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府里绕了一圈,发现刘震似乎还没有回来。看着天色已经很晚了,刘季不得不将黑风牵回了马厩。
躺在床上,看着黑暗中的房梁,刘季想着明天该怎么说服刘震,将赤汉风骑交给他一部分,来作转化白马义从的实验。
仅仅凭从老卢那里刚拿回来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个东西的构造太简单,使用起来也没什么技巧。那些风骑骑士就算比不上北荒王骑那样弓马娴熟,但也绝对可以说是骑术精湛。
因此只要把这东西给他们装备上,这些深谙御马之道的骑士,只需要短时间的接触,就能搞懂这东西的用法,进而明白它的好处。
这样一来,根本不用刘季训练,风骑就能用这东西玩出很多之前玩不出来的技巧,而且肯定要比刘季这个教官玩的更好,更熟。
在这种情况下,刘季怎么腆着脸向刘震要赤汉风骑。可如果没有风骑作为基础,想要再拉出来一批骑兵,从新训练,那就更扯淡了。就算刘季有白马义从的训练方法,和公孙瓒这个白马创始人手把手教导,也不行。
别忘了,就算是公孙瓒,当初选拔白马,也是在幽州那地方选出来熟于弓马的健儿,然后又以自己最早的那几十人为班底,加以训练,这才搞出来三千人的白马义从。
要知道,汉末时期,幽州,并州,凉州这三个地方,因为要常年面对乌桓,匈奴,百羌这三大外族,导致这三州的民风,一向是出了名的彪悍。
而且因为这三个地方,都属于苦寒之地,种地收粮什么的,哪怕是没什么天灾兵祸,能不能吃饱都是两说,所以吃粮当兵就成了这三个地方青壮的最好出路。
因为要面对全是骑兵的游牧民族,这些地方本身也都是上好的马场,到最后三州的成年男子,几乎没有一个不会骑马的。
在大汉尚武精神的影响下,每年秋收之后,成年男子都会有一个月的军事训练,因此到了战时,幽凉并三州成了大汉骑兵的绝佳补充地点,同样,大汉最精锐的骑兵也大都出自这三个地方。
跟着董卓来到长安的西凉铁骑不用说,标准的修罗场里杀出来的顶级精锐,别看演义里的董卓菜到抠脚,可想想看,要是没点真本事,董胖子能在三天一小叛,五天一大战的凉州混下去,开玩笑呢。
况且就算是尊崇王化的罗贯中,对于有些事实,都只能是以春秋笔法带过,而不能真的去篡改。
比如关中群雄讨董,声势浩大,可最后到死,董胖子照样在安安稳稳的吃喝玩乐,最多算是被人阴死了,正面刚谁也没能搞过老董。
有人可能说关东诸侯人数虽多,人心不齐。拜托,就算人心再不齐,基础兵力在哪里放着呢。董卓可以说是以一己之力,单挑了关东群雄。
最后的撤退,也不是败退,只是董胖子的战略性转移,就算如此,徐荣照样把未来三大佬之一的曹孟德,给干的差点没了未来。
关东诸侯最后为什么互相厮杀,说白了,不就是跟董胖子干了一架后,发现点子太硬,不好下手吗。要是他们感觉能一波平推了董卓,肯定早就下死手,先搞死他再说了。
结果群殴董卓没成功,几个实力强的,回过头扫视了一圈,发现自己身边这家伙,好像很好欺负的样子哦,最起码比并肩子搞董卓简单多了。
得,就你了,为了整合资源,更好的对抗董卓,兄弟你就为了国家献身把。就这样,关东诸侯的互相吞并,在没了董卓这个威胁之后,算是彻底拉开了序幕。
如果这还不能说明西凉军的战斗力,那么可以看下之后董卓死后的长安之乱,郭汜李榷等几个西凉二流将领,野战凭着大军,把吕布这个第一猛将都干翻了,要不是几个人要夺长安,吕布跑不跑的掉都两说。
至于并州,虽说并州刺史丁原,死的有些冤,可人家可是正面干翻董卓的存在,别的不说,战斗力最起码可西凉铁骑是一个级别的。要不是吕布反水,董卓那时候还真不敢独揽朝纲。
幽州就更不用说的,白马义从凭着三千人,让乌桓看到白马就害怕,这份威慑力,就算是在整个大汉朝,也能排的上号了。
这三大骑兵中,就数白马义从的兵力最少,可相对的,它对游牧民族的轻骑兵针对性也是最强的。
因为西凉骑兵是突骑兵,战力彪悍,死亡率也彪悍,完全是拿人数和人命堆出来的战斗力,不够强的话,冲进去就没了。
并州骑兵虽然配弓弩,可也并不是以弓箭出名,唯有白马,那是实打实精挑细选出来的擅射之士,组建而成。
最重要的是,由于大汉完整的科技树,白马的装备完全碾压乌桓,再有公孙瓒开发出来的御风神术,在速度方面将白马唯一的短板也补上之后,究极形态的白马义从就完全成型了。
在速度,装备完全处于劣势,技术也是相当的情况下,乌桓人吃过几次亏后,怎么还敢跟白马硬刚。
刚,刚个鬼啊,这叫送死。游骑兵对战,你追不上别人,别人能攻击到你,这打法,谁也受不了啊。最绝望的是,速度比不上白马,意味着见到他们之后,连逃跑都成了奢望。
偏偏统领这支骑兵的,还是一个暴虐的民族主义者,这才造就了乌桓人见到白马就想跑的习惯,没办法,不看见他就跑,等他见到你那就没了呀。
然而就是这么一支强悍的骑兵,为什么一直只有三千人呢?主要原因就是人不够啊,白马义从要求的是弓马娴熟,毕竟技术才是根本,没有远程手段,凭白马的速度,哪怕撞上来的是一只静止的箭矢,对他们来说像是子弹一般。
从公孙瓒的讲解之中,白马究极体的状态,可以将原本的速度提升两倍,两倍啊!什么概念?
