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前世你渡我为人,今生我渡你为妻
夏罗可松2020-10-22 19:003,157

  第五十三章 前世你渡我为人,新生,我渡你为妻

  “红色彼岸花,花瓣遍地撒,不知各位同仁,来我这个小小的船夫这里,意欲何为?!没不是尔等也想要去无妄之城?!请听我一声劝,无妄之城已经消失了近百年了,唉……”

  一艘小舟,慢慢地浮现在了半空当中,上面有一个穿着蓑衣的老人,撑着一只竹竿,划着并不存在的河水。

  一次又一次,一下又一下,慢慢的,慢慢的,划过在众人的面前,半空当中明明是没有河水的,但是那竹竿所过之处,却泛起了道道波点。

  “这这这这这,这是只有仙人才可以做到的,难道?这个老人就是传说中的仙人吗?!”

  夏熙已经震惊到了,说不出话的节奏,即使自己是修仙人士,即使自己已经见过了很多光怪陆离的东西,但是看到这一幕,仍然感觉到异常的震撼人心。

  虞鸿曦怎么没有表现出一副惊讶的样子,只是十分“惊愕”的张开了嘴巴,眼睛中却闪过一丝不屑,拿了充满仙风道骨与神秘感的老人,看到了虞鸿曦之后,眼睛微微一眯,撑着竹竿的手不由得一颤,却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了……

  “也罢,这件事以后再说,现在先搞定这个问题,我快50年没有冒险了,此时一战,竟然让我找到了久违的热血沸腾的感觉,不错不错,我家傻徒弟总算是给我做了一件好事。”

  书懿申了一下懒腰,有些懒羊羊的说道,凝聚的飞剑也在不知不觉当中消散开来,叶若风眼尖,注意到了这一点,本来身体紧张到全身肌肉紧紧的崩在了一起。

  当发现飞剑消散之后,叶若风不被察觉的松了一口气,宽大的衣袖下的手紧紧抓着蜀山剑派掌门的短剑,也慢慢松开了……

  书懿轻轻的瞥了一眼叶若风,叶若风本来已经放松了身体 ,此时再次紧绷起来,再次抓着短剑,呼吸也在不自觉当中加重了不少……

  “小样,就你这样的,我都不知道遇到多少个了,庆幸小三没出问题吧,不然,今天就是,蜀山剑派存在的最后一天!”

  书懿在心里面淡淡想到。

  “不愧是统帅部作战部部长,自上一次四海八荒全战(四海八荒世界大战)天人之路断绝之后第一个成为神仙的男人!这威压,只是一个眼神罢了,竟然会让我全身都感觉到战争的感觉……”

  叶若风在心里面松了一口气,看向书懿的眼神无比的警备!书懿又一个眼神看过来,叶若风连忙低头 ,不敢在看书懿的眼神。

  书懿冷喝一声,就带着众人往前走。

  而此时,老人去上前走了一步,用竹杆轻轻地挡住了众人的路。

  “老朽所经营的只是一叶扁舟而已,各位先生,这么多人,我在小舟,实在是容纳不起!”

  “我们这人也不多啊!”

  夏熙看了一眼那个传说中的小舟,那个小舟虽然看起来很小,但其实内有乾坤,容量很大,就算是在场的所有人全部做上去,还剩余不少座位。

  “非也非也,诸位,有人非人,尊贵无比,我等实在是承受不起,我这个小舟,无法接受尊驾亲临!”

  老人再次拦住了众人,不让众人上船,书懿眼神一闪,忽然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我乃是上了神普的神仙,不用上这搜小洲,也可以度过这条彼河,哈哈哈哈哈哈!我先走一步了,你们赶紧上船吧!”

  说着,书懿就要离开,老人拦住书懿:“尊驾未动,你不能动,即使你是仙人,你依然不能动,你若动,这条彼河将会降下灾祸!”

  书懿微微一愣,虞鸿曦不被察觉的叹了一口气,刚刚伸出了一只脚,老人去恭恭敬敬的看着夏熙:“请!”

  夏熙一愣,啥?!

  这几个意思?怎么就搁我这儿呢?!

