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飞逝,很快又是数月过去了。天下的局势越来越紧张,正如这越来越寒冷的天气一样,昔日的强悍王朝也在瑟瑟秋风之中黯然下去。日薄西山的日子越来越临近了,军队的哗变越来越严重。守卫边城的将军有的禁不住诱惑,开始转向匈奴的阵营。有的则抵挡不住义军的攻击,开始向义军靠拢。
而更多的是,被暴政和连年的战争所害。人们为了活命,为了能够在乱世下保全性命。为了建立一个更加好的朝廷,于是大批的人涌进了义军的队伍。短短数月之间,官军与义军的势力相比开始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义军随时有冲出山西直下洛阳的危险,守城的将军们人心浮动,都在为自己的前途打算。
似乎这个国家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危难之中了,就连上天也不再庇佑。连夜的大雨冲垮了官军的营垒,官军再次失去了几个战略要地。
皇宫之中却似乎完全没有意料到局势的恶化,昏庸的皇帝依然我行我素,照样欢天喜地。而为国操劳的太后却在这风雨飘摇的时代,呕心沥血。
虽然外面的局势一天天在恶化,但宫中近来发生的一件喜事让人们暂时忘记了外边的情况,让惶惶不安的心有了一个放松的理由。
董家娘娘怀着的孩子在经历怀胎的辛苦和种种磨难之后,终于在某日的深夜呱呱坠地了。这个龙子的诞生,为这个四面楚歌中的帝国带来了希望。老太后和皇上看到了子孙延续和血脉相承的实现,心中都欢喜不已。还有什么能比得起这么开心的事情呢?皇家有后了,这江山日后又多了一个支柱。虽然现在局势不太平,但终归会好起来的。
“哎呦呦!我来瞧瞧,瞧瞧我的好孙子。哈哈哈,真是我皇家的血脉,你们看看这孩子多么可爱,长得多么英武。”老太后从侍女的手中接过孩子,不住的对众人称赞道。
众人自然是一阵祝贺之词,难得太后今日开颜。他们这些奴婢自然随着主子的心意了。老太后呕心沥血数月,为了掌控大局,已经没有好好笑上一回了。这次见到这宝贝般的孙子诞生,她心中的不快一扫而光。开心的抱着小孙子对众人说话。
“太后这孩子还没有名儿呢?太后是这小皇子的祖母,还请太后给拿个主意。”有太监献媚了。难得太后高兴,自然要好好表现一番了。说不定还能弄点好处呢。
“这个嘛,得问下皇上才行。毕竟这孩子是他的,虽然我是他的母亲。但这孩子终归是他的骨血。你们去请皇上定个名字吧,这事儿哀家就不搀和了。”老太后对献媚的太监说道,太监得令兴冲冲的往未央宫奔去报信。
“董家娘娘诞下龙子,这是大功一件,为我皇家血脉的延续做出了贡献。按照本宫当年定下的规矩,谁要是生下了龙子,谁就有资格被封为皇后。董家娘娘不负众望,终于诞下了龙子。而且董娘娘甚得哀家的喜欢,这小孙子还挺得哀家的心。因此,本宫要好好奖赏一番董娘娘。若大家没有异议,这皇后的位置就由董家娘娘接替,从此后宫之事全由董家娘娘掌管。哀家到时候会自动让出权位,让董娘娘负责全局。不知道诸位有何意见?”老太后抱着小孙子对着围在身边的众妃子问道。
“多谢太后的恩典,臣妾只是个罪臣之女,不敢攀求后位。诸位姐姐都比我入宫早,服侍皇上的时间比臣妾也多。臣妾顶多是个妃子的命,怎能当此大任。还请太后收回成命,臣妾在此谢过!”董娘娘听说太后要为自己封后,便从床上微微坐起,拖着虚弱不堪的身子向太后请求。
“你刚生下孩子,不宜说话乱动,还是好好躺着静养。这宫中的事情我自会安排,哀家不说什么,就冲着这孩子。你也应当做这个皇后。你们有什么意见,现在可以提出来,不然一会儿晚了,别怪哀家不领情。”老太后对沉默的众妃子说道。
“既然太后早年有规矩,谁生下皇子就给谁后位。那臣妾还有何话说,只是这封后可是大事。还请太后三思,董家娘娘是生下了龙子。但是自古以来,只有太子的母亲才能配得上皇后的称谓。这样一来才显得名正言顺,而这董家娘娘生下的孩子,日后顶多是个王爷罢了。一个王爷的母亲是太后,而他自己却不是皇上。这要让外人知道了,定然是一个笑话。而且这小皇子未来的路还长,现在给予如此恩宠,是不是合适。这些都请太后三思,这样一来大皇子会如何想就很难说了。这朝廷内部权力之争,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事情。这为了皇权,可以出卖父亲,可以杀死兄弟的事情历史上可是常有的事情。为了社稷苍生,为了天下太平。也为了他们兄弟二人日后能和睦相处,臣妾以为现在给董家娘娘封后,是不是太早了点。倒不如,过些日子,等小皇子长大之后,看情况再封不迟。”萧妃见众人都不开口,知道正在等着她说话。她可是早就觊觎这个皇后的位置了,只可惜自己的肚子不争气。生下的都是些公主,因此才迟迟没有得到这皇后的地位。