这么说吧,正常骑兵冲锋速度大概是四十公里每小时,也就是说每秒的速度在十米多一点的样子,再提升两倍,也就是说秒速度达到了三十五米。
想想看,在这种恐怖的速度下,配合人马合一的自重,只要撞上任何一点尖锐的东西,下场都是身上多一个窟窿。
所以对白马来说,弓箭才是最主要的杀伤手段,而且因为白马超标的速度,对于射术的要求有着相当高的要求。
不说你能百发百中,最起码不至于你箭射出去了,结果因为这超标的速度,箭已经跑到了目标几十米开外,那不是开玩笑吗。
正是这种超高的骑射标准,白马的规模才一直没能提上去。到最后公孙瓒眼见白马义从的数量是上不去了,干脆就搞一下特色化吧。于是在幽州乌桓人马场和自家马场的共同支持下,大汉朝最骚包的全白马骑兵诞生了。
什么,你说乌桓人为什么支持?公孙将军的解释是,我问了,他们没反对,于是我就自己拿走了。不过按照刘季的理解,正确的情况应该是公孙瓒打完之后才问的,毕竟死人是不会反对的。
连能组建纯白马骑兵部队的公孙瓒才勉勉强强凑足三千人,在汉风这个连战马都几乎拿不出来的国度,刘季拿什么重新拉起一支能练成白马义从的骑兵,就算他有秘密武器,也不行啊。
因此,从本就是精锐游骑兵的赤汉风骑里挑人,就成了刘季唯一的选择。可刘季也知道,这支部队不仅是刘震的***,更是赤阳城的杀手锏。
正因为有它存在,那些北荒的胡人,才不敢靠近赤阳城附近。所以刘季想要那它做实验,在没有确切证据可以证明刘季的手段行之有效的情况下,整个赤阳军的高层都不会同意的。
但是刘季的那些手段,要么是短时间内难以见效,要么就是太过匪夷所思,唯一能立竿见影的一个,还偏偏没什么技术含量,仅仅是设备的更新。
这样子就难办了,哪怕是前世学过各种各样的沟通销售方法,刘季一时间也没有什么好主意。
毕竟销售的前提,是你的东西能给他人带来好处,最重要的是别人相信你说的话。这个就是一个信任度的问题了。
然而刘季现在的主要身份,是一名出色的厨师和医者,至于军事方面,呵呵,恐怕他说的话没有任何的说服力。
军队这个地方,历来就是强者为尊。不管人品怎么样,只要够强,就会有无数的人追随。
《史记-霍去病列传》记载,其(霍去病)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粱肉,而士有饥者。
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
意思就是,霍骠骑得了皇帝赐的好多肉食,宁愿放坏,也不给饥饿的士卒吃。甚至在塞外的时候,有人饿的都没精神了,霍将军还在踢球玩。
可那又怎么样,当时的年轻人,照样崇拜着霍骠骑,甚至就算从军,也想要在他的麾下为什么,一方面是少年人的英雄情结,另一方面就是霍去病能打啊。
在汉朝的军功爵制度下,能打的将领,就意味着生存率高,捞取功劳的机会大,至于吃苦什么的,再哭能有比命丢了还苦吗?
正因为有着辉煌的战绩,所以霍骠骑的任何意见,会被他人所接纳。可刘季连正儿八经的军职都没有,只是王府里的一个小小主簿,凭什么让别人相信你能练出来一支超越赤汉风骑的游骑兵呢。
“啊难搞哦。”刘季哀叹一声,崩溃的扶着额头,然后揉了揉酸涩的双眼。
“先睡觉,车到山前必有路。”刘季自己安慰自己一句,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决定睡醒后再想办法。