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凡人入道
①
灵虚已经开始游走四方,他历尽千辛万苦。闭关修道,终于修成正身。
而且他又谨记师傅的教诲。准备孤身一人,从玉泉到院出发。
由华山以西向东延伸,准备一路东进,穿过都城方向,在进入南方,一路察看江南的景色,游历世俗之道,洞察人心。
最后再由南方返回北方,以体会黎民百姓之疾苦。
灵虚一日行进在云门山附近时,看看此时的天气已是秋天了。迎面吹来的风,微微有些凉意。
而且路上的行人特别少。灵虚看看周围人生地不熟的。他不知道该到哪里去借宿。
只好一路走一路四处打问着。看看有没有客栈,和村舍人家,好在赶到天黑之前,找一家店休息一晚,这样明天才有力气赶路。
这时候发现肚子有些饿了,他准备先去找一家店吃顿饭再说。
于是他便向那个村子里走去。一路上也没有看到像似酒家的房子。
而村子里的乡民们都非常清贫,灵虚看了看,这里实在找不到住处,又不便打扰乡民们,没办法,他又继续往前走。
可是没走多远,这个村子已经走完了,竟然没有找到一个旅馆。
于是他向路边的一位乡民询问道:
“这位乡民啊,这里哪里有酒家食馆。”
那位乡民摇了摇头,说道:
“我们这里穷乡僻壤的,是一个小村子,这里没有啊。
但是,在离我们这里,不到两里地之外,有一个酒家。而且那里人比较多。附近村子的人全去那里。”
说完,他用手给灵虚指了指那个地方。
灵虚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了看。那远处,好像真有一排排的房子。
他立刻叩谢这位乡民,便即刻前往。也许是肚子饿的缘故,他走起来特别快。不一会儿都快到了。
②
刚走到离村子不远处的地方,已经闻到了酒家香味儿。这里确实比那个村子人多了许多。
乡民们自由的在街上转着,有卖菜的,有卖包子的。还有卖小麦的。还有人么和人卖衣服。看起来十分热闹。
灵虚走在镇子的街道上,他发现这里人们风淳朴,安逸清闲。
街道上随时,能看到那些满面笑容的人们,他们虽然衣服很普通。看起来生活不是太富裕。
但是你走在大街上,发现每个人的心态都是非常好的。
也许这里不像。灵虚所走过的地方。
那有些地方民风彪悍,人心惶惶不安,而且匪盗猖狂。
但是在这里他看到人们是和睦相处啊。而且人人都毕恭毕敬,非常有礼貌。
走着走着,他刚好路过一家卖稻谷的。挑了一担俩袋小麦在在那里乐呵呵地吆喝。
灵虚就好奇地停下脚步,看了看那小麦。
那卖小麦的乡民,看到灵虚再看,便笑着说道:
“来来来,这位客官,看一下,今年新产下来的小麦,你闻闻那清香味。也可以尝一下。
你看这乡民如此热情,他便蹲下身子,一手抓起一把小麦,先闻了闻,再仔细的看了看,高兴的说道:
“嗯,不错。你这小麦粒质饱满。看起来颗粒挺大的,产量一定很高吧。”
那位乡民笑着说道:
“嗯,客官真实好眼力,看你也不像本地人,是从异地来的吧?竟然对我们这里的粮食还特别的熟悉。
③
而且我们这里的粮食有个外号,叫做关中一宝,一年只有一季,秋种夏收到了第二年的夏天才能收割。
因为他要经历一个秋天和冬天,在地下长眠。
在经过冬天的雨水感化。所以我们这里对老人们常说。还有一首歌谣叫作:
悠悠黄土天连天,
泾渭分明晒冷暖。
秋冬麦盖一尺被,
逢年笑枕馒头睡。
那位乡民说完,又高兴的打开另一个布袋。兴奋地说道:
“客官,你看这就是那小麦,石磨而成的面粉。做面蒸馒头可香了。像我卖的这些小麦都是做种子粮,所以特别的贵。
而这些面粉,买回家即刻食用。”
灵虚看着那乡民一口气说了这么多。
而且确实这里的粮食比他们那里的地好多啦。
他这一次云游四方,也想带些各地的种子带回去。让乡民们试种,看看能不能提高他们的粮食产量。
这样的话,那玉泉道院附近的乡民们。就不愁没有粮食吃了。
再加之这几年天气干旱。所需的种子必须要有抗旱的效果。
④
他想到这里,又继续向那个乡民问道:
“你们说你们这里是秋种。如果遇到干旱,那该怎么办呢?”
那位乡民又笑了笑,看着灵虚,认真的说道:
“说你看,你看看我们这里现在是适逢秋季。到处都是一片干旱。但是这个种子他只需要一点点水分。秋天种到地里,冬天再落一场雪。
然后再到春天。冰雪融化,万物复苏。它的生长能力特别强。所以就颗粒饱满,产量也高啊。”
灵虚听的已经入神了。他只是四季变化变化无常。世间万事万物。都有趣而神奇。
连续一下子明白了一个道理,大道至简要,顺其自然。万事万物。更不能违背,其发展之源。而遵循道法自然。
也能在平淡中找出真谛。在无为中收获清净。
此时,他们看到了小麦有小麦,最终演化成面粉。而最后又成为美味的馒头和面条。
凡事都有因和果。只有善心善道,种在心底。才能结出善心善道的果实。这样才食之有味儿。
灵虚看了那小麦之后。一下子明白了一个大道理。以前他只做在金宝大殿上,沉思密想,道为何道,法为何法,
而现在看来,人心就是道,人心就是法。而善心就是道法自然的因果关系。
灵虚想着想着,一下子愣在那里。
这时候,那位乡民又说到好啦好啦。不说了,今天和你说这么多。你到底买不买我的小麦吗?还是要买面粉。
灵虚突然被他一下子惊醒过来。他立刻提了提精神。又对那乡民说道:
“那我只好先买点小麦的种子,带回去再种了。现在去找点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