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臣再次面面相觑。
听辰王殿下的意思,是说当年沐皇后和二皇子谋逆的事竟然是康王陷害?
“六弟,你这话什么意思?我记得当年二哥出事的时候你还小,究竟哪里听来这些闲话?二哥是我的亲手足啊,我何至于做出此等事来?”康王一脸沉痛,隐隐含着几分不敢置信,将一个受害者演绎的恰到好处。
“倒也不是闲话,我去岁审理郑家谋逆一案时无意中翻出当年的卷宗发现很多疑点。二哥是中宫嫡子,无论如何不能蒙冤而死,所以顺着疑点查下去。这一查,呵呵……三哥,二哥为人一向磊落,对我们兄弟几个很好,尤其是待你特别亲厚,可惜啊……”
谢奕后面的话没有说完,但大家都知道什么意思。
当年板上钉钉的谋逆案,竟然还有这种隐情吗?
在众人各式各样的心思里,谢奕撩起衣摆跪下,“父皇,此案确有隐情,所有人证物证儿臣已封存入大理寺,父皇可随时调取。另外,此案牵连甚广,沐老侯爷私自调兵也是误中圈套,求父皇重新审理,还蒙冤者一个清白。”
“陛下,二皇子冤枉,沐皇后冤枉,求您念在骨肉之情的份上明查。”永宁候兼兵部侍郎更是几乎不住自己的情绪,老泪纵横跪到大殿上。
“陛下,我沐家一向忠心耿耿,我祖父绝对不会做出大逆不道之事,臣求陛下重新审理此案。”沐珩一直都希望当年的事能真相大白,突然被谢奕捅出这些事自然也很激动。
“求父皇明察……”福王也跪下。
“请陛下明察……”沐家在朝中还是有些人脉的,既然辰王已经把事情做到这份上,纷纷站出来帮着说话。
其实当年的事明德帝又何尝没有怀疑过?只是当时掌军权的是沐老侯爷,沐家的势力比之后来的郑家有过之而无不及,老二又是中宫嫡子……
他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顺势把事情给做下去。
这么多年来,也曾有过后悔的时候。所以在沐珩去边关从军,又很聪明的投诚时他立刻选择接纳,多多少少也有补偿的心思。
况且老六已经把事情做到这个份上,就是逼着他一定要翻案。以他的个性,就算今日揭过去,也会在别的地方见缝插针抖出来查到底。
明德帝最终还是妥协了,疲惫的摆摆手,“依众爱卿所言,先将罪人谢策押入天牢,改日早朝复议。”
底下一片谢恩声。
与此同时,群臣们心里都五味杂陈。
残害手足,用巫蛊之术谋害君父,单单这两桩罪名,就算准备好的立储诏书上写的是他谢策的名字,他这一辈子也算是完了,绝无翻身的可能。
而明德帝身体原本就说不上太好,又服用大半年的五石散,只怕撑不到那几个小皇子长大。
如今成年的皇子中,最出类拔萃的要数皇六子辰王谢奕。再看看他今日的所作所为,其他诸王就算想跟他争一争也没那个本事。
还特意帮二皇子和沐家翻案,怕是连永宁候父子俩都已经跟他成了一路人。
永宁候和沐珩都不傻,自然也明白大家心里都在想什么。也许包括明德帝在内,所有人都认为沐家跟辰王已经站在一起
可事实就是……
沐珩跟宁王一起打过仗是过命的兄弟,至于辰王……他们私下里没有任何交集,就算有时候无意间就碰上了,也当对方是情敌互相看不顺眼。他今日会突然提旧案重提,沐家父子同样很意外。
毕竟已经承了他的情,将来总要找机会报答一二,虽然他提这件事的目的可能只是想把康王按死。
“父皇,您不是说今日要立储吗?不知父皇是看中哪位兄长?”在众人各异的心思中,倏然响起脆生生的一句话。
无数双眼睛唰的一下移到楚曦身上。
她终于吃饱喝足,用帕子擦擦嘴站起身,“父皇,三哥做下这等丧尽天良之事,您心目中的储君自然不会是他,对吗?”
这简直是明知故问。
无论是不是明德帝心里中意的是谁,诏书上写的是谁的名字,现在都不能是康王谢策。
满朝文武头一个不会答应。
明德帝似笑非笑盯着楚曦,“宣平,你以为会是谁?”
楚曦歪着头笑了笑,“父皇是明君,相信您心中自有决断。”
明德帝嗤笑,目光慢慢扫过众人,“是啊,朕是明君,自然会选出最适合的那个人。那么众爱卿以为,诸皇子中谁的才德堪为储君?”
虽然答案已经很明显,但一时之间也没有人想做出头鸟。
谢奕也一如既往恭敬的低眉敛目,恭恭敬敬不显山不露水。
在这个尴尬的时候,楚曦先动了。
她广袖一挥,掷地有声地缓缓道,“儿臣以为,辰王谢奕,日表英奇,天资粹美。敬君父,礼群臣,护手足,厚百姓,皇太后赞誉,宗亲嘉许。堪当大任,可正位东宫。”
又是一阵静默。
赵丞相也站起来出列跪下,“陛下,皇六子辰王谢奕为淑妃所出,淑妃出身齐国公府毓质名门。辰王自幼养育于皇太后膝下,教导于本朝名儒之手,为名士陶南山之入室弟子。从未行差踏错,人品贵重,美玉无瑕,其德行,可重万年之统,系四海之心。”
“……”说淑妃毓质名门,赵丞相你良心不会痛吗?
“……”明德帝更是诧异的看向他。
老赵一向是最拎得清的,没想到在这个时候竟然出来做出头鸟。
赵丞相当然也有自己的考量,他已经秘密站队辰王,在查二皇子旧案这件事上还出了不少力。
如今其他皇子已废,他也不怕自己的立场暴露,完全没风险的现成功劳自然要出来捡。
“臣附议。”刑部张尚书也随即表态,他终于明白宣平公主蛰伏后宫按兵不动时让芷兰转告他那句静观其变,伺机而动是什么意思,就是这一刻。
“臣附议。”户部尚书楚修远同样得到过宣平公主的八个字暗示,提心吊胆一晚上,终于等来这一刻。
“臣附议。”
“臣附议……”几位文官之首都已经表态,支持楚曦和谢奕的官员们自然也争先恐后附议。其他人一看形势已经这样,也只能附议,其中包括骠骑大将军兼鲁国公。
再有福王带头,宗亲们也跪了一地。
徐太后更是掩饰不住脸上的笑容,激动得身体都在颤抖。
终于等到这一天。
虽然过程曲折出乎意料,但她真的等到了。
谢奕和楚曦却没有她这么乐观,因为
一向跟谢奕一条心的宁王谢韶没有跪,尹家一系的武将也没有跪,二人不约而同看过去。
谢韶竟然冲他们笑了笑,踩着沉重的步子站到大殿中央高声道,“父皇,我等兄弟谁都可立为储君,唯辰王谢奕万万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