  “请你默读道德经。”

  老人一弯腰,恭恭敬敬的说道。

  夏熙不明所以,下意识的看向书懿,书懿深深的看了一眼夏熙,心中暗道:“就知道你小子不一般,果然……”

  ““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

  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

  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

  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老子曰:

  欲观大道,须先游心于物之初。天地之内,环宇之外。天地人物,日月山河,形性不同。所同者,皆顺自然而生灭也,皆随自然而行止也。

  知其不同,是见其表也;知其皆同,是知其本也。舍不同而观其同,则可游心于物之初也。物之初,混而为一,无形无性,无异也。”

  孔丘问:

  观其同,有何乐哉?”老子道:“观其同,则齐万物也。齐物我也,齐是非也。故可视生死为昼夜,祸与福同,吉与凶等,无贵无贱,无荣无辱,心如古井,我行我素,自得其乐,何处而不乐哉?

  老子见孔丘已入大道之门,侃侃而谈道:“圣人处世,遇事而不背,事迁而不守,顺物流转,任事自然。调和而顺应者,有德之人也;随势而顺应者,得道之人也。”

  孔丘闻之,若云飘动,随风而行;若水流转,就势而迁。喜道:“悠哉!闲哉!乘舟而漂于海,乘车而行于陆矣。进则同进,止则同止,何须以己之力而代舟车哉?君子性非异也,善假於物也!“

  得道之人,视生死为一条,生为安乐,死为安息;视是非为同一,是亦不是,非亦不非;视贵贱为一体,贱亦不贱,贵亦不贵;视荣辱为等齐,荣亦不荣,辱亦不辱。何故哉?

  立于大道,观物根本,生死、是非、贵贱、荣辱,皆人为之价值观,亦瞬时变动之状态也。究其根本,同一而无别也。知此大道也,则顺其变动而不萦於心,日月交替,天地震动、风吼海啸、雷鸣电击而泰然处之 。”

  阳子居道:“先生修身,坐需寂静,行需松弛,饮需素清,卧需安宁,非有深宅独户,何以能如此?置深宅独户,不招仆役,不备用具,何以能撑之?招聘仆役,置备用具,不立家规,何以能治之?”

  老聃笑道:“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修身何需深宅?腹饥而食,体乏而息,日出而作,日落而寝。居家何需众役?顺自然而无为,则神安体健;背自然而营营,则神乱而体损。”

  老聃道“君子与人处,若冰释于水,与人共事,如童仆谦下;洁白无瑕而似含垢藏污,德性丰厚而似鄙俗平常”。

  阳子居听后,一改原来高傲,其貌不矜亦不恭,其言不骄亦不媚。老子赞曰:“小子稍有进!人者,生于父母之身,立于天地之间,自然之物也。贵己贱物则背自然,贵人贱己则违本性,等物齐观,物我一体,顺势而行,借势而止,言行自然,则合于道矣!”

  老聃曰:“养生之道,在神静心清。静神心清者,洗内心之污垢也。心中之垢,一为物欲,一为知求。去欲去求,则心中坦然;心中坦然,则动静自然。动静自然,则心中无所牵挂,于是乎当卧则卧,当起则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外物不能扰其心。

  故学道之路,内外两除也;得道之人,内外两忘也。内者,心也;外者,物也。内外两除者,内去欲求,外除物诱也;内外两忘者,内忘欲求,外忘物诱也。由除至忘,则内外一体,皆归于自然,于是达于大道矣!如今,汝心中念念不忘学道,亦是欲求也。除去求道之欲,则心中自静;心中清静,则大道可修矣!”

  老聃道:“养生之经,要在自然。动不知所向,止不知所为,随物卷曲,随波而流,动而与阳同德,静而与阳同波。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此乃养生之经也。”

  南荣问道。“此乃完美之境界乎?”老聃道:“非也。此乃清融己心,入于自然之始也。倘入完美境界,则与禽兽共居于地而不以为卑,与神仙共乐于天而不以为贵;行不标新立异,止不思虑计谋,动不劳心伤神;来而不知所求,往而不知所欲。”

  南荣问道:“如此即至境乎?”老聃道。“未也。身立于天地之间,如同枯枝槁木;心居于形体之内,如同焦叶死灰。如此,则赤日炎炎而不觉热,冰雪皑皑而不知寒,剑戟不能伤,虎豹不能害。于是乎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皆无,苦乐皆忘也。”

  夏熙话音刚落,忽然湖面上起了大雾……

继续阅读:第五十四章 红色彼岸花,花瓣遍地撒2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熙儿,该吃药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