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望着那比蜗牛爬还慢的工程进度,心里那叫一个急啊!
“不行,这速度,猴年马月才能完工?我得给这帮‘古代基建狂魔’们上上课了!”
她一头扎进图纸堆里,熬了几个通宵,愣是把现代的“流水线作业”、“模块化施工”这些概念,掰开了揉碎了,融入到了春秋时期的工程方案里。
第二天,向晴顶着俩黑眼圈,把郑工匠叫了过来。
郑工匠一听要改方案,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夫人啊,这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用了几百年了,稳当!您这新法子,万一出了岔子,那可是要塌方的啊!”
向晴翻了个白眼,心想:“您老这‘稳当’,都快稳到姥姥家去了!”她深吸一口气,开启了“唐僧念经”模式:
“郑师傅,您看啊,咱们这工程,就像炒菜一样。以前您是把所有菜一股脑儿倒锅里乱炖,现在呢,咱们分工合作,有人洗菜,有人切菜,有人掌勺,各司其职,这效率不就蹭蹭上去了吗?至于风险,您放心,我这儿还有‘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呢,保证比您那老法子还稳当!”
她一边说,一边拿出图纸,指指点点,把现代的“项目管理”、“进度控制”、“质量管理”这些概念,用大白话给郑工匠讲了个通透。
郑工匠一开始还满脸狐疑,听着听着,眼睛就亮了,最后直接拍大腿:“妙啊!夫人,您这脑子,装的都是啥宝贝啊!就按您说的办!”
于是,在向晴的“魔鬼训练”下,工地上立马变了样。
工匠们被分成了“挖掘组”、“运输组”、“砌筑组”……各个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那场面,简直比现代的工地还井然有序!
“嘿!这速度,杠杠的!”路过的村民们都惊呆了,纷纷感叹向晴的“神操作”。
公子小白巡视工地时,看到这热火朝天的景象,对向晴更是刮目相看。
他走到向晴身边,轻声问道:“晴儿,你这法子,真乃神来之笔!寡人佩服!”
向晴得意一笑,趁机撒娇:“夫君,您看,这工程进度是上去了,可这银子也花得跟流水似的。您能不能再给拨点款啊?”
公子小白宠溺地刮了刮她的鼻子:“你这小机灵鬼!寡人这就让王库管再给你调拨!”
向晴立刻笑逐颜开,她知道找王库管不是件容易的事。
上次为了预支工程款,自己还和王库管“斗智斗勇”了一番。
“哎呦,王大人,您看这脸色,最近是不是没休息好啊?来来来,我这儿有从现代带来的‘枸杞菊花茶’,给您泡一杯,降降火!”向晴一见面就热情地招呼。
王库管一听“现代”二字,眼皮就跳了一下,上次那“面膜”的滋味,他可记忆犹新。
他连忙摆手:“夫人,有话直说,有话直说!”
向晴也不绕弯子,直接把工程的进展和资金缺口摆了出来。
王库管一听又要钱,眉头又皱成了“川”字。
可当他看到向晴递过来的“工程进度报告”时,眼睛又瞪圆了。
“这……这速度,比预计的快了一倍不止啊!”王库管惊叹道。
“那是当然,也不看看是谁的方案!”向晴得意地挑了挑眉。
王库管仔细核对了账目,又到工地实地考察了一番,确认无误后,终于松了口:“夫人,您这法子,确实厉害!这钱,我批了!”
有了充足的资金和人力的支持,再加上向晴的“黑科技”加持,工程进度简直可以用“飞速”来形容。
眼看着水利工程即将完工,齐国百姓都乐开了花,纷纷称赞向晴是“活菩萨”。
然而,就在这节骨眼上,老天爷却突然变了脸。
这天傍晚,天边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眼瞅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
向晴站在工地旁,望着那黑压压的天空,心里咯噔一下。
“不好!这雨要是下大了,刚建好的河堤怕是……”向晴话音未落,一名工匠急匆匆地跑了过来,大喊着:“夫人!不好了!气象官刚传信来,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