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也蛮激动的。
这是她第一次收服人。
还是军人。
嗯,退伍军人也是军人,虽然异世界的军人,素质或许与黎锦生活那个年代的差很远,但比起普通人,却要好很多了。
最重要的是,自从帮他们落户在这里后,这些人便不归属于任何势力,他们的背景干净,效忠于她,便只属于她。
缓缓舒出一口气,黎锦将人扶起,“队长不必如此,”她柔声说,“是我托万公将诸位找来,也是我因一己之私将你等留下,自然,给你们一份安宁舒适,是我应当做的。”
潘十八顺势而起,再次保证,他一定会甘脑涂地,听她差遣。
事实上,黎锦还真没有太多好差遣他的,跟着她好好种地,就好啦。
再有一个,万一乱局再起,有这些人,她虽然不能做什么,却多少是个保障。
尽管对现下的皇帝观感还不错,但讲实话,太子跟手握军权的晋王不和,这秦国往后怎样,还不好说。
身边能有一队真正忠于自己的人,哪怕年纪大些,都是好事。
收了一堆表忠心的话后,黎锦把潘十八送走。
潘十八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身边还跟了他一个副手。从黎锦那出来后,副手问:“队长,我们真要效忠娘子?”
“自然。”潘十八瞥了副手一眼,“怎么,你不愿?”
那副手挠挠头:“倒也不是不愿。只是她并非真的郎君……再能干,又能如何?我们前程早已定,横竖现下已脱离军户,还不如……”
话还没说完,就被潘十八严厉的眼神吓住,讷讷地后退了一步。
潘十八回头看了一眼,见后方通往主宅的门确实已经关掉才松了一口气,但口气依然严厉:“你当这位娘子只是普通人家的娘子?万公亲自动用关系派我等来保护她,精通农事,司空家的程郎君与之交好,徐家徐郎君也对她备受推崇,夏收时甚至引得陛下亲至,这些你都忘了吗?若忘了,那就想想,我们是因何来到此处,又是因何脱离了军户身份!”说到这里,潘十八冷笑了一下,声音放得更轻,“娘子又如何?淮安侯不也是女子?且你当娘子帮我等脱离军户,落户于此,当真无欲无求?天真!”
天真的副手顿时不说话了,半晌羞愧低头道:“队长教训得是,是某浅薄。”
……
一墙之隔的对话,黎锦半点都不知道,得了潘十八的忠诚,她很高兴,第二日就把庄头叫来,说了要建新房子的事。
乡下地方建房子,也不需要报批那一套,就自己的地上修就是了。
黎锦买了一千多亩荒地,一直以来,她有意避开山脚边的地没作任何修整,就是打算拿来建房子。
到时候把水引过来,将路修好,有纸坊和各种农作物作依托,前面门面后面住宅的设计,至少能让潘十八他们这一批人稳稳占住赚钱的先机。
至于村里的原住民,完全不防事,荒地那边的宅基地与这边刚好隔了条马路,两两相对,那边是东街,原村里这,完全可以建成西街。
庄头没想到黎锦这么远,他也没敢想那么远,他只是觉得黎锦太无私,无偿帮那些人落户建房,现在还把地基给他们用,未免对人太好了些,所以听黎锦说完后,他问:“娘子是打算将他们都归到娘子门下?”
黎锦摇头。
庄头立马不赞同地说:“娘子,升米恩,斗米仇。”
“自然不是无偿的。”黎锦笑道,却并未解释怎么个非无偿法,只是说,“您放心,该做甚么,该如何做,我心中有数。”
她既这么讲了,庄头也就没再说话,按她的吩咐,往各村镇帮忙把会修房子的匠人都给找来。
等匠人过来的时候,黎锦先安排将水源引过来,管道什么都是现成的,早在黎锦知道这时代已经能烧制大的排水管时,她就找人烧了好些特制的引水管,这会只需要叫人挖好坑,然后一路埋管填埋过去就成。
引水工作还未完成,庄头找的匠人们就到了。
除了在造纸坊做事的六个,其余落户兵士通通都停下手头的活帮忙修屋。
整地,挖地基、运材料,村里一派热火朝天。
造纸厂建成,程家工匠离开,原本门口的摊贩见生意清淡下来,正犹豫着要不要离开,突然见这边工地又热火朝天干起来,于是蚂蚁搬家似的又都搬过来。
黎锦对此十分欢迎,建房工程量大人多,现下村里人都学着她给稻谷扬花,都忙得很,也不能请村人帮忙做饭,干脆,讲好价钱,定好标准,她就把工匠们的一日三餐包给这些摊贩,大家都便宜。
水源引过去后,有材料又不缺人,房子建起来很快。黎锦只每日早晚过去看看,把握一下方向,保证房子是按她设计去修的就行。
所有边角料也不浪费,修一座房子就铺一段路,整个地方的变化几乎称得上是日新月异。
若非中间还下了两场雨,整个进度会更快。
饶是如此,到晚稻成熟的时候,三十三座新房子,已经建了有十六座,一溜的青砖瓦房小白围墙矗立在山脚下,四四方方整整齐齐,还挺壮观。
徐知剪陪着司农令过来,一下马车就看到那一排新房,以及新房前几乎成了个小市场的新路,不由得都震了震,抓了个忙忙碌碌赶着牛车送货过来的路人问:“此处何以修了如此多房子?”
那个送货的路人是从隔壁的隔壁的隔壁村过来的,并不识得县尊大人和司农令大人,徐县尊等过来也没有安排任何仪仗,那人见这一行人衣饰不凡,车马颇多,还道是远来的行脚商人,莫名骄傲道:“这怎就算多?杜郎君可说了,要修几十座呢,大伙且有得忙……诸位郎君可是远来行商?可赶上好时候哩!”眼睛一转,衣袖一撩,“来来来,让某看看,诸位带了甚好物。”
……
好不容易,奉皇帝命不想张扬的徐县尊和司农令打发走那个“好心”路人,两人一边往黎锦家去一边看着这明显焕发了勃勃生机的地方感慨说:“杜郎君大手笔!”
心怀热切地想找黎锦抒发感情。
彼时黎锦还正带着秋葵、点红和村里人在重整晒谷坪,为晚稻收割作准备。她才吩咐阿布,让他这几日莫把那群鸡放出来,就听有人来报:“上回来的大人到了。”
她忙迎过去,将将好在自己家门口等着那两位。
进门打水给他俩洗漱,上了茶,坐下后得了两位大人一通夸,夸完,听说晚稻收成甚好,司农令等不及要去田里察看,黎锦正要作陪,被徐知剪拉住了。
徐大人心情颇时复杂地看着她说:“复兴造纸坊,修水库,兴农事,把死气沉沉之地变成经济繁荣之所……短短半年,四郎所作所为,令为兄着实刮目相看。”
黎锦摆手:“大人勿要再夸小人啦,小人也不过是赶上好时候,陛下英明,法治渐复,自然百废易兴。”
“你倒是不贪功,如此甚好。”说着,徐知剪把住她的手,“兄此次来,除奉帝命检阅晚稻收成,尚有一好事,要与弟说。”
黎锦闻言眨巴着眼睛,她长相清丽,虽肤色偏黑,那双眼睛却是灿若星辰,让人看着不由自主沉溺,暗生欢喜。
徐知剪心里就很欢喜,面上神色十分温柔:“是好事。司空府上有一淑女,欲招杜郎为东床,特遣某来说合,如何,是否大好事?”
黎锦:????
“淑女”和“东床”两个词的发音,与现代完全不同,一开始她还没听懂,待得听懂后——
她:………………
妈妈咪呀,会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