绘声绘色的说给杜小草听,怎么嚎啕撒泼,怎么跳脚咒骂,怎么脱光了勾引唐圭……
……
杜小草正想得出神,秦佑安的手伸过来,帮她扶正刚簪上去的栀子花,问她:
“你喜欢这种花?”
“嗯,去年在火羽城外买过一次,当时挑了一朵并蒂栀子,很漂亮,被宋依瑶看见了,缠着我要,我没给她。”
后面的话她不必再说,秦佑安就猜到了,点点头:
“你的栀子花,凭什么要给她?”
杜小草听得舒心,问他:
“宋依瑶是阳翟宋氏家主的嫡出小姐,母亲也还得势,怎么会嫁的这么差?”
“对她自己来说很差,对她的家族来说很好,牺牲一个女儿,就能攀上陇西唐氏,百年难遇的大好机会,宋家当然要抓住。”
“如果宋依瑶宁死不从呢?”
那么跋扈任性的骄娇小姐,想让她乖乖入彀,一辈子守着不能人道的残废丈夫,痴人说梦吧?
换了魏紫这种“识大体”的庶女,都难。
秦佑安跟宋依瑶打过几次交道,见识过她的骄横凌厉,不觉得她能守着唐衍虚度年华,即便被强嫁过去,也得闹腾。
但这事跟他没关系,只提醒杜小草:
“魏紫兄妹也到焦溪来了,你跟魏紫……”
“我跟她不熟,没什么过节。”
当初在裴府,裴显妄图染指魏紫,生米做成熟饭逼婚,魏紫舍了两个丫鬟,联手裴夫人保住了名声。
现在魏紫成了白石粼的未婚妻,对这件事讳莫如深,偏偏杜小草也在焦溪村,是知情人。
若是她多嘴,婚事平白出波折。
白石粼要出十万两银子买杜小草的事,也让魏紫警惕,看杜小草的眼神就像正宫娘娘看狐媚子一样。
路上偶遇,逮住她敲打了好几回。
杜小草厌烦却无奈,小巨爻却气笑了,跳出来奚落了魏紫一顿,气得她黑面而去。
杜小草旁的都不担心,就怕这些人拿她的身契使坏。
金雀儿和银雀儿流落花船,原因就是谢秋娘太过相信裴行濯,在女儿的卖身契上签了名字。
回到客栈,已经快到子时,吕文昭还在画舫上流连忘返。
杜小草猜测他会在画舫上过夜,秦佑安摇头:
“他有分寸。”
杜小草似信非信,帮秦佑安收拾齐整房间,又叫驿站伙计提来两桶热水,侍奉秦佑安沐浴歇息。
跛脚驿丞殷勤又有眼色的,认准她是秦佑安的宠婢,把人安排在秦佑安的房间里,
靠窗位置有个小榻,她可以舒服躺着。
秦佑安没有立刻歇息的意思,从芥袋里拿出十锭黄金买回来的杂书。
有厚有薄,二三十本,还有七八个精美画册。
《白泽图》、《捉妖记》、《云上书》……图文并茂,字迹飘逸。
杜小草只闻书名,从未看过,这次可以大饱眼福。
即便如此,十锭黄金还是夸张了。
她认真地告诉秦佑安:“公子你下次想买什么,先让我去砍价,免得被无良商贾坑骗。”
“那位店主并没有坑骗,这些书籍是不值十锭黄金,加上装书籍的竹匣,就值了。”
杜小草愕然,就着灯光仔细去看竹匣。
形似士子负笈游学用的那种,一侧还有个弧度贴合后背,编织得很精细,摆卖焦溪村里卖的话……最多十文钱。
多半还无人问津。
因为村民都会编,从东凫山上砍一根青竹回家,剖成竹篾,空闲的时候编一个,一文钱都不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