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扣。”皇帝的手指轻轻在桌上敲响。
室内静得出奇,那一声声,就像是敲在人心上。
黎锦双手触地,以手触额,跪伏于地。
她不是没对人下跪过,小时为了她妈妈,为了能读书,她没少跟她奶奶跪过。
她不信奉膝下有黄金这种说法,在她看来,所有事情,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就是胜利。
所以,对她奶奶下跪不羞耻,穿越到古代,被迫成为古代人,对皇帝下跪更是没什么好难过的。
胡思乱想些有的没的,等待的时间都变得没那么难熬。
终于,皇帝说话了,“四海无晏平,余生不归家……黎氏,嫁予晋王,你不愿?”
黎锦:……
皇帝也太敏锐了!但是皇帝的儿子,谁敢嫌啊?就是清醒后知道自己嫁了个王爷,她虚荣心也有一丢丢满足的好嘛!
这不和晋王的那一次太惨烈了吗?大概是两人毕生阴影,此后最好不要再见面。
自然也不适合当夫妻。
黎锦斟酌着言辞:“不是我不愿,是妾自知理亏,愿将余生以另一种方式献给皇家,以赎罪孽。”
“既知理亏,为何又要做?还是真如他们说的那样,晋王必死,你要留下他的孩儿?”
黎锦:……
皇帝说话也太直白了!问也问得毫不留情。
黎锦不想狡辩,她干脆承认:“是。妾在家时,也查过此战之险,虽说晋王英勇无敌,率的是百战之师,可我还是很害怕。母亲且有女儿呢,只因无子,在家向受排挤和……妾不想落得母亲那样结局,心急才做了蠢事。皇后娘娘罚妾抄书思过时,妾就想回来了。这世上事,最怕认命,妾不想认命,那就向世人证明,我活着,不仅仅只是能生孩子,还能做更多事!”
黎锦这话说得十分大胆,但她要把事情圆回来,不加重皇帝对黎家的怀疑,只能这么说。
幸好,“女子无才就是德”的狗屁,这时候应该还没有。
皇帝并没觉得她此番话悚人听闻,他说:“黎氏,抬起头来。”
黎锦缓缓抬头,腰慢慢挺直。
皇帝走到她面前,蹲下,直视着她:“黎氏,给晋王下药一事,当真只是你之私心,与他人无关?”
“当真!”黎锦一口咬定,这时候推给谁都不合适,“妾在家,祖父母向不喜欢妾,”不喜欢为什么还会被许给晋王,不知道,不问,也没必要说,“临出门时,母亲嘱咐妾要安分守己,照顾好王爷。可新婚夜,晋王被人叫走,后数日未归,妾惊慌下才出昏招……累及身边人尽数被杖毙,妾深感悔恨,适逢皇后娘娘让妾为晋王祈福请愿,妾被菩萨点化,方才醒悟。”
“这个东西,是你所写?”
“是。”
“你为何懂这些?”
黎锦脸上露出一丝羞窘:“妾自幼幽居深院,无事可做,只能看些闲书,再者,阿爹身体羸弱,闲居在家,常与妾讲些庙掌江湖之事。被菩萨点化,阴差阳错酿出美酒,妾日思夜想,该如何赎罪,绞尽脑汁,方写出此书。”
直面皇帝回答问题,压力还是很大的,黎锦觉得自己脑子都混沌了,不知道回答了些啥。
皇帝听后,再次深看她一眼,起身翻开手中书折。
皇帝虽非世家出身,但其母是世家女,受过良好的文化熏陶,身边文豪大臣又多,典丽堂皇的锦绣文章写不出,看还是会看的。
黎锦这篇计划书在他看来别字连篇,语法用词还错漏百出,有些想法也偏稚嫩,但奇异地,中心思想却又相当的直击皇帝心,倒挺符合黎锦在家不受宠,只能靠自己瞎想瞎学悟出来写出来的现实。
如是,此女倒实属有才,菩萨挑中她想必是有的放矢。
能用吗?
用。
皇帝一点也不介意她是女子身份。昔年打仗的时候,皇帝中箭陷身淮安,身边大将死的死,散的散,骠骑将军李沐之女女扮男装窝在军营,这时候忽然跳出来要为父报仇,为皇帝分忧,皇帝犹豫都不带犹豫的,信物给她,虎符给她,命其领将军衔率最后五千精锐突围,后成功和晋王合兵,救下皇帝。
事后有人说李沐此女欺君罔上,有功但也要究其罪。皇帝说什么了?皇帝反手就将她女将军的名头坐实了,登基后还封其为淮安候。
所以女子不女子什么的,皇帝并无偏见。
他看重的是,能不能帮他做事,能不能给他分忧!
从这一点来说,黎锦运气挺好。
皇帝死死看着黎锦建议书上的一二三,老实说,他心动了。
黎锦居然能看到粮食酿酒的弊端,而改酿出葡萄酒来代替,说明她是个心里有成算的,她说的那些东西,也是有可能实现的。
“起。”最终,皇帝说,然后再次赐坐。
这一回,皇帝没有高坐上首,而是和黎锦平坐在下面。
两人开始了一番被后世喻为“天启之治”开端的谈话。
皇帝问:“山葡萄已无,能酿多少酒?”
黎锦答:“可选最好葡萄种,于全国建葡萄种植园。”
“岂不有占耕地之忧?”
“非用耕地,以山地种。”把现代农场理念抛出来,山上种葡萄,养鸡养鸭养牛,鸡鸭为肉食,牛可租借给地方农民种田,以加快农业化种植,让更多因为战争被荒废的耕地利用起来,而且鸡粪、鸭粪、牛粪还能被拿去催肥田地。
鸭毛也能收集起来做羽绒衣、鸭绒被,从某种方面,减少对棉花、羊毛等的依赖。
当然,这一点,黎锦没说,底要漏,但不能全漏,有些东西,可以事后再当作偶然发现一点一点抛出来。
全讲了,怎么解释是个问题,以后她还怎么进取?
种田讲了,黎锦计划书中的第二点,皇帝也聊了,他说:“寒门难出贵子。”
黎锦说:“所以要教化。”要教,就要多办学堂,要普及教育。
普及教育后怕反怎么办?
洗脑,也就是要多加强爱国教育。
同时,学办了,还要提供相应的人才提拨机制。因为不知道这时候有没有科举制,黎锦没在这上面多说,她只讲专才施教和专才提拔的事——治国的人才要有,但国家那么大哩,堂上大人统一四书五经学出来,岂有样样精通的道理?
像她想做蒸高梁的锅和木甑,她想要什么样的,会想不会做,怎么办?找会的人。而给她做滤管的木匠,甚至还能将技术改良,给她以惊喜,由此来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比所谓的全才更善于解决问题?
她做事如此,治国也同理。工商农医学,治土地治水患给百姓治病救人还有抓金融……呃,就是如何替国家多赚钱,让经济更繁荣,培养专门的人去做、去研究,它不香吗?
皇帝:……香!
听着是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