当初皇后死后,为了争夺这后位。几位妃子可是把整个皇宫搅得腥风血雨,最后实在是僵持不下了。老太后才想到了这个生子定位的规矩,而这规矩定下之后,妃子们都把精力投入到争夺皇家血脉的争斗中去了。于是这宫中也多了不少惨案的发生,有些侥幸怀上孩子的妃子,在孩子还没落地之前就惨遭毒害了。这些被毒害的生命从此在后宫里消失,成为贵妃们争夺权力的牺牲品。
董娘娘能活到现在,能够顺利产下皇子。这绝对是个意外,三番四次的暗杀和投毒都没有能伤害到母子二人。这也让萧妃恨之入骨,她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休想得到。即使是老太后一味主张,她也要争上一争,否则她怎能心甘。
她的这一番话说出了众妃子的心声,这些妃子虽然与董娘娘并无怨仇。可是董娘娘当上皇后之后,日后自己就得听她的使唤了。董娘娘入宫满打满算也就一年时间,与她们这些苦熬数十年,眼睛都熬花了的人来说。她的成功实在是太容易了,轮到谁也轮不到她啊。可毕竟她生下了龙子,符合了太后的要求。而且太后的意见很明确,偏向于董娘娘。迫于太后的压力,她们不敢说一句不字。但现在有萧妃出头,这正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于是众妃子都异口同声的说道:“太后明鉴,董家娘娘生下龙子是真。但现在天下动乱也是真,臣妾都认为萧妃娘娘的话有些道理。董娘娘年纪尚轻,而且入宫不长。若是单凭她生下龙子就让她登上后位,只怕众人口上服气,心中不服。为了后宫的稳定,为了国家的安危。臣妾等人认为,还是按照萧家娘娘的主意,先将此事暂缓一段时日。等大局有所缓和,等董家娘娘熟知了宫中的各种管理情况之后再封后也不迟。”
“你们都是这个意思?”老太后脸色严峻的问众妃子。
“臣妾是这样认为的。”妃子们赶紧在太后面前跪下,异口同声的说道。
“你们一个个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国家安危,为了黎民社稷。你们为的是自己,为的是自己的利益。哀家定下这规矩已经有十年的时间,这十年以来。你们都在干什么?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能生下龙子?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作为女人。作为皇家的女人,你们的职责就是为皇家延续血脉。这才是你们为国家安危,为黎民社稷该做的事情。哀家当年所做的决定也是无奈之举,你们一个个见董娘娘产下龙子。心中妒忌,又见哀家要赏赐于她更加不服。你们恨不得我马上撤销这个决定,哀家就明确的告诉你们。哀家这么做完全是符合国家利益、符合当下的危局的。哀家已经年老,这后宫迟迟没有新人来接替哀家。哀家甚为担心。皇上血脉,就只有大皇子一人。在此哀家也不妨告诉你们,大皇子虽然现在是太子,但她是庶出。他并不是前任皇后的儿子,而是一个侍女所生。侍女被她逼死,夺走了孩子。这也是为什么她会英年早逝的原因,因为哀家答应她。只要她死,这孩子就能活。否则他们都活不成,哀家见皇上血脉单一。虽然是侍女所生,但毕竟是皇上的孩子。哀家于是将此事隐瞒下来,让这孩子当上了储君。这大皇子体弱多病,哀家担心有一天会出现不测,皇家后继无人。因此,才用后位作为代价让你们为皇上生子。可你们都让哀家失望了,哀家要在有生之年将大事托付。因此,亟需找到一位主持后宫大局的人。哀家将会亲自教她如何治理天下,成为名符其实的接班人。这样哀家也可以放心的去了,这点你们竟然不明白!真是让哀家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