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乡民至善
①
这时候凌若风他们,看着这桌子上的食物,和那焉焉一息的灯火。还有这屋子里的空荡荡的,只有一张草席薄褥的土坑。
二人都感到非常的惊讶!因为他们从小在玉泉道院,这个大家庭里长大。而且还有师傅,师娘的关怀。
可以说没有吃过什么苦。对乡民们的生活,更有所不知。
慧童也惊讶地说道:
“没想到这里的乡民,生活过的如此凄苦。而那些官府又为何不闻不问呢,还有土匪四处横行。百姓过得水深火热,苦不堪言。”
慧童想到这里,他突然不由得觉得,我们道家人为何修道?他在扪心自问。又如何护佑一方平安。
一时间,慧童耿直的牛脾气上来了,他要再去四周看看。将这些财物干脆分散给大家算了,不应如此探查了。
凌若风,赶紧叫住慧童,并给他说道:
“你如此去施舍,可是民心生变,就会害了他们。还不如已上仙的名义,探访他们在穷苦之中,一颗善意豁达的心。这样才叫知善有善报之根,让民心所向为善,才是上道。这些都是师父教的。”
慧童听着,凌若风的劝导,才收起心来,仔细的想了一下,他觉得是二师兄说的是对的。
这时,他们两个听到对面屋子里,有老人说话。还不停地咳嗽,断断续续的。
凌若风有些好奇,便走出屋子。站在院子里,闻到一股药材的味道。像是在煎熬药材一样。
凌若风准备上前查看一番,便听到屋里有一个老人在不停的咳嗽,还说着话。
“儿呀,你不要管老娘了,赶紧去歇息吧。累了一天了,娘这病恐怕是好不了……”
凌若风听到这里。内心突然有几分伤感之情油然而生。他没想到这个乡民还是一个豁达至孝之人。
家境已经如此清贫,还救济他人,而且从不言苦。
看来这位乡民就是我们要寻找的人,也是我们道家人所敬仰学习的人。
②
林若风又回到了房间。他准备和汇通。将财物留下。准备悄悄飞走时,突然,听到门卫又有几个乡民进来了。
他们进到院子便大声地说道:
“大哥,大哥地叫着。”
那对面的乡民,也闻走了出去,几个人便在院子里说话。
只听那几个人说道:
“大哥,大娘的病怎么样了?好了没有?我们几个从家里带了些食物。给大娘和那两位外乡人吃吧。他们两个跑了一天,也肯定是饿坏了。”
那乡民连连推辞。说道:
“不要了,不要了。我家里还有一些吃的。你们还是自己留着吧。”
只听到那几个人嚷嚷的说道:
“大哥呀,你就甭客气了。上次要不是你救济了我们哥几个。恐怕我们早就饿死啦。就收下吧。你看大娘,现在还在生病,明天我们再去采些药材回来,一定给大娘把病治好。”
那位乡民感动地连声说着谢谢。
不一会儿,院子里静悄悄的。那几个人便走了。
③
这时候,那对面的乡民又端来些吃的,是些野菜熬的粥。他一边往桌子上放东西,一边笑着说道:
“两位客官,这菜粥,可是我们这里最好的。是刚才那几位乡民送来的。你们赶紧趁热喝吧!”
上完准备转身离去时,凌若风立刻迎上前去。
对那位乡民说道:
“有劳大哥了,小道无以回赠。只有些碎银。一付饭食之费用,还望笑纳。”凌若风一边说着,一边从衣袋里掏出些碎银了,往那乡民手里塞,
只见那朴实的乡民连忙推辞,并急忙说道:
“不可不可,都是些野菜之味,又不金贵,何以付费,还是请收回吧。”
凌若风又说道:
“大哥,你还是收下吧,大娘有病在床,还是快快去抓些药回来,治病要紧啊。”
那乡民,见凌若风态度如此执着,就激动的说道:
“如此饭食,那能要了这么银两。”
说着,他只在凌若风的手里。拿了两小块儿碎银子,其他的又退了回来。还连忙感谢着凌若风他们。
之后,就匆匆的离开了房间。向对面走了进去。
凌若风,只听到他在对面的屋子里给他母亲说道:
“母亲啊,我们有钱啦,我明天就去给你抓药。您的病一定会好起来的。”
这时候,只听到他的母亲咳嗽了两声,又说道:
“儿呀!何来银两,切不可取那不义之财呀,你一定要牢记。”
④
那乡民说道:
“母亲大人,你就放心吧。这些银两是路过此地,住在咱家的两位客官给的饭钱,儿子并没有多收他们的钱。还请母亲大人放心,儿子知道该怎么办。您就安心养病吧。明天一早我就去给您抓药。
然后,等您病好了,我就去给咱赚钱。给您盖一间大房子,在院子里在养些鸡,鸡下蛋了。就可以送给那些可怜的老人们吃了,让他们也高兴高兴。”
说完,只听到他的母亲又一阵咳嗽地说着,“好,好,我儿长大了,我儿有出息了……”
凌若风听到这里,他的内心不由得一惊。他没想到,面前这个普普通通平凡的人,竟是如此的乐观和积极。
如果这个村的村民都像他一样,那么这个村子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会同也亲得非常入神。因为他从未有过如此的深同感受。不由得想到了自己,他还是个孤儿。也不知道母亲,还在不在人世。更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
慧童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有点儿触景生情。竟开始在心底悄悄地思念师娘。
这时,凌若风看着慧童正在发愣,便对他说道:
“慧童你怎么了,还在想什么?我们赶紧出发吧。今天晚上还要去好多家呢。”
在路上一定要小心啊!这件事一定要秘密进行。并且还是以山神的名义,将这些财宝分享给大家吧。
希望他们像,那位乡民大哥一样,也是如此的忠厚朴实。有一至善孝心,能带领大家一心向善,和睦邻里乡亲,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